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凝胶创伤敷料与磺胺嘧啶银用于溴素烧伤创面疗效的比较
2017-09-20金阿平蔡亮陈艳萍
金阿平 蔡亮 陈艳萍
水凝胶创伤敷料与磺胺嘧啶银用于溴素烧伤创面疗效的比较
金阿平 蔡亮 陈艳萍
目的 探讨医用水凝胶创伤敷料对溴素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 选取溴素烧伤患者92例,均按临床操作规范处理创面。按创面应用药物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8例,应用医用水凝胶创伤敷料;对照组患者44例,应用磺胺嘧啶银。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疼痛程度、治疗过程中发生痛、痒、干、紧及皮肤过敏等不适情况、创面皮肤p H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烧伤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早期首次使用药物后,观察组患者创面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不适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4d内创面p H值<1,即创面仍残留较高浓度溴素;观察组患者治疗后4d创面p H值恢复至4,即创面p H值恢复至正常皮肤水平。结论 医用水凝胶创伤敷料应用于溴素烧伤创面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医用水凝胶创伤敷料 溴素 烧伤 疼痛
溴素属于一级无机酸腐蚀品,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性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阻燃剂、灭火剂、感光材料、医药等领域。液溴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目前临床对溴素烧伤创面的治疗按一般化学性烧伤处理,但残留在创面上的溴素会持续腐蚀,加深创面。2006年起本院烧伤整形科将医用水凝胶创伤敷料应用于溴素烧伤创面的治疗,相较于应用传统烧伤治疗药物磺胺嘧啶银,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溴素烧伤(均在四肢及躯干)患者92例,其中男84例,女8例;年龄20~66岁,平均32岁;烧伤总体表面积(TBSA)1%~16%,合并吸入性损伤者15例,其中浅Ⅱ度烧伤23例,深Ⅱ度烧伤69例。患者均在烧伤现场大量清水冲洗0.5~1h,均在伤后1~2h内入院。按创面应用药物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8例,应用医用水凝胶创伤敷料(商品名:冷宁康,中国长春吉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规格20cm×12.5cm);对照组患者44例,应用磺胺嘧啶银(中国昆明圣火药业有限公司,规格500g/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烧伤程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临床操作规范处理创面:先予50%乙醇溶液擦洗创面[1],1%碘伏冲洗、消毒,去除异物、坏死腐皮等,予0.9%氯化钠溶液冲洗创面并用干纱布吸干。治疗组患者在规范处理创面后将医用水凝胶创伤敷料平整地覆盖在创面上,边缘超过创面边缘2cm,用消毒干纱布覆盖后绷带包扎固定;第1周换药1次/d,1周后换药1次/2d。对照组患者在规范处理创面后应用磺胺嘧啶银纱布覆盖创面并包扎创面,方法同上;第1周换药1次/d,1周后换药2次/d。两组患者均根据创面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静脉予抗生素、补液、维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 (1)创面愈合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浅Ⅱ度、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以95%的烧伤创面愈合为创面临床愈合标准。(2)创面疼痛程度:采用口述描绘评分法(VRS)评估患者入院时及早期首次使用药物后创面疼痛程度,分0、Ⅰ、Ⅱ、Ⅲ级疼痛。0级:无痛。Ⅰ级:轻度疼痛,可忍受,日常生活不受干扰。Ⅱ级:中度疼痛,疼痛明显,常服止痛药。Ⅲ级:重度疼痛,不能忍受,经常服止痛药,影响睡眠,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3)治疗过程中发生痛、痒、干、紧及皮肤过敏等不适情况。(4)创面皮肤pH值:将pH试纸(上海三爱思试剂有限公司)用0.9%氯化钠溶液滴湿后置于创面中心1min(测2次,取平均值)进行测定。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比较(d)
由表1可见,观察组患者浅Ⅱ度、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
