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2017-09-18张飒乐冯香艳
张飒乐,李 英,冯香艳,汪 勇
(1 西安培华学院医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53854806@qq.com;2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陕西 西安 710061)
城市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张飒乐1,2,李 英1,冯香艳1,汪 勇2**
(1 西安培华学院医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53854806@qq.com;2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陕西 西安 710061)
目的了解西安市社区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原因并提出有效对策。方法采用了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问卷测查了280 位老人, 其中实验组(空巢老人)130人,对照组(非空巢老人)150人。结果一般资料中两组老人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L-90量表结果显示:实验组老人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恐怖这5个因子中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其他因子两组间不存在差异(均P>0.05)。SSRS量表结果显示:实验组老人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老人(P< 0.01);在主观支持方面也低于对照组老人(P< 0.05)。MUNSH量表结果显示:总体来看实验组老人主观幸福感明显低于对照组老人(P< 0.01)。结论西安市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偏低,建议通过完善我国养老保健机制;呼吁社会团体充分发挥帮扶作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心理干预内涵;加强伦理道德-孝文化建设,深化家庭意识以期促进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养老保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空巢老人群体也不断增加。空巢老人身心健康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国内一些研究也证实了空巢老人心理上存在更多的痛苦、不适、焦虑、抑郁以及自我评价偏低等表现[1]。关注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对关爱老人群体、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本研究目的是为了了解西安市社区内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现状并分析原因,提出有效对策,以期为提升我国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采取方便抽样的方式选择西安市7个街道13个社区的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①年龄>60岁;②独居者或仅夫妻共同居住,且子女本人探望频率低于每周一次;③能够独自阅读或在调查者的协助下完成调查问卷者;④知情本研究并自愿参与,且本研究的操作均符合医学伦理学的道德要求。排除标准:①存在意识或精神障碍者;②中途退出者。经以上标准共选择130例空巢老人作为实验组。另外选择西安市身体健康且非空巢老人150例作为对照组。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测查。除一般情况调查表外,主要的问卷包括:①症状自评量表(SCL-90)[3]:该量表包括90个项目,分为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统计指标包含总得分、因子分和总均分,其中总均分=总得分/90,用于区分研究对象位于1~5级间的分值程度。②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3]:该量表共包含10个条目,分别评估3个维度,包括3条客观支持条目、4条主观支持和3条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条目,每条项目评分为1~4分,总分11~62分。计算各条目总分、计算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总分,得分越高表明社会支持越高。③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5]:本量表由24个条目组成,10个条目反映正性及负性情感,分别是5个反映正性情感(PA)条目,5个反映负性情感(NA)条目,另外14个条目反映正性和负性体验,分别是7个条目反映正性体验(PE),7个条目反映负性体验(NE)。总的幸福度=PA-NA+PE-NE,测试结果表明,该量表用于城市老人的调查,其效度为0.58,信度为0.70。
1.2.2 调查方法。
本项目调查表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所有的调查员均经过统一的严格培训,了解了本次研究的目的、方法以及详细流程。调查员们在老人填写前会详细解释调查表及说明填写的注意事项,不能自行填写的老人则由调查员一对一问答协助完成。所有问卷填写完毕后均当场回收。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0份,有效回收率93.3%。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间一般情况调查比较结果
研究发现,在抽取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以及经济状况等一般人口学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群组老年人文化程度较高(大专学历以上实验组达63.85%,对照组达64.67%),有比较稳定的收入,经济状况相对较好。见表1。
表1 两组间一般情况调查比较结果
2.1 两组间SCL-90 各因子评分比较
SCL-90量表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老人在5个因子(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恐怖因子)中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在4个因子(强迫、敌对、偏执及精神病性)中两组老人间不存在差异(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间SCL-90各维度评分比较
2.2 两组间SSRS各维度间评分比较
SSRS量表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老人的社会支持总分(32.90±4.87)与对照组老人总分(36.07±4.82)有较大差异(P<0.01);在主观支持方面具有差异(P<0.05),而在客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见表3。
表3 两组间SSRS各维度评分比较
2.3 两组间MUNSH各维度评分比较
MUNSH量表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来看,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得分(30.69±6.71)低于非空巢老人(34.65±5.93)。空巢与非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t=-5.189,P<0.001)。见表4。
表4 两组间MUNSH各维度评分比较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与非空巢老人存在差距,这一结果与马颖等人[4]研究结果相一致。在本研究所表现出的空巢老人症状自评中多项因子分高于非空巢组老人,总体的支持利用度不高,以及主观幸福感不强。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社会因素。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老人们产生了强烈的不适感,而对于空巢老人来说,由于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缺乏与亲人的交流,这种不适感会更加强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②心理因素。由于空巢老人对外在环境和自我内在的认知不强,且空巢老人多为独居,缺乏情感交流,情感无法寄托,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正是由于内在认知缺乏及负性情绪的产生使得空巢老人更不愿参加社会活动,也导致了主客观支持及主观幸福感的下降。③生物因素。进入老年阶段,随着各项身体机体和生理功能的不断老化和减退,患病率逐步增加,而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影响力对空巢老人而言是不容忽视的[5]。多数空巢老人伴有慢性疾病,长期的疾病困扰,也导致了心理水平下降,同时长期的精神压抑、情感得不到宣泄,这些增加的负面情绪也会影响机体的功能。另外,也和空巢老人自身的性格因素有关。
4 对策
4.1 完善我国养老保障机制,确保空巢老人养老需求
建立健全养老保障制度,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需求,对于其心理健康的维护有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空巢老人会更多担心他们的健康、日常生活护理,因此可访问性护理和家庭健康护理更有必要性[6]。唐世明[7]研究结果表明:社区服务保障机制的运行满足了空巢老人就近帮扶的需求,社区网络辐射实现了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和制度化。因此,创建具有品牌性、示范性的养老保障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水平。
4.2 加强社会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帮扶作用
