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纪录片中视听手段的综合运用

2017-09-20范桐菲

艺术评鉴 2017年17期
关键词:纪录片运用

范桐菲

摘要:从1895年12月诞生至今,纪录片经过一个多世纪光阴,在拍摄手法、展现形式、语言艺术、音乐效果等方面已地覆天翻。视觉、听觉两方面应用手段形成架构。本文从纪录片本身特点出发,进而综合多部纪录片为读者解读视听手段的综合运用。

关键词:纪录片 视听 运用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6-0178-03

1905年《定军山》是我国纪录片发源,从始至今,纪录片研究从未停止。近代《舌尖上的中国》《可可西里》等纪录片,为我国纪录片发展提供参考。要做好纪录片,需从影视画面和声音运用上采取办法,为纪录片拍摄和后期工作提前准备。

一、纪录片的特点

电影在20世纪诞生,是一种全新艺术类别,根据表现形式,将电影种类分为:故事、动作、文艺、伦理、西部、纪录等,其中纪录片是对历史、文化、事实的重现,在电影当中独树一帜。纪录片没有过多曲折故事、精彩武斗动作、唯美优雅文艺等,只为观者带去事物发展最真实的效果。这种效果没有渲染,正因为没有渲染,倒像李煜白描一样扣人心弦,直击观者心灵,让观者对这种现象、文化、历史产生思考。

纪录片最大特点就是纪实,不同于新闻时事选择、剪辑重点,纪录片只以播出真实情况为目的,现实与真实最能引人思考。纪录片最原始功能就是纪录,就是反映世界真实。

二、纪录片中视听手段的综合运用

(一)在视觉上的运用

1.画面精心设计,却不做作

纪录片是纪实,但纪实不是对画面不修边幅。纪录片《京剧》在画面处理上近于无可挑剔地步,在每集50分钟过程里,处处画面都给予观者强烈美感。《京剧》视觉画面精致是精心,而不是做作。这种精心,在于将老照片位置进行恰到好处摆放,使每个镜头场景都发挥情感展现。它让北京前门表达苍凉与厚重,让京剧艺术家故居体现深沉与感动,在画面唯美流转间,传播感人至深的震撼。

精致是精心,而不是做作。影片《25个字》纪录“红十字会”在战争中为人传递家书,每封家书至多填写25个字。这部纪录片是对历史进行紀录,黑白胶卷、老照片、家书原件、历史档案,在光影交错的黑白画面当中,辗转反侧着寄信人焦急、担忧的面容,一幅幅经过甄别取舍、从历史学家建议下拍摄而来的画面,都是其精心制作展现。

2.画面既是事实,拒绝歪曲

由于纪录片本身具有纪实性,因此在进行纪录片拍摄时必须注意纪录片真实性。影片《25个字》在进行拍摄时,为了追求历史画面再现,对影片当中某些特效进行舍弃,宁愿容忍缺陷,也要将真实画面展现观者眼前。拍摄中,他们走访各地,每一步纪录片都要将真实情况完整反映,《25个字》摄影组在拍摄前对采访对象进行了深入的采访,熟悉了他们的生活和语言习惯,消除了彼此的陌生,改善了彼此心理,保证顺畅交流。船员也根据光的环境、习惯活跃区域设置方式,努力捕捉最生动、最感人的时刻,实现受访者的表情、动作、语言特征的最佳捕捉。

在《25个字》电影的后期制作中,一位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何泽辉因病去世,留下了一幅珍贵而不可重复的画面,因此,这部电影拍摄了一部鲜为人知的国际红十字会的历史。从这个角度看,这部电影的视觉美学效果对历史的恢复、历史的延续和人道主义主题的推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即用图片来讲述故事,用形象来说服和打动人,重现历史图像。也就是说,纪录片要从根本上保证事实,拒绝歪曲。

3.画面流动自然,抵制铺张

画面自然是纪录片需要做到的一点。美丽的图画需要艺术编辑来传达,一个完整而动人的故事更是如此。《京剧》的片头剪辑就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首先,这段视频与其他片头不同,京剧乐器在光影的流动间,紧随其后的是使用大广角拍摄阴云下戏楼,看第三幅是舞台表演,紧随其后的是演员,一只蜻蜓飞上演员鼻子,与此同时,通过故宫历史厚重,告诉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北京城、近现代。

最动人画面是《京剧》当中工匠沧桑的手抚着头、照片、老茶壶,让人们想起曾经遭受苦难的旧社会。随着音乐的起伏,画面变成了一棵大树,演员们在后面排练,而京剧的隐喻也跟着其他人。图像利用特写,迅速进行几个快速切割,展示生动的场景性能,在长城上、舞台里、枪声、村庄、夜灯、欢呼、黄昏的戏剧茶馆、河、到处都能听到或看到京剧演员,一一诉说着京剧艺术的精髓、历史、文化、艺术才华。这张照片的特点是大镜头、移动场景、移动和移动、编辑流畅、动态、有趣。

4.多样拍摄手法,彰显个性

拍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对于每一部影片都是如此。《25个字》在拍摄当中,就遇到风格与个性冲突。两个小组,分别到不同的地方进行拍摄,两个摄影人,却为人展现着同一风格的不同个性。

摄制组开发了一套视觉要求。他们通过了解不同摄影师的拍摄习惯和个性风格,使故事板提前制作,并力求视觉风格,确保影片的完整性、流畅性和逻辑性,同时又不缺乏摄影师的创造性。

