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始情绪与摄影之美
——以人像为例

2017-09-20于海平

镇江高专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摄影者摄影情绪

于海平

(大连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4)

原始情绪与摄影之美
——以人像为例

于海平

(大连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4)

情绪与生俱来,喜怒哀乐反映了人生百态。摄影者可以捕捉被摄者瞬间最自然、生动的表情,可以引导被摄者迅速接受信息,响应、配合摄影者,以最佳情绪表现主题,还可以将自己的性格特点融入摄影作品,以某种情绪感染观众、使之产生共鸣。摄影作品不仅是回忆的展现,也是拍摄者与观看者情绪的展现,这种展现不是简单直白的表达,而是在美的享受中产生共鸣,引起理性思考。

摄影;原始情绪;喜怒哀乐;情感表达

摄影是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摄影是一门高雅的空间艺术,记载自然美景、生活画面等于方寸之间,展示其现实之美和艺术之美。摄影是一门“断章取义”的瞬间艺术,给予自然、生活中稍纵即逝的事物美的定格——视觉图像。如人的脸部表情变化较快,特别是动态表情,转瞬即逝,要求摄影者眼明手快,当机立断。正如法国著名摄影艺术家亨利·卡蒂尔·布勒松所言:“摄影是在若干分之一秒的时间里识别事件的重要意义,同时识别事件得以适当表达的精确形态结构。”

美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女性轻柔、纯洁的美,男性狂野、奔放的美,自然中的气象之美、山水之美、生物之美,等等。摄影者用心观察,捕捉最美的瞬间,将其定格并展示给大众,可以引起大众的关注或共鸣。随着时代的进步、工业技术的革新,摄影工具也在更新换代,使得摄影艺术的表现范围更广,表现形式更丰富,色彩更生动,情感更饱满。而摄影作品的最终效果不仅与技术、工具紧密相关,更与摄影者的视觉敏感度、生活阅历、艺术修养、个性心理结构紧密相关。“近代美学之父”费希纳(1801—1887)[1]提倡“自下而上”的美学,提倡美学研究变“自上而下”的哲学思辨方式为“自下而上”的经验方式。审美的角度不同,拍摄的视角不同,作品的风格就会不同,蕴含的情感也不同。摄影所呈现的艺术感觉常常随人心理的变化而变化,作品风格与摄影者的个性极为相似,在这方寸之间,可以感知摄影者的内心独白。

由摄影所激发、所包含的与人之情感相关的因素所引发的内涵美称为摄影情感美或摄影情绪美。美国心理学家克雷奇(D. Krech)、克拉奇菲尔德(R. S. Crutchfield)等人视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即喜、怒、哀、惧,为最基本的或原始的情绪。摄影者发现被摄对象的主导情绪或引导他们根据作品的需要调整主导情绪,并追寻情绪的变化过程,捕捉主导情绪正值高潮而其他情绪相对隐没的时机,可以获得非常纯净的、独具特色的、让人有所感触的作品。摄影者也可以天马行空、巧思妙想,以独特的构图、拍摄角度传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感染观众。

1 “喜”与其摄影之美

说起以“喜”为代表的摄影作品,就会想到鬼才摄影艺术家蔡宇(Yu Tsai)。透过他与明星或一些品牌合作的摄影作品能感知他的性格特点——活泼、开朗。作为服装品牌的宣传海报,不仅要展现服饰的配搭特点,还要传达品牌的理念,这些需要摄影者用心感悟。蔡宇与GUESS合作的宣传海报中有一张模特手推单车站在草地上的黑白风格的摄影照片。这张照片中,模特右手撩起一小撮头发,小嘴嘟嘟的样子,活泼俏皮,时尚、轻松、惬意的感觉跃然眼前。他早期与可口可乐合作的一组广告,拍摄地点是沙滩,前景为模特坐在沙滩上,左手撑地,右手持可乐饮用,利用身体弓起、手臂抬举产生的空隙映出中景——两个青年在沙滩上打排球,球的高度与后景——山的高度一致,两个打排球的青年的互动与前景主题人物的表情形成对比,趣味十足,画面感更强。而蔡宇印象最深刻的是与珍娜·杰克森的合作。珍娜·杰克森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属于活泼开朗类型,但表演时极具爆发力,蔡宇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激发其压藏在心底的情绪,展现了她与日常生活中不一样的特点,拍摄出一张张活泼搞笑的照片,如吐泡泡糖、做鬼怪表情等。经过巧妙安排,选取多张“大头贴”拼成一幅充满创意的摄影作品,效果极佳。蔡宇还与60位名人合作,形成名人“大头贴”系列,计60张,风格均以幽默搞笑为主。这些作品也充分展现了蔡宇活泼、开朗的性格特点。

