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举重科学训练问题探究

2017-09-17臧伟

大陆桥视野·下 2017年9期
关键词:科学训练对策

【摘 要】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举重国家队共取得5枚金牌,占举重总金牌数的三分之一。我国历来是举重强国,历届奥运会上都有不俗的表现。而在这些精彩的表现之后是运动员教练员的辛勤付出以及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其中科学的训练方式尤为重要,它往往能够决定一个举重运动员能否取得良好的成绩,以及能否减少对身体的损害。

【关键词】举重;科学训练;对策

一、前言

举重诞生古希腊,最早用来锻炼体力和训练士兵。在第一届奥运会时期,男子举重就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直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子举重也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我国举重项目开展历史较长,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曾国强为我国摘得了第一枚奥运会举重金牌。自此以后,我国在机场总项目上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并在各项世界赛事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近些年,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不断更新,体育竞技的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世界各国举重训练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要想在这个项目中仍然保持领先优势,就必须不断更新训练方式,提高训练的科学性。笔者希望通过本文提出一些微薄的见解,与同行进行交流,共同提高我国举重项目的竞技实力。

二、举重运动的特点。

举重作为力量三大项中最古老的一项,在训练方面有着很多独特的特点。只有了解这些特点才能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保证训练的科学性。

首先,举重突出腿部训练。腿部在各项力量中是最重要的一项,在举重比赛中有尤为突出。无论是抓举还是挺举,每一个技术动作对于腿部力量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举重运动员要格外重视对于腿部肌肉的训练。

其次,训练强度大。举重运动员的训练强度极大,特别是基础力量训练。这就使得运动员的训练负荷极大,训练后需要科学的方式进行训练后恢复。

最后,以全身性训练为主。举重是一个实用性项目,必须通过全身性的训练才能保证运动员身体力量的综合进步。而在比赛中也需要以腿部力量带动全身发力,在能完成一次成功的举重。

三、举重科学训练策略

1.制定合理的训练负荷强度。

随着世界各国对于举重运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举重运动项目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之下,加大日常训练中的运动量以及训练强度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是在增加训练强度的过程中一定要指定的科学的计划,适当调整运动量,以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断提升训练量,最终达到计划目标。同时要注意计划的制定一定要符合人体运动的客观规律,不能对运动员的身体及运动寿命产生损伤。在专项训练之中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完成训练目标,这样不仅能达到训练的目标,更能保证运动员的身体健康,还能提高训练的效果。

2.针对不同运动员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

每一个运动员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身體条件都不相同,训练习惯各有区别。因此,针对不同的运动员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就青年运动员来说。青少年运动员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对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规律的思考以及进行科学的训练都是非常那个有必要的。青少年运动员年较小,思想单纯,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训练比赛中遇到挫折与失败时容易产生急躁、放弃等问题,所以对于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在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力量、耐力等方面的专项训练时也因当有一套科学的训练计划。

其次,就女运动员来说。女子举重自2000年加入奥运会以来,各国对其重视不断提升。而我国如果仍然想在女子举重上保持领先地位,那就必须不断更新训练计划,保持训练的科学性。与男性运动员相比,女性有其特殊的身体、生理特点。由于举重运动对于力量的要求非常高,但是女性在力量与男性相去甚远,所以女性远动员的训练绝对不能照搬男性运动员的训练计划,否则不仅会对训练效果产生影响,更会损害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另外,女性运动员每个月的生理周期也会对其训练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这段时间内,一定要适当减少甚至完全停止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女性运动员的身心健康。

3.科学安排力量训练计划。

举重是一项主要考查运动员力量的比赛,在各个重量级的比赛之中,运动员的力量都是赢得比赛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科学的力量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注意举重运动侧重对于身体综合力量的考察,因此在训练之中运动员不知要注重对于手臂、腿部主肌肉力量的训练,但也要注意对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进行训练,以保证身体力量的均衡发展,这样才能提高运动员的综合能力。

其次,力量训练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等级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在训练中采用动力训练法,静力训练法以及退让训练法等方法,合理安排训练,逐步提升整体力量。

4.重视医务监督。

里约奥运会男子举重62KG级比赛中,中国选手谌利军身体出现状况,两次试举失败,痛失金牌。谌立军赛后接受采访时表示,备战以及热身都正常,赛前腿却突然抽筋,实在无法继续参加比赛。举重属于力量型比赛,运动员的腰椎、膝关节、小腿都是易伤部位。负重屈伸,膝关节受到巨大的压力,长期地训练容易带来半月板损伤、关节软骨损伤等一系列软组织损伤,且更容易出现骨性关节炎和创伤性关节炎。另外,用力提拉时,腰椎也受到很大压力,容易损伤椎间盘,拉伤背部肌肉。将杠铃举过头顶时,肩关节的过肩运动也容易带来肩袖损伤。

因此,在日常训练中要对运动员进行定期的身体健康状况检查,以保证运动员的良好状态。当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出现问题时应当及时解决,以免留下隐患,影响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发挥。

5.注意训练后消除疲劳的方法。

举重训练属于高负荷训练,是无氧运动的一种。在大量的训练结束后肌肉酸痛,这种酸痛的学名叫做:迟发性肌肉酸痛。其是由乳酸堆积和肌肉微细结构破坏所致。

而对于这种肌肉酸痛在训练后必须得到及时的处理,否则会影响运动员训练。首先要用冰袋进行冰敷,2小时之后应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来恢复肌糖元水平,最后通过按摩以及热敷来使肌肉放松,回复肌肉活力。

四、结语

对于举重训练,要重返考虑每个运动员的不同身体条件,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合理协调训练质量与训练强度的关系,在不损害身体的前提下最大化的实现训练质量的提高。同时,还应当不断探究新的、科学的训练方式,为我国举重水平的提高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黄梓进.对举重训练科学性及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规律的思考[J].广东科技,2013,16:238-239.

[2]黄平.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启蒙训练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247-248.

[3]王莉.把握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规律促进举重训练的科学性[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01:122-123.

[4]王庆宝.浅谈少年儿童女子举重早期训练的科学性[J].辽宁体育科技,1997,04:7-10+15.

[5]龙良辉.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31:47-48.

[6]刘洪奇,齐夕富,顾鸿泉.竞技举重动作基本原理补充论证[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83,S1:1-5.

作者简介:

臧伟,大学本科,举重初级职称,研究方向运动训练。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学训练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论舞蹈教学与训练的相互关系
论高校舞蹈基训教学对学生身心的科学训练与培养
小学体育舞蹈科学训练方法漫谈
高考体育生赛前短期训练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