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天五年大事记

2017-09-18

国防科技工业 2017年5期
关键词:中国航天嫦娥火星

航天五年大事记

12012年12月27日,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向中国及亚太周边地区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目前,基于北斗系统的自主卫星导航产品已应用在多个领域和行业。

22013年9月25日,快舟小型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将快舟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使我国航天发射运载工具由液体运载火箭拓展到固体运载火箭,初步形成了我国亟需的空间快速响应能力。

32013年12月2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安全软着陆,12月15日,“玉兔”号月球车与着陆器分离,开始月面巡视勘察。嫦娥三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落”全面实现。

42014年8月19日,高分二号卫星发射成功。高分二号卫星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首批启动立项的重要项目之一,是目前我国分辨率最高的光学对地观测卫星,开启了中国遥感卫星亚米级时代。

52014年11月1日,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精准着陆,标志着我国全面突破和掌握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关键技术,为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62015年6月,我国首个“互联网+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航天云网上线,致力于打通制造业资源多维度协同共享通道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72015年9月3日,在首次抗战胜利日大阅兵上,中国航天20余种导弹装备受阅,涉及舰空导弹、地空导弹、常规导弹、核常兼备导弹、核导弹等领域,涵盖地面突击、防空反导、海上攻防等作战体系。

82015年10月29日,《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发布,旨在建立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市场化、商业化新机制,加强跨领域资源共享与信息服务综合能力,加速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其他新技术、新应用的融合,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可持续发展。

92016年3月,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立项研制,计划于2020年7月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探测和巡视探测的目标。探测器飞行约7个月后到达火星,开展为期2年的环绕探测,在火星表面着陆区附近开展3个月的巡视探测。

102016年3月10日,“高分应用综合信息服务共享平台”正式上线运行,高分专项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海量数据资源、应用成果的有效集成与共享,实现了16个部委、11个地方和骨干企业的互联互通。

11经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旨在宣传中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122016年6月25日,我国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首飞成功,使我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从不到9吨提升到近14吨,提高了我国进入空间能力。

132016年8月16日,长征二号丁火箭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有助于提升我国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整体水平,实现国家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水平跨越式发展。

14载人航天工程推动我国空间科学长足发展。载人航天工程规划并实施了我国涉及领域最宽、系统长期的空间科学研究任务,为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

152016年11月3日,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162016年12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白皮书介绍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宗旨、愿景与原则以及2011年以来的主要进展和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发展政策与措施、国际交流与合作。

172017年4月12日,实践十三号卫星发射成功,该卫星突破我国高轨卫星领域电推进、激光通信等多项关键技术,将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自主通信卫星的宽带应用。

猜你喜欢

中国航天嫦娥火星
给嫦娥一个舒适的家
玩转火星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火星!火星!
“中国航天日”来了
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
赞“嫦娥”
嫦娥三号奔月的三大难关
见证嫦娥三号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