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与分析对美国『国防创新试验机构』的
2017-09-18孙兴村
□ 孙兴村
研究与分析对美国『国防创新试验机构』的
□ 孙兴村
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卡特在担任美国国防部长期间,积极推动“重建国防部与创新团体之间的联系”“打穿政府与科学家及商业技术人员之间的隔墙”。组建“国防创新试验机构”(DIUX)是这一期间的重要改革举措,旨在加强国防部与硅谷、波士顿和奥斯汀等美国高新技术创新区的联系。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国防部更换了掌门人,对卡特的这一做法可能会做一些调整。但在我国大力推进军民深度融合的今天,这一做法有不少地方是值得我们研究借鉴的。
“国防创新试验机构”的组建运作
2015年4月,卡特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宣布在硅谷建立DIUX,并赋予其三项职能:加强国防部与硅谷技术人才、小企业的合作;拓宽国防部获得技术的渠道,探知颠覆性和新兴技术;作为办事处,充当国防采办体系和硅谷创新体系之间的桥梁。该机构由负责研究与工程的助理部长分管,编制6到10人,负责人为乔治•杜查克。截至2016年3月1日,DIUX团队会晤了500多家企业和大学的人员,开发出22个具有军事应用前景的项目,但受限于复杂的国防采办程序和有限的授权,这些项目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6年5月,卡特宣布在波士顿筹建第二家DIUX,同时调整这类机构管理和运行的模式,新模式被称为DIUX 2.0。这次改革内容包括:由国防部长直接领导DIUX,提高决策效率;采取扁平化、多人共同管理的内部领导体制,任命拉吉·沙赫为新的负责人;提供更大的财政支持,赋予其签订和管理合同的权限;推出可迅速与企业完成交易的“商业领域方案征集”(CSO)工作流程。9月,卡特又在奥斯汀市建立了第三家DIUX。2016年7~9月,在拉吉·沙赫领导下,该机构共授出12份合同,总价值达3630万美元,其中2800万美元来自国防信息系统局、国防情报局、空军国民警卫队等部门。从运行情况看,改革之后的DIUX从方案征集到合同签署再到样机交付,整个过程只需不到59天。
对“国防创新试验机构”的分析
最大特点是绕开既有科研系统直接获取商业技术。在“军种主建、战区主战”管理模式下,美国作战部队必须通过陆军部、海军部和空军部的采办部门获得先进装备和技术。最初,DIUX想把自己打造成小企业、初创企业与各军种部联系的中介,依靠各军种部的采办资金和力量引入商业技术。这种模式经过一年试运行,因没有取得显著成果而饱受批评,促使国防部进行调整改革。改革之后DIUX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合同授予的权力,让它有能力进行先行风险投资,资助商业企业直接向作战部门展示先进技术,进而获得后续资金支持;国防部长则亲自为该机构站台,推动先进技术的转化应用;更多地利用具有创业和创新精神的退役老兵、国民警卫队和预备役人员去接触商业企业,如拉吉·沙赫就是一名空军退役飞行员。
瞄准成熟商业技术,对军事技术发展影响有限。从已签署的合同看,终端查询解决方案、高速无人机、无人水面艇等均为对成熟商业技术的整体转化应用,不涉及对传统武器装备的改进。拉吉•沙赫曾驾驶F-16战机在伊拉克作战,他希望将谷歌地图嵌入F-16,以防止飞行时跨入伊朗边界,但这涉及空军部、洛马公司和严格的国防采办程序,需要大量的论证、投资和试验以确保可靠性,因而难以由DIUX完成。从经费看,美国国防部年度研发投入约600亿美元,其中包括120亿美元的国防科技(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先期技术开发)投入,主要投资更高优先级、更高风险的项目;2017财年,国防部为DIUX申请4500万美元经费,国会仅批复2000万美元,所投资的商业技术相对成熟,仅能满足小范围、未得到各军种资助的特定需求,对军事技术发展的影响十分有限。例如,“高速无人机”项目获取的无人机仅作为新技术试验鉴定平台,不会直接用于作战。
职能易被取代,备选商业技术获取途径多。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国防部就认识到民用技术快速发展,需要通过“民参军”来促进军事技术发展,并陆续采取了设立“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等措施,加强创新型小企业在军事技术发展中的作用。成立DIUX引入商业技术是此类措施之一,具有一定的开创性。但随着美国国防采办环境对民营企业的持续宽松,尤其是《2017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将“其他交易”授权扩大应用至国防部几乎所有部门,越来越多的科研或采办部门将直接与高科技民营企业合作。同时,由国防部长直接领导DIUX的做法随着卡特的离任将难以持续,特朗普上台后新国防部长马蒂斯将采取更务实的做法推进军事技术发展,DIUX极有可能并入其他部门,或被撤消。2017年2月,美国国防部常务副部长鲍勃·沃克签署“落实《2017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近期行动”备忘录,推动拆分负责采办、技术与后勤的副部长办公室,建立负责研究与工程的副部长办公室,其中就要求审查DIUX并给出处置方案。
“国防创新试验机构”对我们的启示
美国国防部成立“国防创新试验机构”的做法带有试点性质,在前国防部长卡特的强力推动下,该机构短时间内就签署了一系列合同。当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下,世界各国都注重民用先进技术的潜在军事应用,除美国设立各种转化途径外,英国也在近期启动了国防与安全加速器,通过组织信息挑战赛、一对一交流会议等加强与中小企业的交流。我国提出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吸引优势民营企业参与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是重要方面,美国“国防创新试验机构”的实践可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一是主动与国家高新技术区建立联系。军队武器装备发展部门可在国家高新技术区设立联络办公室,主动对接高科技民营企业,了解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机器人等领域民用技术的发展,推动有军事应用潜力技术的转化。
二是设立先进民用技术研究专项基金。针对新技术引发的新军事需求,设立专项基金,资助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开发前沿技术,尽快形成技术原型向武器装备需求部门进行演示验证,以获得需求部门后续的资金支持。
三是研究建立优势民营企业绿色通道。参照美国国防部“其他交易”方式,建立高科技民营企业参与军事技术创新绿色通道,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前提下,让民营企业与军工科研院所、军工企业、军队武器装备论证部门进行合作,联合解决特定技术难题。(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七一四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