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患者围术期应用肺功能康复训练与低分子肝素防治术后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效果
2017-09-18李旭升
李旭升
甘肃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胸外科,甘肃白银 730913
胸外科患者围术期应用肺功能康复训练与低分子肝素防治术后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效果
李旭升
甘肃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胸外科,甘肃白银 730913
目的胸外科患者围术期应用肺功能康复训练与低分子肝素防治术后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从该院2015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胸外科患者中抽取出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肺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进行肺功能康复训练与低分子肝素防治,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的心电监护时间、胸腔引流量、留置引流管时间、急性PE发生率、术后肺部并发症、用药不良反应、PT(凝血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PLT(血小板计数)和D-D(D-二聚体)及手术前后肺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术后的心电监护时间、胸腔引流量、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肺部并发症中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观察组的Fib(纤维蛋白原)、D-D(D-二聚体)、急性PE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外科患者在围术期应用肺功能康复训练与低分子肝素防治可以明显降低Fib(纤维蛋白原)、D-D(D-二聚体),减少与防止发生急性PE,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胸外科;围术期;肺功能康复训练;低分子肝素;急性肺栓塞
胸外科手术具有较大的风险,其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概率在20%~40%[1]。近些年来,在胸外科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中围术期肺功能康复训练的作用受到更多的重视。该文对该院的40例胸外科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分析胸外科患者围术期应用肺功能康复训练与低分子肝素防治术后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2015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胸外科患者中抽取出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其中对照组有11例男患者、9例女患者,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46±3)岁,BMI17.50~26.0 kg/m2;疾病类型:纵隔疾病3例、气胸4例、肺癌5例、食管癌4例、贲门癌2例、胸腺瘤1例、食管平滑肌瘤1例;观察组有12例男患者、8例女患者,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46±3)岁,BMI17.50~26.0 kg/m2;疾病类型:纵隔疾病2例、气胸3例、肺癌6例、食管癌4例、贲门癌3例、胸腺瘤1例、食管平滑肌瘤1例。两组患者在疾病类型、BMI、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肺功能康复训练即在患者入院的第1天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与患者家属说明肺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与重要性,通过图片、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向患者与患者家属指出训练的方法,提高患者的认知,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示范训练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指导和实施,其次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采用腹式呼吸发,让患者采取站立位,其双腿半屈,将一边手放在腹部,当患者缓慢吸气到最大的容量后,再屏气2~5 s,然后再缓慢呼气,收缩腹肌;再对患者进行行走及登楼训练:在术前让患者在病区内快步行走一次持续15 min,爬楼梯持续15 min,3次/d[2-3]。
观察组患者进行肺功能康复训练与低分子肝素防治,肺功能康复训练方法如同对照组,在术后对患者进行低分子肝素注射,0.4 mL/次,连续注射7 d,低分子肝素由(规格:0.5 mL∶5 000 AXa单位、国药准字H20060191)[4]。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的心电监护时间、胸腔引流量、留置引流管时间、急性PE发生率、术后肺部并发症、用药不良反应、PT(凝血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PLT(血小板计数)和 D-D(D-二聚体)及手术前后肺功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所得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
术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是(5.36±0.67)d、心电监护时间(38.12±3.02)h、胸腔引流量(820.36±46.26)mL、留置引流管时间(4.96±1.05)d,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是(5.15±0.56)d、心电监护时间(36.23±3.02)h、胸腔引流量(816.26±37.56)mL、留置引流管时间(4.83±1.03)d,经过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心电监护时间、胸腔引流量、留置引流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
在术后,观察组的Fib(纤维蛋白原)、D-D(D-二聚体)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T(凝血酶时间)、PLT(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术后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s)
表1 术后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s)
组别Fib(g/L)D-D(μg/mL)PT(s)PLT(×109/L)对照组(n=20)观察组(n=20)P 7.01±1.36 3.69±2.15<0.05 1.36±0.56 0.62±0.22<0.05 12.6±2.36 11.3±2.15>0.05 266.6±36.5 276.8±35.2>0.05
2.3 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急性PE发生率
观察组中没有患者发生急性肺栓塞,观察组急性PE发生率是0.0%;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发生急性肺栓塞,对照组的急性PE发生率是10.0%,对照组的急性PE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牙龈出血,1例注射部位出现皮下出血,经过针对性处理后,患者的症状均有所缓解、消失,观察组无患者发生不良反应。
3 讨论
研究指出,没有经过治疗的肺栓塞患者的病死率为25%~30%,经过积极干预的死亡率可减少20%。所以,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早期针织及干预治疗,可以提高疾病的预后质量[5]。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溶栓药物是低分子肝素,可以预防发生术后肺栓塞。低分子肝素在预防肿瘤术后、骨折术后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塞的效果确切。该文进行进行肺功能康复训练与低分子肝素防治的患者的急性PE发生率是0.0%、Fib是(3.69±2.15)g/L、D-D是(0.62±0.22)μg/mL均明显低于单一进行肺功能康复训练的患者,研究发现对胸外科患者在围术期应用肺功能康复训练与低分子肝素防治可以明显降低Fib(纤维蛋白原)、D-D(D-二聚体),减少与防止发生急性PE,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王瑞宁.D-二聚体检测在胸外科患者术后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7(6):1231-1233.
[2]邢志嵩.胸外科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急性肺栓塞发生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3(8):71.
[3]胡韶华.外科术后患者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5,S2(2):268.
[4]包秀兰.胸外科术后患者发生肺栓塞的预防与护理对策[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4(3):121-123.
[5]马玉容,张泰来,李东盼.动静脉脉冲系统预防胸外科术后患者肺栓塞的效果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4,20(5):3168-3170.
R563.5
A
1004-6569(2017)05(b)-0048-02
2017-04-10)
李旭升(1974-),男,甘肃会宁人,本科,研究方向:普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