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产业转型升级赢得行业发展主动

2017-09-19文/沈

中国粮食经济 2017年9期
关键词:粮食升级转型

文/沈 健

以产业转型升级赢得行业发展主动

文/沈 健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深化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当前粮食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总体要求,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从本地实际出发,解决当前粮食经济中的结构性问题,破解粮食领域的体制性矛盾,通过创新和改革促进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实现企业发展和行业转型升级,赢得发展主动。

一、产业转型升级大势不可逆转

资料显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呈现历史性趋势,产业结构正由工业主导转向服务性主导,服务业占比有可能由2016年的51.6%提高到2020年的60%,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城镇化结构正由规模城镇化转向人口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有可能由2016年的57.35%提高到2020年的60%以上,同期户籍人口城镇化有望由41.2%提高到50%左右,基本形成人口城镇化的格局。消费结构正由物质型消费为主转向服务型消费为主,服务型消费比重有可能从当前的40%提高到2020年50%左右,消费贡献率基本稳定在65%左右,初步形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开放结构正由货物贸易为主转向服务贸易为重点,服务贸易规模有望从2015年的7130亿美元提高到2020年的1万亿美元,占外贸比重有望从15.3%提高到20%以上,初步形成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可以预见,经济转型不仅将给我们带来百万亿级的内需潜力,而且将呈现以下突出的时代性特征:

第一,经济增长与经济转型高度融合,经济增长直接依赖于经济转型。传统的依靠要素投入的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新阶段的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经济转型的突破。因此,主要不是在现有的结构下寻找稳增长的药方,而要在经济转型新趋势、新结构下寻找新增长的源泉。

第二,经济转型与新一轮技术革命交织在一起,经济转型的技术影响增强。未来几年,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日新月异,给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在这个大趋势下,经济转型既需要解决现行的体制机制问题,更要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环境,加快构建新的体制机制。

第三,经济转型与国际经济格局变化交织在一起,经济转型的双向影响明显增强。一方面,未来几年全球经济面临保护主义挑战,不确定因素增加,给我国经济转型带来许多影响和冲击;另一方面,我国经济转型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与经济格局的影响明显增强。

粮食是人类从大自然中汲取能量改造世界的“第一能源”,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也必然影响着粮食产业的发展。一是随着粮食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现代生物和信息技术在粮食产业中的广泛应用,粮食单产逐步提升,为粮食产业升级带来难得的机遇;二是粮食为其他行业特别是高技术、高效益领域如食品制造、生物工程、医药化工等产业提供原料,发展出粮食衍生产业,影响着粮食产业结构;三是人们在饮食上消费日趋多元化,人们对有机食品的偏好,对大量使用化肥带来的食品安全的担忧和无奈等,都迫使我们要进行转型升级;四是粮食产业日益成为了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世界话语权的“战略武器”,通过在全球大宗农产品自由贸易协定,向全球倾销其粮食,打乱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产业体系,以达到控制其国家政治经济的目的。因此,全面提升我国粮食产业发展水平,是迎接国际国内挑战的根本之道和必然选择。促进我国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面对新的经济发展大势,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认清当前粮食工作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趋势,又要抓住机遇,加快推进粮食经济转型升级,赢得发展主动。

二、产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亟待解决

(一)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2016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61625.9万吨,其中90%的增产来自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也上升到76%。一方面,粮食生产逐渐向主产区集中,主产区在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承担着过重的粮食收储和财政压力。另一方面,非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越来越弱,粮食缺口越来越大,对主产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这样的布局也会增加我国粮食安全的风险,一旦主产区出现大面积的自然灾害,粮食总产将迅速下滑,集中度越高,风险性越大。因此,从全国的生产布局来考虑,必须增强非主产区的辅助功能,特别是对于特色粮油产业的发展要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着力把发展平衡区特色粮油生产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统筹进行规划设计,在促进我国粮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加快建立品种结构合理、不同区域相互支撑的粮食供给体系。

(二)“三高”结构性矛盾突出。当前是我国粮食供给最充裕的时期。但是,一方面我们将大量粮食以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收到仓库里变成储备,另一方面国内用粮企业便会迅速用便宜的进口粮食进行替代,造成进口快速增长。玉米、稻谷供过于求特征明显、库存过高,过剩品种库存迅速增加,替代品大量进口,导致国内供需矛盾突出。

