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疼痛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7-09-18涂俊玲

当代医学 2017年26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护理人员疼痛

涂俊玲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江西南昌330006)

疼痛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涂俊玲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江西南昌330006)

目的探究疼痛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平均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常规日常护理,观察组患者相比对照组,在其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疼痛程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无痛3例、轻度疼痛25例、中度疼痛8例、重度疼痛7、剧痛5例,术后疼痛情况相比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更佳,降低疼痛情况的出现,更好的促进了患者的恢复,应在临床工作中被考虑并推广使用。

疼痛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效果

腰椎间盘区域主要由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等几大部分构成,随着患者年纪的增大以及现代人不规律的作息,腰椎间盘区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尤其以髓核为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其间包括且主要为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于后方,进而刺激或压迫相邻的脊神经如坐骨神经根,导致患者出现腰部疼痛以及臀部疼痛,甚至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疼痛护理可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情绪的发生,解决疼痛发生时伴有的潜在组织损伤,避免疼痛感受影响患者的康复与生活质量[2]。现笔者选取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疼痛护理,并进行了效果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随机选取自2015年1月~2016年4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并治疗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将这9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48例患者中有男33例,女15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45.9±4.8)岁;病程6个月~14年,平均(6.1±1.3)年;突出节段:L4~524例,L5~S119例,5例患者两个节段均有突出。对照组48例患者中有男性37例,女11例,年龄29~71岁,平均年龄(46.4±4.7)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6.2±1.1)年;突出节段:L4~526例,L5~S118例,4例患者两个节段均有突出。所有患者均经问询病因、临床表现、X线片、CT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给予后路开窗椎板切除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本实验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和病变位置等一般方面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常规日常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在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的疼痛护理干预。

1.2.1 日常护理[3]护理人员需定期为患者所住病房消毒,旨在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整洁并且温度适宜的康复环境。并且注意患者的个人生活,保持患者个人卫生优良,避免患者在术后因行动不便且个人卫生不佳产生的焦虑等心理负面情绪甚至着凉、感冒等其他痛苦。护理人员即时关注患者体温,若患者出现发烧体温不退、腰肌痉挛以及腰部疼痛等现象应考虑椎间隙感染并即时上报主管医生进一步解决。术后患者若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现象无减轻甚至加重,护理人员应及时上报主管医生,针对患者神经根部水肿等原因给予脱水剂治疗。术后若出现脑髓液渗漏现象,护理人员应记录色泽、流量等基本情况并上报主管医生并配合进行加压包扎。术后患者出现疼痛症状时,给予止痛药物治疗。

1.2.2 疼痛护理[4]观察组患者针对疼痛症状吃止痛药物治疗外进行系统的疼痛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为患者讲解疼痛出现原因避免患者因缺少了解产生负面情绪,并且可给予患者适当的徒手按摩,转移患者注意力并放松患者因疼痛导致的紧张心情。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的理解能力,教会患者自述自身疼痛症状评估级别: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可忍受,不影响患者睡眠,中度疼痛(4~6分)一定程度影响患者睡眠,需服用镇痛药保证睡眠;重度疼痛(7~9分)较大程度影响睡眠,需使用麻醉止痛剂缓解症状;剧烈疼痛(10分)完全影响睡眠,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术后每小时评估一次,连续评估4次,若评估需要服药则服药后1小时后重新评估,若连续4次疼痛评分<3分即可停止评估。停止评估后,随时出现疼痛症状,随时再对患者进行评估,护理人员将结果及时反馈给主管医生。

1.2.3 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即时注意患者的心理情况,通过与患者和患者家属的面对面交流沟通的互动了解患者的内心状态,正面的与患者建立互相信任的沟通模式。定期给予患者心理辅导,帮助患者自己意识到自身问题,并成功排解负面情绪,给予患者正能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进而避免心理压力对术后恢复速度及效果的影响。

1.2.4 饮食和康复护理[5]术后的患者机体免疫力降低,应给予患者优质蛋白质饮食,保证患者机体所需的蛋白质与热量并控制液体的摄入,并对患者偏向钙、铁等元素的吸收。康复期间患者可在陪护人员的帮助下进行肢体轻度外展与空中进行脚踏车活动,根据患者特异性的自身机体调节能力,进行适当程度的股四头肌、腰背部肌肉等肌肉的收缩运动,避免神经根粘连,防止后期恢复不佳进而引起的疼痛症状的出现。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3 d后对比其疼痛程度表现,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无痛及轻度疼痛比率明显更高,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及剧烈疼痛比率明显更低,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96,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n)

3 讨论

临床上工作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大都由于急性的腰部损伤,患者出现临床表现时极容易出现惊恐、焦虑等负面情绪,增加了全病程中对于疼痛的敏感性[6]。同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进行过程中损伤患者的神经根,术后患者疼痛程度进而大大增加。疼痛症状发生时患者反应过于剧烈并不利于手术后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7]。在本次的试验中,观察组患者给予在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的疼痛护理干预,有效并明显的减少了患者手术后的疼痛症状,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进而帮助患者在手术后最大程度的避免了疼痛表现对于术后恢复的影响,形成良好护患关系的同时,愉悦、依从性高的进行恢复,有效的提高了生活质量。患者没有疼痛和身心舒适的恢复健康是住院过程中的基本需求和权力,所以从疼痛护理、心理护理、饮食和康复护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强的、针对患者特异性的疼痛护理干预,可以让患者有效地提高术后生活质量,避免疼痛症状的出现,有效的促进了术后恢复成果[8]。

综上所述,疼痛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更佳,降低疼痛情况的出现,更好的促进了患者的恢复,应在临床工作中被考虑并推广使用。

[1]周游,王均,陆声.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机制的综述[J].中外医疗,2014,33(32):196-198.

[2]陈丽芳,翁留宁.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4):20-22.

[3]李正兰,张廷辉.综合康复及护理对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14,38(3):288-290.

[4]李丹凤,邱沈虹,刘惠霞.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9):3311-3312.

[5]潘燕娟,魏辉.整体护理干预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中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5,21(36):109-110.

[6]汪秀红,丁蓓,胡晓红,等.疼痛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8):354-355.

[7]郭娜,郭丽华,张莉莉,等.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的疼痛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5):95-98.

[8]孙小翠,吴玉玲,李雪英,等.疼痛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1):182-18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6.084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护理人员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