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干预对临床合理引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效果评估
2017-09-20杨翠兰杨晴晴窦秀琴赵静孙桂英邓东辉
杨翠兰 杨晴晴 窦秀琴 赵静 孙桂英 邓东辉
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医院药剂科 甘肃酒泉 736200
药学干预对临床合理引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效果评估
杨翠兰 杨晴晴 窦秀琴 赵静 孙桂英 邓东辉
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医院药剂科 甘肃酒泉 736200
目的:对药学干预对临床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300例采用喹诺酮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50例患者未行药学干预,观察组150例患者行药学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对照组的喹诺酮类药物使用频度为6577,观察组使用频度为5488,观察组喹诺酮类药物使用频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利用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合理使用率为 24.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结论:在喹诺酮用药过程中加强药学干预有利于提高用药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喹诺酮;药学干预;合理用药
喹诺酮类药物为临床常用药,以细菌DNA为靶点,抑制DNA的旋转酶,进而起到杀菌效果。因该类药物同多种抗菌药物之间不会产生交叉耐药性,所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虽然此类药物抗感染效果确切,但是仍存在肝脏损害、耐药性等潜在威胁,因此,加强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应用,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我院近年来在喹诺酮类药物使用过程中加强药学干预,取得确切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300例采用喹诺酮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 150例患者,其中男 81例,女 69例;年龄为17~64岁,平均年龄为(40.2±3.7)岁。观察组 150例患者,其中男 78例,女72例;年龄为 21~63岁,平均年龄为(41.9±4.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等上述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未行药学干预,观察组行药学干预,具体如下:
①处方评估干预: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建立处方评估与药学干预措施,根据相关制度制定评估标准,对已发出处方开展回顾性分析。对存在的不合理问题进行分类整理,找出原因,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在全院内进行普及推广,提高医生合理用药的观念。定期对干预措施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措施进行持续改进。
②系统化处方评估标准:由呼吸科、感染科、外科及ICU等科室专家成立评估小组,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药品的相关资料,对我院目前使用的喹诺酮类药物制定合理、统一的评估标准。
③药学干预:定期对喹诺酮类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对情节严重的医师给予相应处分,暂停处方权。对处方问题开展风险分级管理,对高风险科室加强药学监测,做好宣传教育。对药师定期开展喹诺酮类药物相关知识的培训与考核。药师在发药之前要先分析处方,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及时进行干预。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频度与利用指数。使用频率=药物总使用量/日剂量,使用频率越高则该药物的使用越广泛。利用指数=用药频度/实际用药时间,利用指数越接近 1,使用越合理[1];②对比两组喹诺酮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结果录入SPSS22.0软件包处理,以X2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s 的形式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频度及药物利用指数比较
对照组的喹诺酮类药物使用频度为 6577,观察组使用频度为 5488,观察组喹诺酮类药物使用频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利用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喹诺酮类药物使用频度及药物利用指数比较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936 2677 1.08 1.00加替沙星胶囊332 124 1.17 1.04加替沙星注射液412 211 1.32 1.03莫西沙星片95 58 1.29 1.11莫西沙星注射液116 78 1.03 1.00诺氟沙星片32 24 0.94 0.95合计 6577 5488
2.2 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不合理使用率为 24.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对比[n(%)]
3 讨论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为合成类抗菌药,通过抑制细菌核酸合成发挥抗菌作用,作用机制同其他的抗菌药物不同,因此不会同其他抗菌药产生交叉耐药性,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3-4]。但是喹诺酮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及耐药性仍然较为常见,所以严格规范药物使用具有重要意义[5]。
本研究对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加强药学干预,从而为药物管理运行提供可靠参考。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喹诺酮类药物使用频度为 6577,观察组使用频度为 5488,观察组喹诺酮类药物使用频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利用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合理使用率为24.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40.00%(P<0.05),提示运用药学干预可规范喹诺酮类药物使用。
总之,在喹诺酮用药过程中加强药学干预有利于提高用药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张祎,李擎擎.药学干预对临床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效果评估[J].安徽医学,2015,36(3):301-302
[2]郭芳.分析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0(1):12-13
[3]马文军.药学干预对合理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J].中国处方药,2016,14(8):29-30
[4]王鹛嵩,吴海涛.药学干预联合系统化处方评估对促进喹诺酮类药临床合理使用的效果[J].重庆医学,2014,43(34):4666-4668
[5]邓卫东,赵丽群.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分析[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5,22(6):68-70
R473.5
A
1672-5018(2017)05-0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