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央企混改新动力

2017-09-18法人赵青

法人 2017年9期
关键词:中国联通联通运营商

文 《法人》记者 赵青

央企混改新动力

文 《法人》记者 赵青

8月21日,随着中国联通780亿元人民币的整体混改方案落地,市场再度掀起对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以下简称“混改”)的关注热潮。

作为国家发改委确定的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联通混改方案被看作是国企改革的标杆性案例。根据方案内容,一方面,联通集团将放弃绝对控股权;另一方面,以BAT三大互联网巨头为代表的民营资本将进入垄断行业,改革方案之特殊,可谓前所未有。

国企改革及电信领域的专家均认为,这是第一批混改中涉及金额最大、体量最大的项目,打响了央企整体混改的“第一枪”,无论对中国联通还是通信行业而言,此举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混改“联通”样板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央主推的重大战略。今年初,中央公布了央企混改的七大领域,包括电力、石油、天然气、军工、电信、民航、铁路等。

近来,国企改革再次升温,联通混改方案落地、国电集团和

李锦认为,从某种意义看,这是一场“倒逼”的改革。以用户规模、营收、利润等指标计,联通在三大运营商中处于劣势地位,业绩表现差,包袱沉重。从混改方案可以看出,国企尝试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快转型升级的意愿。

另外,市场人士还注意到,此次联通混改是国家发改委在主导,而不是国务院国资委。

对此,李锦解释说,关于混改,一直都是国资委和发改委两条线进行。国资委主管企业,主抓市场竞争性企业的混改,力度也一直比较温和。而发改委是管项目为主,主抓垄断性企业。

项立刚同时告诉《法人》记者,混改是国家的发展战略,参与的部委不是发改委一个,而是有很多部委参与。在整个大的发展战略中,起战略规划作用的是发改委,它是整个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的管理者、引导者。而国资委的职能是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是一个出资人的角色,是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管理者。

“所以中国联通混改这件事情是发由改委主导,但国资委肯定也有参与。”项立刚说。

互补行业的跨界合作

此次联通混改的阵容非常豪华,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以及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

BAT曾经是运营商们的竞争对手,像诸如微信这样的应用,一度让运营商固有的语音通话、短信等业务受到了巨大冲击。但在如今流量收入成为主流之后,运营商对BAT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业内人士分析称,联通与BAT的合作,不仅仅是为引进资本,更看重的是价值上、产业链上的互补。这次混改不是简单的资产交易或股权买卖,而是一场涉及更深层次制度创新的变革。

项立刚指出,互联网巨头积极参与,确是因为能够带动和推动相互业务的整合。之前,互联网企业和联通可能只是合作的关系,现在成为了股东,对双方业务的合作也是有帮助的。整个互联网和通信运营商是个产业链,电信运营商有强大的销售能力和服务能力,并且已经在市场上形成了体系,表现为庞大的网络系统和销售服务系统。对互联网企业来说,服务的业务都是建立在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之上,并随着电信运营商网络的提升而提升。同时对互联网企业来说,可以带动电信运营商网络业务的销售。

“从这个角度来讲,互联网巨头愿意抓住和运营商合作的机会,带动自己,为自己的网络提供更基础的能力,同时又能够带动电信运营商的销售业务,双方是共赢的。”项立刚对《法人》记者表示,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在这一改革发展过程中,如果互联网企业不去参与,对自身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事实上,联通和互联网企业的合作由来已久。早在2016年底开始,联通就已经和BAT频繁合作,推出腾讯王卡、阿里蚂蚁宝卡、百度神卡、京东强卡和滴滴王卡等专属卡,通过BAT的影响力来拉拢新用户。

而最近的一次大动作是,中国联通分别和腾讯、阿里巴巴在广东深圳、浙江杭州成立电子商务合作运营中心。

对中国联通而言,引入BAT等互联网巨头,可利用互联网平台入口,逐渐减少对线下渠道的依赖,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流量经营。

