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油皮厂拌热再生技术在G312线养护维修工程中的应用
2017-09-18吴永祥
吴永祥
废旧油皮厂拌热再生技术在G312线养护维修工程中的应用
吴永祥
(甘肃省金昌公路管理局永昌公路管理段 甘肃 金昌 737200)
本文通过详细介绍废旧油皮厂拌热再生技术在G312线养护维修工程中的应用,为今后养护维修工程及日常养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废旧油皮厂;拌热再生技术;
1 导言
废旧油皮厂拌热再生技术,就是指对废旧油皮予以回收后,经过破碎-加热-拌合等工序使旧油皮再生,改变了旧油皮沥青老化,粘附性低,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病害的特性,使旧油皮的沥青三大指标由低标号改善到高标号,提高粘附性,重新组合材料结构,不仅达到节约砂、石、沥青等路面材料,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同时起到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的目的。目前我单位采取的传统养护维修方式中,普遍采用的是挖补和铣刨重铺工艺,耗用大量的石料和沥青;同时,大量的旧沥青混凝土被废弃。这种维修方式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等严重的生态破坏。
2016年6月,我单位应用废旧油皮厂拌热再生技术,新生成AM-16沥青再生料,在G312线K2453+500—K2464+000路段摊铺完成4cm厚的下面层119700m2.从实际铺筑情况和铺筑后经过几个月的行车碾压情况来看,再生沥青混合料试验路段表面密实,无松散、开裂、性能稳定,达到了预期效果。
2 施工工艺
2.1 旧油皮的采集,储备及破碎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时,应采用机械开挖的方式,尽量减少材料的变异,并且在回收和存放过程中,尽量避免混入基层废料、杂物、土等杂质。
我段选用的废旧油皮结构为3cm+2cm沥青碎石,沥青标号为90#,油皮下半部分沥青老 化较轻,上半部分沥青明显老化。粉碎时,运用碎石机的锤片将大部分砾石击碎,粉碎后旧油皮较均匀。
2.2 调整碎石料级配:
破碎后的旧油皮料,经过筛分,粉碎后9.5mm、4.75mm、2.36mm、1.18mm、0.6mm筛以上有部分筛余外其余筛孔基本满足AM-16级配规范要求。
从筛分试验结果可以看出9.5mm、4.75mm、2.36mm、1.18mm、0.6mm筛孔通过率偏低,证明旧路面中碎石在这五孔径通过率较底集料偏粗,经过破碎后的旧油皮料需掺配符合级配的各种碎石,经过反复筛分试验,确定加入0-3mm碎石15%、3-5mm碎石15%、5-10mm碎石15%、10-15mm碎石15%、15-20mm碎石10%,来调整集料级配范围。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加入70%的新碎石,从而确保骨料符合规范要求。
2.3 混合料拌制
厂拌热再生混合料的生产温度和拌和时间应根据拌和设备的加热干燥能力、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含水率,再生混合料的级配、新沥青的黏温曲线等综合确定,以不加剧回收沥青路面材料的再老化,提高生产能力,降低能耗,并生产出均匀稳定的沥青混合料为原则。
2.4 拉运、摊铺与碾压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拉运、摊铺与碾压过程与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规定基本一致,只是在摊铺温度上,宜比热拌沥青混合料高5-15度。
3 养护实例成本分析
我们以此次施工中每拌合一盘混合料所需用成本以经济分析,据试验数据验证,AM-16再生料油石比为4.4%,每拌合一盘再生料,加入破碎废旧油皮360kg,0-20mm碎石840kg,沥青33kg,分析结果如表1。
表1 每拌合一盘混合料所需用成本分析
此次试验共铺筑4cm厚的下面层119700m2,即旧油皮再生混合料节约碎石1436m3,相比节约30%,沥青节约84269kg,相比节约40%,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3 结束语
应用废旧油皮厂拌热再生利用技术,具有如下优点:一是保留了废旧油皮沥青混合料的沥青性能,使废旧油皮的沥青材料得到再生利用,有效地节省了废旧油皮的堆放场地,减少了废弃油皮对环境的污染,符合国家环保法规政策。二是废旧油皮的回收利用,适合集体作业,适用性强,有效地降低了工程成本。三是废旧油皮的回收利用,技术简单,方便快捷、节约资源,大大提高了工程效益。考虑到此技术具有如此多的优点,应当在日常养护中多运用,多实践。
[1]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2]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mixing and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in G312 line in detail,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future maintenance and repair works and daily maintenance.
used oil and leather factory; Heat mixing and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10.19551/j.cnki.issn1672-9129.2017.11.104
U418.4
A
1672-9129(2017)11-00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