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故宫藏品中寻找苏东坡的人生印迹
——评《在故宫寻找苏东坡》

2017-09-20祝勇

工友 2017年9期
关键词:印迹艺术史林语堂

文_祝勇

在故宫藏品中寻找苏东坡的人生印迹
——评《在故宫寻找苏东坡》

文_祝勇

编辑按:

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在不同的境遇里,与他相遇。

宋代文人画家辈出,而一定要提及的便是苏东坡。他跌宕起伏的人生,豪放洒脱的性格,诗词书画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典范。想要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苏东坡的一生,不妨跟随故宫博物院影视研究所所长祝勇老师的脚步,在故宫收存的艺术史原物中找寻苏东坡的精神世界和人生印迹。

1千古风流人物,我最想写的,就是苏东坡。不是写一篇文章,而是用一本书,表达我的敬意。

这不仅是因为苏东坡重要,每一个中国人,心头都萦绕着他的诗句词句,比如“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比如“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比如“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比如“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比如“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比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比如“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更不用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里面,有孤独,有相思;有柔情,有豪放;有挫败,有挣扎;有苦涩,有洒脱。他的文学,几乎包含了我们精神世界里的所有主题。于是,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在不同的境遇里,与他相遇。

更是因为苏东坡好玩。他机智、幽默、坦荡,乐于和自己的苦境相周旋,从不绝望,也从不泯灭自己的创造力。甚至说,他文化和人格中所有的亮点,都是由他所处的苦境激发出来的。苏东坡不仅让我们见证了世界的荒谬与黑暗,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的潜能,看到了中国文化精神的茁壮。

2二十多年前,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就痴迷不已。苏东坡在文学、艺术和人格上的魅力,在经过林语堂先生的转译之后,没有丝毫的折损,相反更加突出。这不仅因为林语堂先生对中国古典文化有着精深的造诣,同时又有着雕塑家一般的塑型能力,更因为林语堂先生与苏东坡在气质上有着惊人的相合。因此我想,林语堂先生选择苏东坡作为传主,既有文化上的认同,亦与他个性相吻合。

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几乎是一部不可超越的杰作。此书的魅力,不只在于让我们了解了苏东坡,更提醒我们对于苏东坡的了解是多么得不够。我用了四年的时间翻阅二十卷册的《苏轼全集校注》,试图以此,向他那浩瀚无边的精神世界慢慢靠近。

巧合的是,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准备拍摄大型历史纪录片《苏东坡》,总导演张晓敏是我多次合作的老搭档,我们曾合作过另一部人物传记纪录片《岩中花树—一利玛窦》,此外还合作过26集大型历史纪录片《历史的拐点》等,彼此都有信任感,这一次,她仍然请我做《苏东坡》总撰稿。

此时我才意识到,写作此书的准备,已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我不仅阅读了苏东坡的许多篇什,而且十年之中,几乎走过了苏东坡走过的所有道路。比如前往苏东坡的故乡四川眉山;比如翻越艰险的蜀道,从四川进入陕西(当年李白从成都进入长安,走的也是这条道);比如定州、河洛、江浙之行;比如自长江入赣江,体验十八滩之险;比如翻越南岭,抵达广东梅州、惠州;比如渡过琼州海峡,抵达海南……

十余年间,我不是出于有意的策划,而是全然在无意之间,重走了苏东坡的道路。当书写苏东坡的欲念一天天明朗起来时,我才发现,这一切都是天意。

3在写法上,作为故宫博物院一名工作人员,我更多地把苏东坡的精神世界与“艺术史原物”联系起来。本书拥有如此数量的插图是为了强调本书的图像志意义,以此证明历史本身所具有的“物质性”。两岸故宫(以及世界其他博物馆)所收存的艺术史物证(如书所引用的),实际上是在我们与苏东坡之间建立联系的一条隐秘的通道,并借此构建苏东坡(以及他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的整体形象。正基于此,本书取名《在故宫寻找苏东坡》。

其次,这本书首先是把苏东坡放置到人间——他本来就是人间的。他是石,是竹,也是尘,是土,是他《寒食帖》所写的“泥污燕支雪”。他的文学艺术,牵动着人世间最凡俗的欲念,同时又代表着中国文化最坚定的价值。他既是草根的,又是精英的。(这让我想起前些年中国诗坛关于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的对立是多么的可笑,在苏东坡的世界里,这样的对立根本就不会存在。)

第三,全书的布局。我从苏东坡的生命中撷取了十个侧面,分别是:第一章:入仕;第二章:求生;第三章:书法;第四章:绘画;第五章:文学;第六章:交友:第七章:文人集团;第八章:家庭;第九章:为政;第十章:岭南。我尽可能将这十个主题与苏东坡生命的时间线索相衔接。

我相信世间每一个人都能从苏东坡的艺术里重新感受到人生,而苏东坡,也定然在后人的阅读里,一遍遍地重新活过。

(本文选取自《在故宫寻找苏东坡》后记, 有删减)

猜你喜欢

印迹艺术史林语堂
马 浩
走进大美滇西·探寻红色印迹
林语堂:幽默艺术与快乐人生
纸的艺术史
毛扎扎艺术史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下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上
成长印迹
探访林语堂故里
1940年林语堂短暂的重庆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