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棉田烂铃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2017-09-18葛朝红师树新周永萍李雪梅邓素花

现代农村科技 2017年9期
关键词:棉铃棉田侵染

葛朝红师树新周永萍李雪梅邓素花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河北 石家庄 051000;2文安县农业局 河北 廊坊 065800)

棉田烂铃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葛朝红1师树新1周永萍1李雪梅1邓素花2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河北 石家庄 051000;2文安县农业局 河北 廊坊 065800)

由于2017年气候异常,造成棉田的伏前桃增加,为棉花的烂铃创造了条件,广大棉农应该引起重视。棉花烂铃主要由棉铃病害引起,如棉铃疫病、炭疽病、红腐病。而这些病害主要通过种子带菌、土壤带菌或病残体带菌3种方式传播,特别是距地面40 cm以下的棉铃在田间郁闭、空气湿度大于85%时,烂铃发生严重。烂铃不仅影响棉花产量,造成棉花纤维品质下降,同时还增加了植棉的生产成本,造成植棉效益的下降。其主要原因和防治措施如下:

1 棉田烂铃形成的主要原因

1.1 气候原因。前期气温高,雨量减少,使得积温增加,干旱加重,造成生育期提前,伏前桃增加,距地面40 cm的棉铃增加,为病原菌的传播创造条件。

1.2 种子处理不到位,重茬种植。种子在播种前不经过处理,或处理不当造成种子带菌,出苗后侵染棉苗,后期侵染棉铃,在发病条件适宜时造成棉铃病害,出现烂铃。造成棉铃病害的病菌可在土壤或在病残体中越冬,连年重茬种植造成土壤含菌量提高,为病害的传播创造条件。

1.3 连续阴雨,田间湿度过大。在伏前桃较多的情况下,由于棉铃结铃部位低,距离地面近,降雨时,土壤中的真菌孢子随雨水飞溅到棉铃,从而侵染棉铃,造成烂铃。所以7月份如果降雨频繁,地面湿度增加,适宜病菌繁殖,就会出现烂铃。8~9月份棉田封垄,降雨较多或连续阴雨,造成棉田光照不足、湿度大,为病菌的繁衍创造条件,可加快病菌的侵染,是造成烂铃增加的重要原因。

1.4 田间管理不当。近年来,不少棉区种植习惯还没有改变,氮肥施用量过多,其它肥料使用较少,加之田间密度较大,造成植株营养生长旺盛,田间通风透光不良,湿度增加,烂铃增加。连阴雨或大雨过后,排水不及时,造成田间积水,形成田间小气候,空气湿度增大,为烂铃创造条件。

2 防治对策

2.1 选择适合品种,控制伏前桃。尽量选择果枝节位高、通风透光好的品种,减少40 cm以下的棉铃,控制伏前桃的数量,减少烂铃。

2.2 棉花封垄前中耕松土。提倡行间中耕松土,破除地面板结,降低棉田湿度,改善棉花生长环境条件,减轻棉花烂铃。

2.3 种子杀菌,轮作倒茬。播前对种子进行晾晒,使用紫外线杀菌,结合杀菌剂浸种杀灭病菌,减少种子带菌量。土壤和病残体是棉铃病菌越冬的主要场所,轮作倒茬可以减少土壤带菌,进而减少烂铃。

2.4 改变种植习惯,加强田间管理。目前河北省广大棉区对于氮肥的需求量较小,对磷钾肥的需求量较大,应改变以往的种植习惯,减少氮肥使用量,增施磷钾肥。根据土壤条件确定合理密度,根据田间长势合理使用缩节胺调节植株的长势,防止植株徒长,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烂铃。雨后对有积水的棉田,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烂铃。同时开花前培土,不仅对棉田排水防涝有一定的作用,对预防棉花倒伏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从而减少烂铃。一些棉田由于密度过大或长势过旺,造成封垄过早,或行距较窄的棉田,为防止田间过分郁闭,应采取早去边心,摘除无效花蕾,抹赘芽、摘老叶、去叶枝、剪空枝、拔空棵等措施,改善棉田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的消耗,促使棉铃早熟,减少烂铃。根据田间虫害的预测预报和天气情况,及时合理进行棉铃虫、玉米螟、盲蝽蟓等害虫的防治,减少虫害对棉铃的影响,进而减少烂铃。

2.5 后期及时摘除烂铃和老熟棉铃。在棉花后期即吐絮期连阴雨,棉田湿度增大,出现棉铃病害,造成烂铃。在此时期应及时摘除烂铃、病铃,减少病原菌的扩散,抠出棉絮,晾干,保证产量。在烂铃严重时,应把老熟棉铃(铃期≥40 d)提前摘下,喷洒乙烯利溶液后晾晒,以保证棉田产量。

2.6 化学药剂防治。化学药剂防治是防治棉花烂铃的一项重要措施。一般在烂铃发生初期开始防治,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65%代森锌200~3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注意在喷药时对准中下部的棉铃进行喷洒,要做到均匀细致,不漏喷,不重喷。根据发生规律,1周喷施1次,连喷2~3次,防治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棉铃棉田侵染
棉花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花生黄曲霉侵染力
不同棉花品种棉铃壳含Fe、Zn 量及其空间分布分析
棉铃疫病人工接种方法优化及应用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的影响
大白菜苗期根肿病抗性快速鉴定方法
棉铃成熟度对抗虫棉纤维品质与铃重及衣分的影响
棉田播种
长期膜下滴灌棉田根系层盐分累积效应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