(三)粮食物流通道不畅。一是生产环节的流通不畅。我国种粮农民缺乏现代物流意识,流通组织发育滞后,物流运行效率不高,没有形成现代粮食产业物流的完整系统。农民的“粮食专业合作社”缺乏高素质的现代物流专业人才,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没有粮食储存、物流设施,竞争力弱,形不成一条龙式的服务。二是粮食物流环节的流通成本高。粮食物流成本一直是困扰销区和缺口较大的平衡区的一个突出问题。以贵州为例,从省外购进的粮食每年在400万吨以上,据初步测算,有关运输及装卸费用需要近10亿元,购粮成本按每斤2.5元的价格计算,需要花费200亿元以上,加上短途汽车中转运输费用和人工搬运费用,每市斤粮食要比产区高出0.20元以上。尽管近年来国家在交通和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量投入,条件有所改善,但很多省份物流成本仍然较高,使得粮食加工和贸易企业利润更加微薄。

(四)产品研发水平不高。整体上看,全国粮油产品研发水平不高,各类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数量较少,粮油科技成果储备少、转化慢,粮油产品加工链条较短,缺乏深度开发利用,稻壳、米糠、麸皮等粮食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仍然较低,制约粮食加工产业升级。同时,受信贷政策影响,中小企业贷款难度大,融资渠道少,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等缺乏资金支持。

三、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这是我国粮食经济工作的底线,也是粮食行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目的。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准确找到粮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以深化改革为切入点,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要通过改革实现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要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调整升级,向人民群众提供绿色、优质、营养、安全的粮油食品;要加快粮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要加快转变粮食行业绿色发展方式,推动粮食行业生产管理现代化;要加快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促进国际国内粮食资源有序流动。

(一)产业转型升级的根基在平台,关键是建好园区,筑牢载体。要加快推进各中心城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围绕现代化山地农业、主食产业化、特色产业、大健康产业、现代粮食物流等优势领域,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将市州为中心的粮食物流园区打造成一流的产业创新示范区,打造特色粮食产业集群,组建产业联盟。要特别重视研究入驻园区发展企业的形态定位、功能定位、产品定位,科学确定入驻园区发展的加工企业及配套企业群体布局,稳步推进,避免一哄而上,防止产业趋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粮油产品资源和加工能力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提高粮食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二)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在科技,关键是以项目为载体,强化协同创新。要建立和完善创新平台,在行业内部形成一种创新氛围,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要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以工艺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粮油产业关键环节的技术创新与新技术、新装备应用进程,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进行有针对性、指向性的专题研究,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要深化央企和地方企业战略合作,推动资产重组,专业化整合,上下游业务协作,形成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积极支持骨干龙头企业升级发展,培育壮大一批专业化水平高、服务能力强、产品特色鲜明的地方龙头企业。围绕具有地方核心技术和产品,拓展应用创新的技术服务,促进技术研发和成果有效衔接。

(三)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在改革,关键是完善体制,优化服务。

以市场机制构建“新产业体系”,应抓住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加快新产业体系建设。第一,对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低附加值产业领域,应将其充分付诸市场,让市场去选择,借助市场去推进粮食传统产业的管理升级、技术升级和产品升级;第二,根据产业革命走向和市场需求,构建新产业体系,大力推进绿色、优质、营养、安全的粮油产业发展;第三,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粮食产业的融合,提高产业发展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第四,强化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创新,着力突破制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要积极推进政府服务的转型升级,以改革开放的心态营造更为浓厚的营商环境。要持续深化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体制改革,推动国有股份制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推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战略合作,上市融资。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重大产业化项目,推进重要科技成果转化。总之,我们应在用好内需的优势和拓展空间中培育壮大新动能,在加快消费升级和扩大有效投资中培育壮大新动能,在适应经济发展大势、促进区域发展中培育壮大新动能。

(四)产业转型升级的保障是人才,关键是优化环境,聚纳英才。

要加强行业创新能力建设,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着力培养选拔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专门人才,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赋予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运用,处置和收益管理自主权,建立与贡献相匹配的收入分配制度。实行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健全产权转移转化机制。建立起高效率的产业内部学习培训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的氛围;努力突破各类创新壁垒,促进创新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为建设创新型社会探索新路径。

(作者系贵州省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

猜你喜欢

粮食升级转型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我的粮食梦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