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路上 一个都不能掉队

2017-09-19

中国卫生 2017年12期
关键词:国务院扶贫办计生委大病

文/本刊记者 薛 原

新政新规:

今年4月,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保监会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制定《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对患有大病和长期慢性病的贫困人口开展分类分批救治,精准推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提供健康保障。

“三个一批”是指:2017年至2020年,对核实核准的患有大病和长期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根据患病情况,实施分类分批救治,确保健康扶贫落实到人、精准到病。大病集中救治一批,开展农村贫困家庭大病专项救治,按照“三定两加强”的原则,对患有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集中救治。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开展慢病患者健康管理,对患有慢性疾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签约健康管理。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切实减轻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2020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我们将举全党全国之力,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兑现我们的承诺。”据了解,在我国现有农村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占比达到44%,疾病成为最为突出的致贫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就曾指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扶贫“硬骨头”的主攻方向,要采取“靶向治疗”措施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不仅看得起病,更要看得好病

要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首先就要确保贫困患者能够看得起病。为此,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以来,在原有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础上,我国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了贫困人口医疗兜底保障机制。

当前,从全国范围来看,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贫困人口,在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提高5%以上。大病保险对贫困人口在起付线、报销比例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各地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救助范围,进一步提高救助水平。多地实行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贫困患者只需在出院时支付自付医疗费用。

此外,多数省份还通过健康扶贫补充保险兜底、财政直接兜底、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兜底等多种形式,将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80%~90%。

在看得起病的基础上,健康扶贫工程还采取多项措施,帮助贫困人口看得好病。比如,国家卫生计生委在逐户、逐人、逐病核实因病致贫返贫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对患有大病和慢性病贫困患者实行分类救治。通过“定临床路径、定救治医院、定单病种费用,加强医疗质量、加强责任落实”等措施,对大病患者实施集中救治,首批遴选了费用负担重、诊疗效果明确的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终末期肾病等9种大病,已经救治11.5万人。

同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农村贫困人口,针对慢性病患者提供公共卫生、慢病管理等综合服务,已经有76%的贫困人口有了自己的家庭签约医生。

各地认真落实“三个一批”行动措施,截至目前,已经分类救治360万名大病和慢性病贫困患者,其中14.4万人已治愈、73.5万人病情好转、38万人病情稳定转入长期康复治疗。

除了方便看病,还要少生病

为了提高贫困人口的就医可及性,健康扶贫工程着眼于贫困地区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组织全国963家三级医院对832个贫困县1180家县级医院进行对口帮扶,选派医生团队进行蹲点帮扶,加强专科建设和带教培训,变“输血”为“造血”。目前,已经初步建成从三级医院到县医院,再到乡镇卫生院互联互通的远程医疗网络。此外,创新帮扶方式,实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援藏,帮助新疆和西藏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区。在贫困地区倾斜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等项目,不断强化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可及性。

要实现健康脱贫,最核心的还是少得病。为此,国家卫生计生委将疾病防控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加大主要地方病、传染病防控力度。制订《凉山州艾滋病防治和健康扶贫攻坚行动方案》,以艾滋病防治为主攻方向,打响凉山州健康扶贫攻坚战。在四川甘孜州石渠县启动实施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典型经验推广到四川藏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玉树及果洛州,共完成筛查270多万人。开展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受益儿童超过400万名。

攻坚路上还有块“硬骨头”

虽然健康扶贫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任务依然艰巨。有专家表示,由于现有医疗兜底保障政策尚未全面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高,加上因患病丧失劳动力,以及需要看护,家人不得不放弃工作,家庭稳定收入减少,很多贫困家庭深陷贫病交加之中,成为脱贫攻坚的一大难点,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

此外,由于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历史欠账等,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滞后,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加上贫困地区大多地处边远山区、深山区、石山区,交通不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可及性不足,实现贫困群众基本医疗有保障还存在许多困难。打赢脱贫攻坚战,特别是要啃下深度贫困地区这个坚中之坚,必须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个难中之难。

为此,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在2017扶贫日论坛上表示,下一步,围绕全力推进深度贫困地区健康扶贫的主攻方向,有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全面建立医疗兜底保障机制。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原则,加大健康扶贫投入保障,安排专项资金,依托现有医保制度做加法或专项补充保险等形式,为农村贫困人口增加一道保障线,将住院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10%左右,门诊费用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20%以内,年度个人自付医疗费用不超过当地农村居民年度可支配收入。

另一方面,要努力提升深度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能力。中央新增资金、新增项目、新增政策主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医疗卫生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全面加强深度贫困地区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深度贫困地区人才短缺等短板问题。同时,深入实施“三区三州”健康扶贫攻坚行动。将健康扶贫与扶智相结合,一地一策,指导支持“三区三州”制订健康扶贫攻坚行动方案,突出重点,整合各方面资源,集中力量打攻坚战,有效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相关链接

健康扶贫大事记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对于各个领域的扶贫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决定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2016年4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行政人事司联合开展了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调查工作,对患病家庭、人员和病种进行摸底调查。

2016年6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要求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病种,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和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水平,为农村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2017年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开展健康扶贫工程示范县建设的通知》,在中西部22个省(区、市)遴选部分健康扶贫工作基础好、脱贫攻坚任务重的部分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开展健康扶贫工程示范县建设,为全国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提供示范经验和可供借鉴的样板。

2017年4月,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保监会及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制定《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

猜你喜欢

国务院扶贫办计生委大病
五种疼痛别忍 当心拖成大病
铁力医院让百姓“大病不出县”
国务院扶贫办启动2018年脱贫摘帽县抽查
财政部 国务院扶贫办:用好政府采购政策支持脱贫攻坚
煮饭时加了点它 就能防治5大病
四川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沈骥:健康服务业基金筹建工作五步推进
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张祖芸:全面落实健康服务业统计监测任务
延津县人口计生委正式受理“单独二孩”申报手续
沁阳市人口计生委启动结对帮扶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