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术后中医药活血化瘀药物的运用对骨折愈合及远期疗效观察
2017-09-18晋峰王波
晋峰 王波
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安徽滁州 239000
骨折术后中医药活血化瘀药物的运用对骨折愈合及远期疗效观察
晋峰 王波
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安徽滁州 239000
目的:探究中医药活血化瘀药物在骨折患者术后的临床运用,对骨折愈合及远期疗效观察,评价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8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在手术治疗后进行止痛、抗感染和康复训练等常规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药活血化瘀药,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以及远期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术后治疗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肿胀分级、骨痂骨密度、骨折愈合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折术后的患者采用中医药活血化瘀药物,能明显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改善肿胀情况、促进愈合、减少骨折愈合时间,有利于提高骨折总有效率,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中医药活血化瘀药物;骨折;愈合;远期疗效
骨折是目前常见的临床骨伤科创伤性疾病之一,通常是由于外力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导致骨骼部分或全部断裂,继而引发疼痛、肿胀以及骨折部位的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多发于儿童和老年人群体[1]。此外,积累性劳损也特别容易引起骨折。临床上针对骨折患者主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再配合止痛、抗感染和康复训练等措施,所以骨折的愈合是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临床治疗应以着手如何加快骨折愈合程度、减轻或减缓患者临床表征为主,本文就应用中医药活血化瘀药物对比基础治疗来比较两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n=49)
骨折类型分组 性别(男/女)年龄()岁 锁骨 肱骨 前臂骨 肋骨 股骨 小胫骨其它骨折对照组n 31/18 34±3.22 9 6 9 12 3 5 4治疗组n 23/16 31±4.61 10 3 6 6 5 5 4 X2 0.667 0.139 0.348 1.880 0.628 0.139 0.00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进行止痛、抗感染和康复训练等常规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服用中药首先主消肿:当归15g,柴胡10g,没药10g,青皮10g,桃仁10g,红花10g,生地10g,血竭10g,上肢加桂枝10g,下肢加牛膝10g,体寒者需加川乌、体热者加栀子、体虚者加黄芪,1剂/d,早晚各1次口服,疗程2W。之后改服活血化瘀、接骨续筋药:在之前药方中去血竭加骨碎补20g,煅自然铜15g,五加皮15g,土鳖虫10g,1剂/d,早晚各1次口服,疗程2W。后期治疗仍以活血化瘀加扶正祛瘀,主方中去血竭、生地,加杜仲20g,熟地30g,黄芪20g,1剂/d,早晚各1次口服,疗程10d。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第3d、5d、7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2],痛觉自0~10分逐级增加;使用软尺测量肿胀分级:0级为无肿胀;1级为略高于正常皮肤,但皮纹可见;2级为皮肤肉眼可见隆起且皮纹消失;3级皮肤出现明显张力性水泡;使用X线骨密度测量仪分别于第3W、5W、7W测量骨痂骨密度并进行比较。骨折愈合判定标准:治愈:骨折部位解剖对位线清晰,形成连续性骨痂,功能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好转:骨折解剖对位线在2/3以上,愈合缓慢。未愈:骨折部位畸形,或有明显功能障碍[1]。
1.4 统计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肿胀程度分级的对比
术后治疗组第3d、5d、7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组的肿胀Ⅰ级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Ⅲ级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肿胀程度分级的对比
2.2 两组患者骨痂骨密度的对比
第3W、第5W、第7W分别对两组患者测定骨痂骨密度,治疗组所得结果均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两组患者骨痂骨密度的对比
2.3 两组患者的愈后以及愈合时间
治疗组治愈32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9%,对照组治愈22例,好转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合时间(29.25±1.55)明显小于对照组的(37.36±2.34)W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分组 例数 治愈 好转 未愈 总有效率(%) 愈合时间(W)对照组 49 22.(56.4) 10(25.6) 7(17.9) 82.1 37.36±2.34治疗组 49 32(82.1) 5(12.8) 2.(5.1) 94.9 29.25±1.55P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3 讨论
骨折属于创伤性外伤,其临床表现主要是骨折部位的局限性疼痛、肿胀、压痛,伴有受损部位的肢体功能的部分或者全部丧失。临床上又可分为:完全性骨折、不完全性骨折、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病理性骨折、稳定性骨折、不稳定性骨折、椎体骨折、附件骨折、骨干骨折、骨垢分离、骨垢段骨折、外伤性骨折、新鲜骨折及陈旧性骨折等[3]。骨折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全身和局部两方面的表现,其典型症状上骨折后出现局部变形、肢体呈现异常状态且在运动过程可闻及骨摩擦音,故临床治疗应着重改善骨折部位的状况,最短时间、最大程度、最大可能地使患者恢复正常的机能。
中医认为骨折造成了机体的骨断筋伤、气血凝滞、阻塞经络因而导致疼痛,因此治疗上应主活血化瘀、生肌复骨为主[4]。早期疏通经脉,使血液得以流通从而减轻骨折部位的水肿和血肿情况;中期促进骨细胞的重新生长进而修复受损部位;后期利用活血药物给予骨折部位附近的血管和神经营养修复,促进机体的康复。
综上所述,对骨折术后的患者采用中医药活血化瘀药物,能明显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改善肿胀情况、促进愈合减少骨折愈合时间,有利于提高骨折总有效率,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1] 武永娟.骨折术后中医药活血化瘀药物的运用对骨折愈合及远期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8):20-21.
[2] 王伟,胡继坤,罗荣,等.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体会[J].浙江创伤外科,2013,18(6):902-903.
[3] 朱建富,郑海荣,曾焕友.骨折术后患者应用活血化瘀类药物促进骨折愈合的近期与远期疗效[J].辽宁中医杂志,2015,24(3):509-511.
[4] 潘元珍,刘超群,周国林.闭合性骨折早期应用中药熏洗、外敷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3):333-335.
R683
A
1672-5018(2017)01-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