2.2 两组患者创面疼痛情况比较 入院时,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创面 0~Ⅰ级疼痛分别为 16.67%(8/48)、15.91%(7/4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首次使用药物,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创面0~Ⅰ级疼痛分别为93.75%(45/48)、18.18%(8/44),观察组患者创面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适情况发生率比较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14例患者创面有痛、痒、干、紧等情况发生,发生率为29.17%,对照组患者发生率为65.91%(29/ 44),观察组不适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患者创面皮肤pH值比较 见图1。
图1 两组患者创面皮肤pH值比较
由图1可见,对照组患者治疗后4d内创面pH值<1,说明创面仍残留较高浓度溴素;观察组患者治疗后4d创面pH值恢复至4,说明创面pH值恢复至正常皮肤水平。
3 讨论
溴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是海洋化学工业的主要分支,广泛地应用于各行业。溴素常温下呈液态,有刺激性气味和强腐蚀性,对皮肤、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溴素一旦接触皮肤,很快渗透到皮下组织造成深度烧伤。目前治疗溴素烧伤的原则是迅速脱离现场,终止化学物质对机体的继续损害,采取有效解毒措施,防止中毒[2]。具体的创面处理方法是现场或伤后迅速用大量清水持续冲洗创面0.5~1h,以减轻皮肤损伤程度;由于溴素微溶于水,创面经冲洗后仍有较高浓度的溴素残余,根据溴素易溶于乙醇的原理,应用50%乙醇溶液或3%氨水擦拭创面后予包扎创面并定期换药[1]。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磺胺嘧啶银处理创面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4d内创面pH值<1,说明创面仍残留较高浓度溴素。正常皮肤表面pH值为4~7,如pH值<1会对创面有持续腐蚀作用,由于化学烧伤的致病因子与皮肤接触时间往往较热烧伤的长,因此某些化学烧伤可以是局部很深的进行性损伤[2]。如何在后续治疗中持续清除残留于创面的溴素,减少创面对溴素的吸收,一直是溴素烧伤治疗的一个难点。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4d创面pH值恢复至4,说明创面pH值恢复至正常皮肤水平。这是因为医用水凝胶创伤敷料本身的理化特性决定其对溴素有活性碳样吸附作用,能有效终止溴素对机体的继续损害,从而将溴素导致的化学性烧伤变成普通烧伤,以利于保持、促进上皮组织正常生长,促进创面愈合,不留或减轻瘢痕[3]。
创面处理和烧伤敷料选择不当会影响创面愈合,且易造成久治不愈的溃疡,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4-5]。医用水凝胶创伤敷料早期能有效清除创面残余溴素,减轻创面进一步损伤,后期医用水凝胶创伤敷料为创面修复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湿润微环境,十分有利于修复细胞的移行,促进免疫细胞的趋化及各种抗炎因子、修复因子的平衡与生物效能的发挥,使创面的合成代谢优势明显,进而创面上皮化率明显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浅Ⅱ度、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早期首次使用药物后,观察组患者创面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观察组痛、痒、干、紧及皮肤过敏等不适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医用水凝胶创伤敷料早期可持续清除创面残余溴素,后期为上皮组织再生提供良好的微环境,加速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且医用水凝胶创伤敷料能减轻患者创面疼痛,降低痛、痒、干、紧及皮肤过敏等不适情况发生率。医用水凝胶创伤敷料应用于溴素烧伤创面疗效确切,其本身的理化特性为溴素烧伤创面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经。
[1]陈从超.救治溴素烧伤42例[J].中华烧伤杂志,2004,20(5):308-309.
[2]杨宗城.烧伤治疗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0-311.
[3]崔正军,刘林嶓,李敬录.应用冷宁康敷料治疗烧伤和整形供皮区创面42例[J/CD].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07,2(1):36-37.
[4]徐荣祥.烧伤医疗技术蓝皮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 72.
[5]孙永华.烧伤创面处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06,1(1):3-6.
2016-07-24)
(本文编辑:李媚)
10.12056/j.issn.1006-2785.2017.39.17.2016-1138
318000台州市立医院烧伤整形科
金阿平,E-mail:z218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