复旦大学移动互联网特邀讲师、电子商务专家肖震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巨头的加入,会给联通带来更多灵活的套餐服务,并有助于联通开展更加多元化的增值业务。互联网公司强在用户的运营能力,联通的线下网点有助于线上服务的线下延伸,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除了专属卡,联通更大的算盘是,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技术,未来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家庭互联网、数字内容、零售体系、支付金融等领域抢占先机,同时得益于外部投资,联通也能更快地优化4G网络和部署未来的5G网络,实现弯道超车。

混改完成后,想必战略投资者有更多的话语权,在互联网应用上将会有更多的创新,联通的用户将会在互联网平台的入口享受到更多的福利。

对中国联通而言,引入BAT等互联网巨头,可利用互联网平台入口,逐渐减少对线下渠道的依赖,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流量经营

央企混改难点何在

在央企混改中,如何引入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是先行先试的核心命题之一。

国资委研究中心专项工作处处长王绛曾对媒体表示,央企混改主要难点在于,央企与地方企业不同,集团层面体量太大,单一民企的加入很难对央企股权结构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选择合格的战略合作伙伴十分重要,“应形成战略互补优势,又不能形成行业垄断局面”。

此次联通混改方案中,在战略合作伙伴选择上最有代表性的是,第一次将国内四大互联网巨头腾讯、百度、阿里和京东“一网打尽”。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建秋告诉《法人》记者,此次联通选择的战略合作伙伴,都是与中国联通主业关联度高、互补性强的互联网企业。

“现在的电信发展,从技术方面看,是融合的过程,所以国家提出三网融合,其中有互联网和电信网的融合,网络融合在一起,技术融合在一起,现在资本融合在一起,这是很自然的过程。”曾建秋认为,无论是中国联通还是互联网企业,选择走到一起的原因,都是因为看到了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市场发展的需求。

关于混改的难度,中国人民大学企业改制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美嘉伦国际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潘朝金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央企混改在现实层面上有几个问题:

第一,政策上能不能支持。周所周知,混改都有指标,没有指标不可以混改。现在政策上在做混改试点,很多有意愿混改的央企,由于政策上没有支持,无法往前迈进。

第二,发展上是否有支撑。由于央企的人员众多,责任重大,又在众目睽睽之下,所以央企混改的顾虑比较多,万一改不好怎么办。但实际上核心问题还是业务问题,之所以顾虑多,还是它的业务不够稳定,不够连续。尤其是现在存在困难的央企,应当在战略上重新梳理,寻找新的业务,没有好的业务,企业是不敢改革的。

第三,思想上能否统一。现在央企改革的思路与过去不一样,过去是出于政策的压力,“齐步走”“一窝蜂”,现在改革是让央企内部来选,这就造成理念上的不统一。特别是处在困难当中的企业,还是寄希望于国家扶持帮衬。当然,这和领导班子的任期也有一定关系,可能领导人任期快到了,就不改革了,使内部很难形成认知上的统一。

第四,动力问题。改革要培养力量,也就是积极性。在动力没有被调动起来之前,改革是很难的,只凭外力去压,成功率不高。例如上一次的改革过程中,很多企业缺少内在动力,所以外部给了再好的资源,也没有改出什么名堂来。

在付亮看来,这次中国联通集团层面大规模的混改,最难的是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要避免过于注重混改中国家对央企的控制,而忽略了投资人。当前来看,央企的混改引入了一批民营企业,而且是竞争关系很明显的企业,在别的领域曾经是竞争对手,这些企业在央企的股份占有比例比较少,投入了钱但并没有取得一个相对大的发言权。

潘朝金亦向《法人》记者表示,国企和民企混改虽然在行业上可能相近,而且现在民企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管理的风格和对文化的追求。国企在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上比较清晰,内部的管理按照一定的规则,这个规则好的一面就是大家都去遵守,另一面就是形式主义泛滥。民企相对而言,规则上比较灵活,反对形式主义,但也造成了管理上的不协调。