另一位“喜”感十足的设计师是深受品牌时装杂志青睐的青年摄影师张悦(Zack Zhang)。在众多摄影作品中,张悦不仅注重光感与构图的巧妙结合,还融入了诙谐幽默的风格。大多数摄影作品或是直白的搞笑风格,或是间接在内涵中透露搞笑风格。常与广告品牌合作的他非常注重细节的处理,并在细节中展露其风格。如与奥利奥合作的“巧轻脆”系列广告,以幽默搞笑的风格凸显商品属性——“轻巧”与“薄”。如图1和图2所示,利用模特的跃动感(即轻松跳跃)和喜悦感(即面部表情)展现“轻巧”,利用模特将“奥利奥巧轻脆”放在鼻梁中间做斗鸡眼的表情展现“薄”。这些作品很好地诠释了品牌的理念,展现了摄影者的性格特点,从宣传角度看,达到了完美融合的状态。

图1 “巧轻脆”系列广告示例1

图2 “巧轻脆”系列广告示例2

“喜”通过摄影展现的美能将人们快速带入作品情境,给人以积极的向往感,丰富人们的生活。

2 “怒”与其摄影之美

人之所以会愤怒,主要是对某一事物不满。摄影者可以利用镜头,通过巧妙的构思,以画面的冲击力震撼人们的心灵,引发人们愤怒的情绪与理性思考。

这种心理情感多用于公益广告,以使人们产生共鸣,引发思考,进而获得公益效应。如摄影艺术家Alejandro Duran所表现的环保主题摄影作品——“Washed Up(冲上岸的美)”,美与伤害并存,直击心灵。被联合国文教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目录的位于墨西哥加勒比海的海岸线的锡安卡恩自然保护区,堆积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海洋垃圾。Duran利用摄影与装置艺术的结合表现自己对海洋环境遭受破坏的愤怒情感。画面绚丽多彩,乍一看美不胜收,细细品味却是满目的讽刺和满满的心酸。垃圾将地面腐蚀得坑洼不堪,填补在坑洼处的废弃的彩色瓶盖儿给构图作了一个延伸,与周围的环境形成强烈的对比,绚丽的色彩掩盖不住地面的触目惊心。各种废旧的彩色牙刷竖立在植被荒芜的早已不能称之为草地的地面,把把牙刷头朝镜头,而其中的植被若隐若现,似有似无,透过近、远景对比的拍摄手法,仿佛看到植被的愤怒与抗争,视觉冲击力极强。又如,蓝色的废弃物不规则地堆放在沙滩上,而本应是碧蓝的海水,却不再属于自然的蓝色。这些摄影作品与其他环保主题摄影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将色彩做了反衬,反衬出海洋环境被破坏的样子。以这样的方式同时展示美与伤害,Duran希望能吸引人们的目光,让人们关注这种灾难性的全球海洋污染。

图3 Arne Svenson作品示例

美国摄影师Arne Svenson[2]的作品总让人印象深刻。“我发现那些未经排练的、无意间的生活片段是最美,最值得拍摄的。因为它们能给我最大的自由去理解和阐述。我更有兴趣去记录那些词语间的呼吸,而不是记录词语本身。”“无论镜头前是一个被孩子遗弃的玩具,一张自闭少年的面孔,还是凶杀案受害者经过复原的头像,我都会责令自己以恢复生命里爱与尊重的方式拍摄她/他/它。他们值得我这样去做。”Arne Svenson的一组以谋杀为主题的作品充分展现了摄影者愤怒的情感。这种情感来自他以永恒为主题的摄影作品。生命虽是一个有始有终,看似“不永恒”的共同体,但应自然地消失,自然地瓦解,自然地走到生命的尽头,被他人即杀人犯夺去生命是违背生命本应遵循的自然规律的。带着这样的情绪,Arne Svenson希望这些被害者的生命得到艺术性的延续,以表达对杀人者的愤怒。他用泥塑将他们生前的样子复原,以眼睛为重点,这也是相机的焦距点,其余部分模糊化处理,以更好地表现被害者身份的不确定性,引发人们愤怒的情绪,引导人们发问:“你是谁?谁杀了你?”(如图3所示)

3 “哀”与其摄影之美

《新约》里说:“太初有道。(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3]摄影的美是对转瞬即逝的镌刻。摄影艺术家兼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的摄影作品TheWalls68(digital print with Epsonink,Courtesy of Pari Nadimi Gallery)很大程度上传达了一种悲哀的情绪。如图4所示,作品画面为斑驳的白墙下一棵小树苗的倒影。时间只会前进,光随着时间的前进展现不同的光感,而每一时刻的光感是独一无二的。干裂、起泡、斑驳的墙面布满时光流逝的印记。就像人的生命,短暂且不能重复,经历过的,无论精彩与黯淡,都是镌刻于心的记忆,即便后悔、惋惜,也不会有机会重新来过。一棵小树的倒影触动了摄影者的心灵,时间平复不了一切,只会产生一道又一道的印痕。

图4 The Walls 68

图5 南·戈尔丁被男友暴打后的照片

美国自拍摄影、私人纪实摄影的代表南·戈尔丁(Nan Goldin)[4]在《性依存叙事曲》(TheBalladofSexualDependency)中很直白地传达着“哀”。其中放入了南·戈尔丁被男友暴打后的照片,如图5所示,脸上的伤痕清晰地记录了施暴的过程。没有以往作品的寒暄,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这一情绪。一般人会认为这是对生活的一种“无病呻吟”,而艺术家认为对痛苦瞬间的记录是对记忆的一种保留。

