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2017-09-20陆家琪
陆家琪
【摘 要】 2016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大“三农”金融产品创新及发展,不断推进农村重点发展领域信贷投放力度,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本文主要以“产业扶贫+金融贷款”及“劝耕贷”新型金融模式为切入点,基于新型农村金融的定义及内涵,重点探讨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一系列中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2016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大“三农”金融产品创新及农村重点发展领域信贷投放力度,不断加强农村金融融资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深入推进农村经济改革,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2016年4月,中华联合财险、汇源集团以及京东农村金融“京农贷”共同打造了新型农村金融扶贫模式——“产业扶贫+金融贷款”。“产业扶贫+金融贷款”新型金融扶贫模式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难题,为农村地区贫困农户提供了资金支持与帮助,激发了农村地区农民致富的创新与发展动力;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颁布之后,作为全国首家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安徽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在2月17日率先推出了银行金融机构、政府公共部门及金融担保公司共同合作的新型农村金融产品——“劝耕贷”。“劝耕贷”新型农村金融模式的创新及发展,通过强有力的新型支农资金使用机制,形成了政府公共部门、银行金融机构及担保公共同管理、共享收益及共担风险的新型农村金融创新模式,有效地缓解了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资金困难问题。
二、新型农村金融的定义及内涵
新型农村金融,是指基于信用手段来筹集农村经济发展资金,通过农村货币资金流通方式及信用活动,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发展及农民收入增加的需求,从而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活动发展方式。新型农村金融,即是对传统农村金融资金流通方式的创新及发展,是农村金融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新型农村金融的内涵有三方面:
1.新型农村金融的创新及发展,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新型农村金融是对传统农村金融资金流通方式的创新及发展,不断降低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借贷成本,通过满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来提供足够的资金供给,刺激农业生产发展及农业经济发展,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农村金融发展需满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并与农村经济发展保持一致
我国农村地区农业发展易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且中小企业地区分布较为分散,交易规模小、缺乏有价值的担保资产及抵押资产。相对于城市金融发展,农村金融交易成本高、交易风险高及资金使用资本成本较高,收益不稳定,难以为贷款提供有价值、合理的担保或抵押。因此,新型农村金融发展要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一致,既能被农村经济发展所推动发展,又能起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3.农村金融的创新与发展,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及行为活动的推进
农村经济发展受自然环境影响及自然灾害影响较大,企业分布分散、交易规模小且缺乏有价值的担保资产及抵押资产,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远远大于资金的供给。若没有政府政策的调节与行为干预,农村金融处于较低水平的供需平衡状态。因而,政府通过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如中央对农村扶贫贷款的贴息政策、小额扶贫贷款利息收入的减免税政策等政府政策支持。通过政府的有效调控及农村经济市场“看不见的手”双重调控,使得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需求得以满足,以政府政策支持及行为干预为前提的新型农村金融将会得到极大的发展
三、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自2004年开始,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重点强调我国“三农”事业的发展,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农村金融产品及金融服务的创新及发展,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微型金融服务公司、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小额信贷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公司,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那么,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呢?
