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讨
2017-09-18于林发
于林发
【摘要】微博、微信等应用的兴起和快速发展,预示着“微时代”已经到来并且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应用深受广大学生的喜欢,因为通过微信和微博,他们不仅可以获取各式各样的信息,更可以在这样的平台上畅所欲言。然而,在这些微平台上,同样存在很多不健康、不积极、不利于国家团结的信息,它们或多或少会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一些负面影响,这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高校教育者应当重视微时代带来的挑战,更应当利用好这样的契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微时代 高校 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微信和微博的用户总人数已经达到将近8亿多,这些用户当中很大一部分是高校学生。因为高校学生是对外界变化感知最敏锐的一群人,他们信息化程度很高,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并且乐于去接受。微信和微博的兴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快、更广。然而,微时代的到来是把双刃剑,这些社交平台同样充斥着许多不利的信息,人们的话语和行为受不到合理的监督,作为敏感的高校学生群体,很容易被一些过激言语或者虚假信息所影响,造成不好的后果,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做好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信息泛滥,给信息审核带来压力
微时代背景下的社交信息平台,其的信息具有高度的自由,并且向所有用户全面开放。无论是谁,是什么样的身份,都可以在一些平台上发表自己针对某一件事的看法。他们的看法可以被转载、传播到其他平台上,拥护者可以表达自己的赞同,反对者也可以表达自己的反对,甚至是以非常偏激的表达方式。正因为网络平台的这个特点,很多不法分子会在网络上散布具有煽动性的谣言,有些言语严重危害到国家安全和民族的团结。作为青年大学生,血气方刚,无法正确分辨一些危险言论的好坏,因此经常被不法分子煽动,做出一些示威游行、破坏公物或个人财产的行为。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园氛围的和谐和校园秩序的稳定。因此,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网络信息进行监管,对不良信息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但是由于网络信息的纷杂,对这项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二)多元化主题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
高校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他们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主要途径,也是引领他们走上正确发展道路的重要手段。在微时代的背景下,信息开始变得泛滥,主题变得多元化。网络信息中充斥着许多伪科学、非主流和污秽的内容。这些垃圾信息对学生的三观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三)即时丰富的内容冲击传统教学方式
仰赖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变得快速即时,并且传播内容之广也是其他传播方式无法比拟的。高校学生们只要花几分钟时间刷一刷微博或者朋友圈,就能将身边及全国各地发生的事件尽收眼底。社交平台给他们营造的世界丰富多彩,而课堂教育则显得非常的枯燥乏味,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内容抽象,比具体化的图像、视频难于理解。
二、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方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调整心态,利用好微平台
对于微时代带来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欣然接受,并积极找出应对的方法,而不应该对巨大的挑战感到无能为力。想要更好的对高校学生进行教育,首先要了解他们的世界,明白什么样的方式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因此可以借助微平台,融入大学生的圈子里。如今大学生比较热衷的微平台有微博和微信,教育工作者们可以个人或者教育群体的名义,注册账户,与学生进行互粉。如此一来,就可以轻易的看到学生们所转发、评论、热议的内容,从而掌握他们的关注点。同时也可以对他们的言行进行监督,发现不好的苗头就给予及时的教育和引导。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账户发布一些與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一旦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他们就会将发布的信息进行转发、传播,无形之中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构建微平台,转变教育方式
既然学生厌倦了传统的课堂教育方式,不妨投其所好,搭建相关微平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学校机构及教师帮助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微平台,邀请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加入。其次,邀请学生担任平台的管理员,对平台内容进行编辑、发布,对互动信息进行回复、监管。再次,组织举办主题活动,比如请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拍摄弘扬社会风尚的微电影并通过平台进行传播;请学生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主题辩论,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并可以通过平台进行讨论。最后,通过微平台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难处说出来,大家帮助解决;也可以将自己的心得进行分享,给其他人一个好的建议。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鉴别能力
利用微平台与传统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大学生网络安全的相关的教育。首先,培养学生举报不良信息的意识,对于一些危害性的信息,应该鼓励学生自身进行监管,对发布者进行举报,防止信息的进一步扩散。其次,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对伪科学进行揭露。只有学生自己掌握了正确的知识,才能对网络上的错误信息进行鉴别。最后,加强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学习,提升网络监管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微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为高校学生带来了多彩的信息,丰富了他们的眼界,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隐患,这些隐患随时会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侵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正视微时代带给自己的挑战,合理利用微平台,努力提高学生的自荐能力,做好网络监管工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倩,张立杰.“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与创新[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
[2]武小清.“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2.
[3]张东洁.“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神之旨归与养成[J].教育与职业,2015.
[4]董建清.“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创新[J].莆田学院学报,2015.
[5]王慧.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