为了实现统一的视觉风格,需要大量的工作者来完成最终的剪辑和包装阶段。所有的凝聚力和转变必须是历史的。与此同时,又不能出现转换视觉的突然断裂。而在这一点上,《25个字》制作组强调了后期制作的故事逻辑和内聚的视觉逻辑一致性,使影片的故事元素和情感元素在观众的心中产生。

(二)纪实手段中的意识把控

1.通过多层次的表现手段凸显纪录片人物特征

纪录片中完善人物形象一般可以归纳为从点到线。面的结构由线构成,简而言之,线是日常生活用来提炼人物的关键要素,可以将日常多天的生活构成一条主线。并线由多个主线或者多个线条运动轨迹构成,最终构成一个完整的面。这种线面表现手法在纪录片中得以有效运用,是一种视听手段。比如在纪录片《老头》中,假设在观看这一纪录片过程中单纯站在时间、地点、字幕等角度去理解片子内涵,会毫无收获,这样实很难抓住纪录片的故事内涵。但是站在点线面这一角度去理解、去观看,会发现其中的主线——老头的生活状态代表着很多老头日常的生活状态,是作为一个群体生活面作为展现,具有较强的故事性。这同时也是纪录片的一大优势,是凸显纪录片故事内涵的关键途径。在这一纪录片中,有与儿媳之间产生巨大矛盾的老头,有缅怀死去老伴的老头,他们的故事即为生活的剪影,可以使每一位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找到生活的影子。endprint

2.同期声的合理运用

无论是电视还是电影,其拍摄的最终目的是给观众看的。看与听相互补充,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它的优势与作用。因此,要想增强纪录片的感染力,需要恰当合理运用同期声这一视听手法,在注重解说词是否具有提示作用的同时,还需要填充影像资料,增强纪录片的感染力。比如张以庆的《幼儿园》《英与白》《舟舟的世界》等,都可以深刻感受到他的立意选题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在这些纪录片中,可以明显感觉到他的很多视角都是主观镜头,代入感很强。他打破了传统电视节目的模式,站在主观角度讲解着每一件事情,为后期其他纪录片的导演做出了表率,从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性纪录片做出了较大贡献。

再比如焦波的《乡村里的中国》,可以很好地感受到无论是片中的环境声还是广播声,都交代了全部故事的背景——农村。所有的矛盾较为突出,甚至比戏剧还要凸显,这是因为在处理人物矛盾过程中,所有的矛盾都可以站在观众的视角予以解决。

(三)人物纪录片艺术化风格构成分析

1.对于叙事结构的探索

从目前情况看,不少人物纪录片的叙事结构都包含了多种形式,比如画面加解说式、采访加解说式、客观式等。而我们平时所说的视听语言,通常就在于对视觉以及听觉的磨合与转变,这两大元素在纪录片当中都不可缺少,但有的时候二者又无法共存。不论如何,视觉永远是要放在第一位的。在这一基础上,如何加入辅助性的声音,对画面产生配合,这就成为了相关人员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通常的叙事模式就是解说加上画面,而有的专题片甚至采用了文字先行的方式实际上是不合理的。作为创作人员,应当是利用画面来讲述故事,但是如果画面不够完善,那么内容和精神也就难以传递出来。所以,结合访谈以及画面的研究,加上教师所讲授的专业知识,把自己平时的实践与感受融入其中,就能得出很好的体会,即访谈要跟着画面进行,要和画面相互配合。

2.双重观念的艺术性研究

访谈能够较为直观地把各种问题展现出来,不论是我们希望得到的答案,还是编导想提出的问题,或者是人物希望表达出的情感,都可以经由巧妙的问题设置而传递给受众。采访属于对画面的重要诠释,因此一定要确保其准确性。准确性和敏銳性一样,在访谈过程中都占据了十分关键的地位。因此,如果能够妥善地运用采访技巧,就可以给纪录片增光添彩,让其对受众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实际上,一部好的纪录片就是视觉语言以及听觉语言的结合体,把声音与画面科学地融合在一起,让人们对事物进行审查、观看以及分析。对于专题纪录片来说,画面与解说这两大元素缺一不可,在运用过程中,一定要秉持双重观念,把这二者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

3.利用镜头处理好时间与空间

在纪录片中,经常会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过去的时间与空间,同时确保故事性完整,不少纪录片都采用了情景再现这一手法,或是把新旧两个时空进行反复切换,让主人公在其中穿梭,以此完成表达。还有一种手法就是长镜头,这和蒙太奇是相对应的。其加快了讲述的节奏,并使得内容更加丰富,所以在纪录片当中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运用。比如《反转人生》,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手法,让整部纪录片显得温馨动人。其采用两个时空反复切换,一个是过去的杨老师,一个是现在的杨老师,不同的是,过去的他有妻子陪在身边,而现在他却是孤身一人。运用这样的镜头,把过去和现在的画面进行对比,不会显得过于突兀,甚至还十分自然。和传统的表现方式相比,这一方式显然会收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三、结语

想要做好优质的纪录片,就要对纪录片的各个部分进行分析,要用认真、真实的态度去完成纪录片创作。每一部纪录片都是一部分析周边文明书籍,是对真实情况的严格透析,因此,一定要在保证其真实性的基础上,做到视觉与听觉的加强。

参考文献:

[1]田晓雪.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听觉语言分析[J].现代视听,2016,(06):73-76.

[2]曹妤.大音希声:纪录片《天地玄黄》听觉语言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24):173.endprint

猜你喜欢

纪录片运用
纪录片《闽宁纪事2022》在闽开机
Rough Cut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