1.农村信贷需求强烈,但信贷供给不足,农村金融信贷供给与需求不平衡
农村经济发展中,休闲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立体农业、工厂化农业等现代化农业发展设计的农用机械、渔业设备、粮油加工机械、饲料加工机械、屠宰及肉类加工、木材生产及加工、家具生产与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农林牧渔产业的创新与发展,需要现代化生产设备及资本资金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信贷需求强烈。但是,从信贷资金的供给角度来说,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及邮储银行农村信贷业务覆盖面相對较窄。中国农业银行及农业发展银行对农村信贷客户群体要求较高,要求信贷客户群体资产规模及利润规模较大,而邮储银行农村网点只有吸收存款的业务,并不涉及信贷业务。在农村金融信贷市场中,基本上由农村信用社及农村信用社改制的农村商业银行成为农村信贷资金的主要供给者。农村信贷资金的供给相对不足,主要由农村信用社或改制后的农商行提供农村信贷资金,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农村信贷资金需求。
2.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不完全,农村信用社或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成为农村金融的供给主体
自1996年以来,全国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分家,农村信用社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机构,受到中国人民银行及银监会的直接监管。中国农业银行及邮政储蓄银行逐渐退出农村金融信贷市场,农村信用社及农村信用社改制后农村商业银行及户垄断了农村金融市场信贷业务,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农村金融市场信贷资金供给者主要为农村信用社货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不完全,缺乏农村金融担保公司、农村金融评估公司、农村金融小额贷款公司及村镇银行等多样化金融机构。
3.农村经济发展受自然环境及自然灾害影响较大,且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信贷风险较大endprint
农村经济产业发展主要涉及第一产业,包括休闲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立体农业、工厂化农业等现代化农业发展设计的农用机械、渔业设备、粮油加工机械、饲料加工机械、屠宰加工、木材生产及加工、家具生产与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农林牧渔产业。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受降水、气温、风力等自然环境影响较大,适量的降水与温度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地震、泥石流、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生长破坏较大,农村经济发展受自然环境及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农林牧渔第一产业中资产价值较低,且农用机械、屠宰机械、加工机械等较难评估,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信贷风险较大。
4.农村金融信贷风险较大、自然风险大,盈利水平较低
农业经济发展中,农林牧渔产业对降水、土壤、气温、风力等自然环境要求较高。农村金融信贷业务中农林牧渔产业受自然环境及自然灾害影响较大,易受降水、气温、风力等自然环境及地震、泥石流、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农林牧渔产业的生长与发展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农林牧渔产业生产中农用机械、屠宰机械、加工机械等较难评估,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难以为农村金融信贷提供有价值的担保抵押物或质押物。农村金融信贷业务中,农民经济来源较窄且经济收入少,难以保证农民还款能力。在中央政府未开始对“三农事业”的政策支持前,我国农信社或改制后的农商行在农村市场中的信贷风险大,农民还款能力难以确定,净利润及盈利水平较低。
四、中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以下对策建议:
1.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金融领域,缓解农村经济发展资金需求
政府部门通过政策支持,不断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金融信贷领域,推进农村金融担保公司、农村金融评估公司、农村金融小额贷款公司及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信贷市场,不断支持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缓解农村经济发展资金需求。农村金融信贷以小额贷款为主,贷款用途以农作物生产及加工、畜牧养殖業、渔业养殖等农林牧渔产业。新农村金融信贷机构需因地制宜,做好贷前审查工作,不能超范围、超规模、超授权投放农村贷款,注意贷款资金的合规性。
2.不断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服务,树立“服务三农”的宗旨
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特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服务,如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增加林权抵押、房屋使用权抵押、土地承包权、经营权或收益权抵质押,增加多元联保制、妇女承贷制、捆绑担保制、连片放贷制等贷款担保方式,打造内勤柜面人员、外勤信贷人员、客户经理和前后台工作人员“三位一体”的“二级营销”市场合作机制。“产业扶贫+金融贷款”、“劝耕贷”等贷款模式的创新,体现了农村、农业、农民“三农”事业的服务宗旨,促进“三农”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加强对农村金融的金融政策支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加强对农村信贷金融业务的政策支持。通过对小额农户贷款利息收入减免税政策,如对小额农户贷款利息收入实行增值税、印花税及企业所得税减免税政策;通过政策支持信贷金融机构对农村地区扶贫贷款的投放力度,给予扶贫贷款贴息政策力度,缓解农村农民资金供给需求缺口,增加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其次,政府通过政府购买性支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村农民就业,减少失业率,提高农村农民纯收入;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居住环境,创造更有利于农民居住及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如修建、完善农村道路、公路,方便休闲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立体农业、工厂化农业等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新型农村金融模式的创新及发展,深入推进农村经济改革,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形成了政府公共部门、银行金融机构及担保公共同管理、共享收益及共担风险的新型农村金融创新模式,有效地缓解了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资金困难问题。
参考文献:
[1]丁志国,张洋,覃朝辉.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政策效果[J].农业经济问题.2016(01).
[2]张宏彦,何清,余谦.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01).
[3]赵洪丹.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基于1978——2009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2011(11).
[4]苏静.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成长机制及模式研究[J].特区经济.2011(05).
[5]尹晨,严立新.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战略刍议[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