有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参与文体和社交类活动对老年人调节情绪和保持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对于空巢和独居的老人尤其重要[8]。还有研究也发现,通过社区照顾,可以使老年人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产生价值感和尊严感,从而降低空巢老人发生抑郁的风险,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9]。呼吁社会团体关注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不仅在躯体方面,更要关注心理层面。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具体为将大学生宿舍设在养老院内,大学生与老人相处时间可以抵消住宿费,结果发现老人们的心理生理健康水平均明显提高,同时,大学生们也得到了成长。所以呼吁我国特别是青年社会团体,可以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陪伴空巢老人,帮助他们重新适应社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4.3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深度,提高心理护理干预内涵
贺美珍[10]以小组为单位,将空巢老人6~8人一组,共计81位北京西城空巢老人进行了系统的心理护理过程,研究其对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影响,收到较好效果。以空巢老人群体护理需求为导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同时提供 “精神赡养”,使他们有较强烈的心理归属感,研究结果说明社区护理干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11]。因此,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特别是促进心理健康工作时,应积极提高实施心理健康干预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心理干预内涵。
4.4 加强孝文化建设,深化家庭意识
由于数字化网络技术的不断提升,很多曾经以家庭为据点的活动逐渐淡化,变成跨地域的网络聚合,例如网上视频家庭聚会,网上悼念活动等,这就不同程度地使得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的家庭观念淡薄。而我国自古传承“百善孝为先”的思想,国内学者杨丽娟和王桂强[12]在研究弘扬中国传统孝文化观念,应对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中提出推广孝文化作用,能够使老人们“老有所养”“情有所寄”,能够促进家庭的稳定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积极推广孝文化建设,深化青年人的家庭意识,对于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1] 张杰,张静平,李树雯,等, 空巢老人心理弹性与焦虑抑郁情绪、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16): 4083-4085.
[2] 陆建兰,潘清泉.城市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及相关影响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12): 2918-2919.
[3] 汪向东, 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 北京: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86.
[4] 马颖,傅华,王家骥,等.中国4省市社区空巢和非空巢老人抑郁症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2,33(5): 478-482.
[5] 聂淼, 汪全海,姚应水.我国留守和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31(12): 2364-2366.
[6] Li-Juan Liu,Yun-Feng Fu,Li Qu, et al.Home Health Care Needs and Willingness to Pay for Home Health Care Among the Empty-nest Elderly in Shanghai,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ontology, 2014, 8(1):31-36.
[7] 唐世明. 城市空巢老人服务保障机制的创建和示范[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8,28(20): 2046-2047.
[8] 杨伟民,傅慧鹏,刘书红,等.社区干预对空巢老人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32(4): 813-814.
[9] 王艳,王相玲.北京市某社区空巢老人接受社区照顾现状及其与抑郁发生关系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 2013,13(6): 25-28.
[10] 贺美珍.小组形式的干预对空巢老人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C].第十五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 2007.
[11] 张建凤,李志菊,王惠明,等.社区护理干预对合肥市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 2011,46(6): 548-551.
[12] 杨丽娟,王桂强.弘扬中国传统孝文化观念,应对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J]. 绥化学院学报, 2012,32(6): 33-36.
〔修回日期2017-06-10〕
〔编 辑 曹欢欢〕
InvestigationontheMentalHealthStatusofUrbanCommunityEmptyNestersandItsCountermeasureAnalysis
ZHANGSale1,2,LIYing1,FENGXiangyan1,WANGYong1
(1MedicalCollege,Xi’anPeihuaUniversity,Xi’an710125,China,E-mail: 53854806@qq.com; 2Xi’anJiaotongUniversityHealthScienceCenter,Xi’an710061,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urban community empty nesters’ mental health status in Xi’an, analyze the causes, and thus to recommend some countermeasures. Methods: The general situation questionnaire, the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the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 and the 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 Scale of Happines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urban community empty nesters. A total of 280 old me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of which 150 were empty nesters (research group) but 130 were not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der, age, education backgr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s for SCL-90, the average scores of somatizati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depression, anxiety, and horror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ther factors (P>0.05). The scores of SSRS, objective support, subjective support, and exploitation degree of support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all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research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Conclusion: In Xi’an, the overall mental health of community empty nester is at a low level. It suggests perfect the old-age care system in our country, appeal to social organizations to give full play in supporting role, strengthe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ethics and filial piety culture, deepen the consciousness of famil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mpty nesters’ mental health.
Empty Nester; Mental Health;Old-age Care
陕西省教育厅教育规划课题基金项目: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社区空巢老人心理状况影响的调查研究(16JK2136)
**通信作者,E-mail: wangy@mail.xjtu.edu.cn
R-195
A
1001-8565(2017)08-0968-05
10.12026/j.issn.1001-8565.2017.08.11
2017-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