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挖除术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
2017-09-18王路
王路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贵州贵阳 550000
子宫肌瘤挖除术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
王路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贵州贵阳 550000
目的:对子宫肌瘤挖除术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手术,对照组给予经腹子宫肌瘤挖除术,观察研究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发热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子宫肌瘤挖除术;妇科;临床;应用
子宫肌瘤是女性群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肿瘤疾病,发生部位位于女性的生殖器处,大部分子宫肌瘤属于良性肿瘤,演变为恶性肿瘤的案例极少。但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十分高,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可知,子宫肌瘤的发病率为20%~30%,主要发生于30~50岁的妇女群体[1]。一般情况下,子宫肌瘤是良性肿瘤,但由于患者受到反复性月经不调、不孕、流产等不规律现象等症状的影响,往往会对生活质量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同时,由于大部分子宫肌瘤患者存在生育的意愿,再加上女性逐渐认识到子宫对维持女性内分泌与免疫功能的重要作用,传统的子宫切除手术无法获得患者的认可。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与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子宫肌瘤诊断技术也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为了更好的分析子宫肌瘤挖除术在妇科临床中应用效果与价值,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标准:通过超声波检查,显示患者的肌瘤最大直径不超过15cm,且肌瘤所在的位置与宫颈内口间的距离不超过2cm,没有盆腔手术史,子宫活动度良好。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年龄处于 22~45岁,平均年龄(23.7±6.38)岁,平均体重(52.03±5.55)kg,文化程度不一,肌瘤数量不超过5个的有67例,超过5个的有13例。肿瘤大小不超过10cm的有72例,超过10cm的有8例。按照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手术,对照组给予经腹子宫肌瘤挖除术。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发原因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经腹子宫肌瘤挖除术,并采用腰麻联合硬脊膜外麻醉,根据传统开腹子宫肌瘤挖除术的操作方式进行手术。
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于全麻下取足高头低截石位。在脐部上缘、脐左旁、左下腹及右下腹部位进行穿刺,制作气腹,CO2压力设置为13mmHg,并置入手术器械及腹腔镜。垂体后叶素3~6U+生理盐水20mL在肌壁及肌瘤交界处注入。用电凝钩在肌瘤突出最显著部位将肌瘤表面的浆肌层纵形切开,并沿着假包膜将肌瘤剔除,等到大部分肌瘤剔除后,插入旋切器,同时把肌瘤粉碎,经套管取出[2]。可吸收线1-0连续缝扎浆肌层,关闭残腔。如果子宫内膜被穿透,则应该先将子宫内膜间断缝合,再把子宫肌层及浆膜层缝合。若肌瘤在子宫后壁,助手应熟练使用举宫器以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子宫肌瘤较大且无生育要求者术中可将双侧子宫动脉结扎以减少术中出血。
1.3 评定疗效标准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发热率(人数)与住院时间,然后对两组的观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运用 SPSSS16.0软件,组间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运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观察组 40 82.71±23.63 134.16±44.35 24.19±6.38 5.65±1.49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两组发热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发热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发热情况比较[n(%)]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为常见的一类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形成,肌瘤中间存在少量的纤维结缔组织,又可称为子宫平滑肌瘤。肌瘤可生长在子宫的任意部位,且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常见的是多个,所以又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肌瘤的大小存在较大的差异,小的直径低于1cm,大的肿瘤重量可达数几千克,属于巨大子宫肌瘤。此类病症的主要发生人群为育龄期妇女,发生率约为 60%。根据子宫肌瘤与子宫肌壁之间的关联,可分为肌壁间肌瘤、黏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其中,黏膜下肌瘤较容易形成蒂,有蒂黏膜下肌瘤可脱出宫颈口,而对于脱出宫颈口的黏膜下肌瘤,其表面子宫内膜十分容易出现变性、坏死的现象,继发感染、溃疡、出血。如果肌瘤继续向表面生长,只有一蒂与子宫肌壁相连,易引发变性、坏死、蒂部扭转病症。所以,对于内科治疗无效或者是子宫肌瘤体积过于大的患者,应当尽早接受切除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病症会使得子宫增大[3],但如果不超过妊娠3个月的体积,并且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时,可暂时不进行手术,但需要定期检查是否存在明显的增大趋势。如果肌瘤相对较小,患者又接近更年期,也不需要急于进行手术,主要原因在于绝经后,肌瘤大多会随着子宫的萎缩而缩小。但如果子宫持续增大至超过妊娠 3个月的体积时,或是月经量明显增多,药物治疗无效果导致贫血,亦或是子宫增大较快速,有疼痛,则表示有转为肉瘤的可能,此时应立即进行手术挖除。子宫肌瘤挖除术是一种仅挖除肌瘤,并且重建、修复子宫的手术。经腹、腹腔镜、宫腔镜等均可做子宫肌瘤挖除术。此类手术可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对于患者及其丈夫来说,也是最佳的选择方案,具有操作简单、可保持正常生理功能等优势,适用于浆膜下肌瘤、肌壁间单个或是肌瘤数量较少的妇女。
根据本次研究可知,相比于经腹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没有明显的差异,但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较短,发热率较低,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此外,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创伤小,术中止血更容易,能够有效减少大出血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术后可减少切口感染,手术切口小或是无,术后美观度更高。
综上所述,在妇科临床治疗中,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可缩短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促进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缩短补液的时间,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恢复进食,提升患者自身的免疫力,进一步减少感染,降低发热发病率,可促使患者术后尽早下地活动,缩短住院时间,不仅有利于医院的床位流转,还可以帮助患者节省费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1]徐琼,李利平,孙曼莉.阴式子宫肌瘤切除术在妇科微创手术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1,15(2):139-142.
[2]王爱芬,李蔚心,张建亚,等.悬吊式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剥除术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2):466-467.
[3]腹腔镜.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在子宫肌瘤挖除术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3,(17):68-69.
R711.22
A
1672-5018(2017)01-0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