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激励决策
2017-09-20李鹏
李鹏
【摘 要】如今,激励决策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如果企业能够根据员工的需求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激励决策,那么员工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也会有所提升。相反,不合理的激励政策只会打击员工的工作热情,降低工作效率。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对企业激烈政策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深挖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激励决策;优化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快速腾飞,各行各业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与此同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之间的竞争。遗憾的是,如今不少企业都陷入了人才匮乏的困境。一个没有人才的企业,难以在市场中立足,难以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员工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当充分了解员工的需求,立足于员工的需求,建立科学的激励制度,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漏洞
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管理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研究时间较早,并且已经制定了成熟的管理体系,因此,在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可以适当参考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但是不能脱离我国的基本实情。就目前而言,我国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漏洞:
1.激励措施缺乏个性化
每一个员工都是企业的一份子,然而,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性格相差甚遠。对于不同岗位的员工来说,他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不一样。然而,当前不少企业虽然制定了激励措施,但这些措施完全没有个性化而言,使得收效甚微。事实上,同一种激励措施,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员工,只有根据不同员工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才能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2. 激励政策不科学
虽然我国不少企业都制定了激励措施,但真正取得成效的企业并不多。企业管理者没有对员工进行充分的了解,便草率地制定激励决策,是激励决策收效甚微的主要原因。事实上,每一个企业的经营情况不同,完全照搬其它企业或者其它国家的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只有开展充分的调查,才能够了解员工的需求,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政策。
3. 激励政策缺乏长远考虑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激励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物质奖励。的确,员工辛勤劳动,希望获得相应的报酬。因此,物质奖励不仅仅是企业为员工的劳动付出支付,更是对员工的一种肯定。然而,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够通过物质激烈取得预期的效果。举个例子,企业管理者向员工承诺,只要达到要求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当员工达到要求后,只要能够继续保持,就能够获得更高的物质奖励。虽然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但是物质奖励无形之中成为了企业唯一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方式。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这种激励政策无疑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
三、通过完善激励政策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的方法
1.激励政策更加个性化
一个企业往往有很多个员工组成,每一个员工都为企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因此,企业应该通过激励政策鼓励员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激励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常见的物质激励之外,还包括情感激励,学习激励,荣誉激励等多种方式。激励政策并非随意制定,而是要立足于员工的基本需求。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他们处于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薪酬待遇不同,工作职责不同,因此,他们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我们可以将企业员工大致划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物质型,这种员工并非发自内心喜欢自己的工作,因此,对其采用物质激励政策更为有效;第二种是价值型,这种员工发自内心喜欢自己的工作,并且积极面对挑战,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工作上。他们不会推卸责任,反而会主动寻求解决方法。因此,对于这一类型的员工,采取荣誉激励的方式更为合适。
2.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
激励制度的制定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采取的一种管理行动。因此,在制定激励制度之前,应该充分了解员工的信息和资料,例如:员工的收入,偏好,工作能力等等。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并收集员工对激励政策的意见,从而不断完善激励政策。
3.激励政策应遵循企业管理制度
从本质上来说,制定激励政策,是为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因此,激励政策的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应保持一致。我们不能为了实行激励政策,而牺牲企业的利益,更不能为了激烈政策损害员工的权益。从上述的研究可知,不断升级的物质激励政策无疑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成本压力,因此,在实行物质激励时,企业应把握好奖励的尺度。
四、结束语
无可否认,激励是企业经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激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促使员工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然而,激励并非有利无弊,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方面,企业要根据员工的需求制定激励政策;另一方面,企业要监督政策的落实和成效。如果激励政策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那么企业管理者需要反思原因,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尽可能将激励政策的负面影响将至最低。
参考文献:
[1]刘伟.中小型企业员工激励问题研究.北京邮电大学.2012,(4):121-124
[2]王秀杰.企业经营管理分析体系深化应用实施.北京交通大学.2012,(5):67-69
[3]潘伟红.国有企业员工激励问题与对策研究.大连海事大学.2012,(6):114-115
[4] 李武立.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营管理者绩效评价体系和薪酬激励机制[J].生产力研究,2008(4):109-1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