从文化角度来说,国企文化重形式轻内容,而民企的文化对规则的把握方面稍微差一些,更喜欢弯道超车。在现代国企民企的合作过程中,除了存在管理和文化方面的差异,还有治理问题,民企认为国企在治理过程中权限过多、手续烦琐、制约条件多、效率低下,所以更想把握控制权。其实在国企民企的合作过程中,在管理、治理和文化上这两类企业是需要相互靠近的,国有企业要逐步市场化,民营企业要逐步规范化。国有企业市场化就要去尊重市场规则、资本规则和国际规则,当代国企在这一方面是有明显的进步的,民企在规则方面的接轨还是较困难的事情。

国企混改的初衷很明确,“混”是为了“改”,是为了改变国企管理中长期存在的权责不清、效率低下问题,提升国企的效率和竞争力,董事会的决策机制和公司运行机制是改革的重中之重。

付亮说,现在摆在央企面前最大的一个挑战,不仅仅是央企民企的融合问题,还包括央企去行政事业化的问题。现在央企都面临一个很奇怪的变局,企业本身行政色彩比较多,企业内部的官员行政级别的概念比较重,使得做事按部就班,而民企更多的是拼能力不是凭资历。央企内反腐也一样,要按照国家行政机关的制度去管理,包括对营销费用有严格控制,而民企则相对灵活,可以花大力气做线下推广,引专家加入,业务推广成本很多元化。但这却是央企没办法操作的,否则就会超越权限,就会违规。

“但同时我们看到,现在央企改革正逐步走向企业化,上级主管部门由国资委变成了国家投资公司,并作为大股东按照公司制度去完成相应的承诺,逐步的规范化。”付亮说,央企内部也正自上而下,逐渐地转变为多劳多得,有能力者上无能力者下,真正地以公司的形式出现,以企业的名义去参与竞争,减少机制的束缚。

两大体系如何融合

在业内人士看来,联通混改方案的确有不少突破,但混改并非速效药,仍然需要在公司治理和市场化运作等方面建立足够的配套制度,才能保证混改的真正落地。

项立刚表示,联通混改大家寄予了比较大的希望,而且对中国联通而言毫无疑问都是很正面、很积极的影响。但正面的影响是否能够达到公众预期的效果,目前还不好说。首先,在这次混改中,联通拿了700多亿的现金,这个影响是很正面的、乐观的;其次,在混改过程中也带动了一些业务的整合,这一点也是很清楚的;最后,大家最大的希望可能就是带动中国联通机制的改革,这个就比较复杂,短期内较难达到效果。

“改写市场格局还需要更多的能力,仅凭前两个影响就下定论,恐怕为时过早。”项立刚认为。

付亮建言,首先,国企的转型要打破一些束缚,例如,国企要稳定,就不能有大的裁员,这不能让能力不够的人长期占据一些岗位。另外,企业本身也要从管理模式、管理措施、主管部门等做调整,从有行政色彩的一类特殊群体,逐渐地转向企业化。

其次,要推行现代公司管理制度。公司法里有明确的董事会、监事会要求,公司的管理层也有相应的报告机制和管理机制。如果这些都健全的话,实际上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各方的权益,而不是简单的民企持股的权益。

“在企业里,所有的投资者都是同样对待,国有企业占股比较多,那么就相对拥有发言权,民企持有股份比较少,但也有参与权。”付亮告诉《法人》记者,一些情况下可能还有回避制度,相关的国有股东可能还要回避,不能参与决策。

潘朝金亦表示,公司法的落实、贯彻,深入人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可能是未来改革绕不过去的内容。

“很多企业喜欢搞一些有特色的东西出来,喜欢钻一些法律空子,造成企业管理有法律的规则,却没有法律的文化。”潘朝金认为,这是目前改革过程中在公司治理方面最大的问题。规则在没有法治文化的引领下,是起不了到作用的。

潘朝金最后表示,本次混改不仅仅是改革方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制定好公司的章程,特别是要对公司的治理过程中各种规则的细化,要细化到可以执行的层面。市场经济就是“规则先行”,没有规则,市场经济就不存在了。

猜你喜欢

中国联通联通运营商
风起轩辕——联通五千年民族血脉
一张图读懂联通两年混改
一张图看三运营商政企业务
微信搭台“联通” 代表履职“移动”
微评
运营商们的4G时代—急需向消费者证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