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及改善策略初探
2017-09-20石翠英
石翠英
人际关系是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是未能升入高中,因此选择进入中职继续学习的学生群体。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相当多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其中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
一、研究与结论
1.方法
通过问卷测试,对笔者所在学校一年级护理专业282名学生测试。测试完毕,采取与被测对象访谈的形式,作为本调查的辅助采集信息方法。运用scl 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统计,对心理困扰各因子展开数据分析。与国内青年常模比较以及方差分析显示,各因子均分在1.61~1.92 之间,并且各因子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是该类学生得分最高、表现最为突出的五个心理困扰。数据统计中,方差较大,说明部分学生在某些因子上表现较为严重。进一步统计,各因子中有0.71%~4.96%的学生得分高于2.5分,任意因子分大于2.5的学生比例占到25.1%,其中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焦虑所占比例最多,处于需要引起关注的位置。
2.结论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困扰各因子均高于国内青年常模水平,说明该学段学生与国内青年相比在心理发展与生活方面表现出更多的困扰。其中心理困扰状况严重检出率排在前三位的因子是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是造成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因素。
二、成因分析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是一个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境、不同境遇且具有相近的教育背景、文化层次较为一致的学生群体,他们之间从陌生到认识,从相遇到交往,相互依存,相互融合,既有矛盾冲突,又有利益分享,在时间和精力的磨合之下,其人际关系敏感已经成为心理困扰的“头号杀手”。造成这种状况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这些都需要从学生心理、成长经历、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探究。
1.学生心理障碍是影响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原因
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曾经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的。”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在心理困扰中占比过高,其内在原因还在于这一群体心理适应的“不适应”。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常由感情而萌发,情感成分是人际交往的重要部分,而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情感障碍、人格障碍为他们人际关系制造了一条看不见的鸿沟,由学生自身的恐惧、嫉妒、自卑引起的交往障碍较为常见。加之,学生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特点各不相同,气质、性格迥异,反映到人际交往上往往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
2.成长经历是影响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大多数是初中毕业未能升入高中阶段学习“高不成”之后,只好退而求其次才“低就”到中职护理专业学习。这种特殊的成长经历为他们的人际交往埋下了隐患。他们往往暗自和自己的同龄人对比,即使是高明的心理学家也只能略窥一二。
3.社会环境是影响学生人际关系的又一原因
首先是学校层面,学校过去在教育上往往是偏重智力素质,忽视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校心理教育的缺失,使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缺乏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和评价,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其次,他们中大部分为独生子女,由于受到家庭的过分保护和宠爱而特别脆弱,再加上不少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过高,缺乏正确的引导,从而给他们造成了过重的心理包袱,这就为处理人际关系带来了麻烦。再次,面对信息高度发达的网络社会,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也是人手一部手机,与“机”相处比与人相处更便捷、更直接、更快速,“朋友圈”成为他们人际交往的“专用通道”。这种交往得到的心理感受与在现实生活得到的心理感受相互交织、相互撕扯,派生出的心理感受通过他们创造的“内部圈子”才能解读的各种网络语言表现出来,实在是让常人难以理解、难以捉摸。因此,在人际关系交往的过程中,这种“心理困扰”怎么能不对他们的正常人际关系造成各种的“困扰”呢?
三、干预策略
1.方法
邀请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专家和专职教师共同组成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人际关系干预研究小组,制定干预工作方案,对干预对象、方法、措施、实施步驟及目标作出专业化、针对性强的规划。具体方法是在一年级护理专业学生随机抽取20名学生,进行随机分组,每组10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的学生按照日常管理进行,干预组的学生严格按照制定的干预方案进行人际关系方面的专门干预,以一学期为周期,运用scl 90症状自评量表分别对对照组和干预组的学生进行测试,然后根据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作出评估结论。
2.措施
(1)开展心理辅导。心病还得用心治疗,在干预组开设心理辅导课程,每周1~2节。课后要预留作业,辅导教师要对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点评。
(2)开展人际适应训练。在心理课上做一些心理游戏,如“变形虫”活动,让学生感悟人际交往中理解、合作、认同的重要性;“我说你画”活动,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找原因,主动承担责任;“盲人旅行”让学生感受信任与被信任、爱与被爱的幸福与快乐;“友谊地久天长”则让学生了解如何维系友情,当友情破裂时又如何弥补,这些活动都可以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
(3)开展外界交往。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交往只有频率适当才会让双方感到最满意。利用节假日组织干预组的学生,到社区、医院,开展“志愿者活动”,通过干预组的学生与广大人群的接触、交往,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鼓励干预组的学生参加学校社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互动的机会,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更好地认识自我和他人,建立自我的公开形象。
3.效果评估
经过一个学期的干预实验之后,重新用scl 90症状自评量表分别对对照组和干预组的学生进行测试。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对照组学生的心理困扰各因子方面均高于国内青年常模水平,干预组学生的心理困扰各因子方面与国内青年常模水平基本一致。对照组学生心理困扰状况严重检出率排在前三位的因子是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焦虑,干预组学生心理困扰状况严重检出率排在前三位的因子是焦虑、抑郁和敌对。由此说明干预组学生的人际关系明显好转。
四、结语
综上所述,帮助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值得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现实问题。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成人成才的保证,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条件。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必要的人际关系干预是可行的,具体的干预策略也是有效的。但是,以上干预策略的选择只限于在学校进行,肯定有其局限性,这就要求家庭和社会也积极参与到对学生的人际关系干预上来,全方位、全过程加强对学生的人际关系干预,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自身素质提高、增强自我能力提供基本保障。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泉市卫生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