4 “惧”与摄影美学

对“惧”的展现很到位的有草间弥生(Yayoi kusama)、Annie Collinge等。

草间弥生善用高彩度对比的花纹加镜子。如《无限镜屋》(InfinityMirrorRoom)[5],画面以白底红点与大面镜对比。草间弥生1968年创作的短片《消灭自己》(草间的自己消灭),获得了比利时第4届国际短片大奖与第2届日本联合树下电影节的银奖,片中每一次暂停都是一幅很好的摄影作品。草间弥生的作品全部以圆点为元素,每个空隙都由大大小小的圆填充。这样的风格源自她儿时的恐惧。1939年,仅10岁的她开始被幻觉困扰,时常有自杀的企图。她试图用圆将幻觉描述出来,进而消灭这些幻觉。她认为花纹不仅存在于天花板、窗户、墙壁甚至房屋的各个角落,更存在于她的身体和整个空间,在这不停旋转的时间与空间中,自己是无限的渺小。细细品味,能品味到她的卑微感和恐惧感。

摄影师Annie Collinge的作品FiveInchesofLimbo[6],如图6所示,以特别的方式展现作品的主题:另一个空间同步存在错位时空的另一个我。原因在于其双胞胎姐姐Cara的离世。她说道:“我活了下来,但我却成为了残缺了一半故事的女人,我在生死两界的边缘拯救自己。”Annie Collinge以“主观的我”和“客观的我”为创作灵感,在摄影画面中表现一种矛盾的情绪,画面充斥着脆弱与怀疑。画面场景设定在密闭的空间,相机利用支架固定,设定好快门时间,Annie Collinge自编、自导、自演,精准地表达了那种心理困境和复杂的情绪。有趣的构图与带有恐怖元素的细节形成强烈的对比,直入观众的脑海,挥之不去。从画面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主人公即摄影师被刻意地拉长,眼神之间两个共同的自己在交流,像是诉说姐姐离世后自己孤独的境况和恐惧的心理。每幅作品都有一个恐怖娃娃在,不管是倒的样子,还是恐怖的面孔,都被摄影师精心地安排。这种“惧”的心理的展现,虽然很委婉,但故事感极强。

图6 Five Inches of Limbo示例

5 结束语

不同的情绪赋予摄影作品不同的风格,不同主题风格的作品需要用不同的情绪去演绎。有情感的照片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力,或者表现了被摄体的情绪之美,或者传达了摄影者的内心情感。将情感带入摄影创作,用作品的美学特点来讲述拍摄的环境、人物、摄影者当时的心理活动,以及所要突出的主题,作品就会更有灵气,更有美感,直击心灵。德国的心理学家G. E. 缪勒和舒曼首先提出“定势”这一概念。在心理学中,“定势”是对某一特定直觉活动所做的直接准备[7]。“定势”的产生正是摄影师在表达作品中所体现的心理反应。在特定的情况下有特定的心理活动,照片就是通过画面来描述这一特定时刻所发生的故事。摄影者的心理不同,带来的摄影作品的主题与风格就会不一样,产生的摄影之美也会不一样。

[1] 列夫·谢苗诺维奇·维戈茨基.艺术心理学[M].周新,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6-14.

[2] 韩烨.缄默的肖像[J].Vision青年视觉,2015(10):198-203.

[3] 王丽娜.摄影是转瞬即逝的瞬间的铭文[J].Vision青年视觉,2016(11):238.

[4] 陈灵.我们终将成为“南·戈尔丁”[J].艺术与设计,2016(6):102-107.

[5] 张进步,程园园.和风帖1:草间弥生与100种文艺日本[M].重庆:重庆出版集团,2016:12-19.

[6] LINA.另一个我[J].Vision青年视觉,2016(11):198-207.

[7] 秦俊香.摄影艺术心理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9:6-14.

〔责任编辑: 卢 蕊〕

Theoriginalmoodandthebeautyofphotography—Takingportraitasanexample

YU Haiping

(School of Art & Design, 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Dalian 116034, China)

Inborn emotion, including pleasure, anger, sorrow, joy, reflect the vicissitudes of life. The photographer can capture the most natural and vivid instant expression of the subject and guide the subject to quickly accept the information, respond, and cooperate with the photographer for the best emotional performance of the theme. He can also integrate his own character into the photography with a mood to resonate with the audience. Photography is not only to show the memories, but also to show the photographers’ and the viewer's emotions. This show is not a simple straightforward expression, but sharing in the enjoyment of beauty, which causes rational thinking.

photography; original emotion;pleasure,arger,sorrow and joy; emotion expression

2017-03-13

于海平(1995—),男,辽宁盖州人,主要从事艺术与设计方面研究。

J413

: A

:1008-8148(2017)03-0111-04

猜你喜欢

摄影者摄影情绪
冬日黄昏
燕山大学
燕山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