APP下载

国库3T系统运行下风险问题研究

2017-09-20雒妩珍

时代金融 2017年16期
关键词:国库风险系统

【摘要】随着国库3T系统的不断升级改造,国库业务核算和国库资金运转模式发生了质的飞跃。在资金汇划快捷高效的同时,国库业务风险随之发生变化,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隐蔽性的新特点。如何有效规避3T系统运行产生的国库业务风险,确保国库资金安全,是当前国库管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国库 系统 风险 研究

一、国库3T系统运行概况

当前,国库信息处理系统(TIPS)、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TCBS)、国库信息管理系统(TIMS)三大系統已成为国库业务处理的核心系统,TIPS进行数据采集、TCBS进行数据处理、TMIS进行信息反馈,实现了收入、支出、更正、退库、免抵调等业务的联网交易。“3T”系统采取全国集中的业务处理模式,通过全国数据处理中心集中存储、加工和处理各级国库的所有业务数据,实现了国库会计核算业务处理从手工到自动,从分散到集中,资金运行从中转到集中的三大转变,不但有效提高了国库业务处理能力,而且加速了资金的周转速度,实现了“税款直达入库、支出即时到账、资金零在途”的国库信息化发展目标。

二、国库3T系统运行风险

(一)制度风险

主要体现在一些制度建立处于业务发展的初级阶段,已不能适应信息化处理业务的需要。如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在2001年出台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财库[2001]24号),至今16年间再没有出台具体的监督管理制度,在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实现系统化、电子化处理业务的现状下,业务处理模式已发生了较大变化,之前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已不能适用工作需要,制度风险已不容忽视。

(二)系统风险

“3T”系统(TIPS、TCBS、TMIS)虽然实现了“无缝”对接,但作为性质不同的独立系统,参数设置和修改、重要事项授权、系统维护都需要独立操作,系统之间的融合性不够理想,而系统参数设置又重复繁琐,易造成参数设置错误而产生系统风险。

(三)网络风险

“3T”系统依靠网络支撑处理业务,对网络的依赖性越高,网络风险也越大。由于国库会计核算系统业务用机经常性的与外部数据进行互换,且与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征收机关网络连接,极易遭受网络非法侵害和计算机病毒风险。

(四)管理风险

主要表现在管理人员对业务不熟悉而难于管理、管理人员自身风险意识淡薄而疏于管理、管理人员身兼数职而疲于管理形成的内部管理风险。另外县级支行在岗多人少、知识更新慢的现状下,人员素质与业务发展不适应,国库资金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凭习惯、信任办事,兼岗代岗现象屡见不鲜,管理风险隐患较大。

(五)操作风险

在“3T”系统不断升级完善的过程中,国库业务处理流程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部分业务操作人员对业务处理流程只知己不知彼,对新业务知识学习掌握不全面,在业务操作过程中不能严格遵守系统操作规程,导致国库业务处理异常或难以发现业务处理中的非正常操作,人为造成操作风险。

(六)流转风险

一方面国库业务纸质凭证交接存在登记制度执行不严,存在漏登、错登等情况,在凭证传递过程中若有个别凭证遗失,势必会造成责任不明、账务不清等不可预估的凭证流转风险。另一方面财政部门拨付资金使用的预算拨款凭证,既没有作为重要空白凭证进行管理,也没有标注使用期限,若在流转过程中管理不严,后果不堪设想。

(七)监督风险

虽然地市级国库部门设立了事后监督岗位?,但因国库人员配备不足,事后监督也只有1人承担,县级支库国库事后监督人员兼职,由于事后监督工作量大,事后监督员对每日的监督工作只能应付于审查凭证的要素,存在监督重点不突出、流于形式的问题;尽管国库监管子系统已正式上线运行,但监督时效滞后,已不能适应现行国库账务处理、业务信息存储等新形势的需要,事前、事中监督薄弱,事后监督效率低下,监督风险隐患较大。

三、原因分析

(一)制度顶层设计滞后

目前国库“3T”系统还处于不断变革和快速发展时期,国库会计核算业务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制度顶层设计滞后于国库业务信息化发展的步伐,现行制度和规定不能够涵盖国库业务的全部内容,制度顶层设计滞后导致一些国库业务处于制度的边缘地带或“真空”地带,国库内控制度在法律法规上相对于近年人行职能改革和财税库改革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不少的漏洞,未实现与信息化处理业务同步发展。

(二)网络依赖性强,备份系统存在较大隐患

TCBS作为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在全国通用,但总中心却未对其同步进行备用系统建设,而是将TBS作为TCBS的备机与ACS连接接入了二代支付系统使用,但TBS系统所使用的服务器年限已很长,系统运行极不稳定,并且熟悉TBS系统参数设置的人员也都基本调离国库部门,系统参数维护已成问题,在总中心已不再对TBS系统升级和优化的情况下,国库业务种类日益增加,备份系统弊端日渐显露。

(三)制度执行不到位,风险隐患有增无减

“3T”系统运行离不开严格的制度执行,而制度执行与业务操作流程息息相关,任何一个业务环节发生错误,都与制度执行不到位存在很大关系。在国库人员综合业务素质不高、新业务知识掌握不足的现实情况下,制度执行不到位、违规操作、代岗定岗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各类国库业务风险随时发生,国库资金风险防控处于高压状态。

四、对策建议

(一)强化制度顶层设计,降低制度风险和监督风险

根据国库业务发展的需要,研究制定相关的制度办法,确保制度的全面严密可操作性,为各类国库业务的正常开展提供依据;明确国库对征收机关和财政部门违反国家法规的行为的监督权和处罚权,使国库在行使国库资金监管职能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减少监督风险。

(二)构筑强大的网络系统,降低网络风险和操作风险

网络是3T”系统赖以运行的基础,通过筑牢网络运行安全防线,全面运行财政支出无纸化系统,实现凭证的电子传输、网上验押、审核、自动入账整个过程的无纸化、实时化、安全化,减少国库资金划转环节,降低网络风险和操作风险。

(三)筑牢灾备系统防线,降低系统风险

尽快完善TCBS灾备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停用TBS系统,确保系统故障发生时,第一时间切换到灾备系统,保证业务连续不间断服务;同时强化各国库业务系统之间的融合,达到系统功能设置后,TCBS系统、TIPS系统等主要业务系统均可使用,避免不同的系统重复设置基础参数的弊端。

(四)构筑内控防线,降低流转风险和管理风险

不断完善内控制度、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构建内部风险防范机制。严格控制会计资料交接、资料传递业务操作环节中的风险,加强对国库会计业务的日常检查辅导,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国库会计业务进行全面或有重点的监督检查,有效防范管理风险、凭证流转风险发生。

作者简介:雒妩珍(1968-),女,汉族,甘肃甘谷人,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甘南州中心支行。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库风险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WJ-700无人机系统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关于我国进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考
全国各地财政厅局国库处、国库支付中心负责人名录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财政部国库司主管预算会计司处级人员名录
财政部国库司主管预算会计司处级人员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