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在线学习跨校修读学分工作研究与实践
2017-09-16江红霞段玉玺袁玲李竹林王兴阳
江红霞++段玉玺++袁玲++李竹林++王兴阳
摘 要:高校跨校修读学分工作遵循“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带动教学方式、方法和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沈阳农业大学作为首批试点高校,通过制定政策支持教师开展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推广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用等一系列工作,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效性、转变学校的管理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在线学习;跨校修读学分;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7-0068-04
一、背景
在“互联网+”背景下,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带动教学方式、方法和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2014年5月23日,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普通本科高校大学生在线学习跨校修读学分试点高校申报工作的通知》(辽教办发[2014]105 号)文件,决定选择部分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在线学习、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工作的开展,使省级精品开放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探索建立大学生跨校修读课程、高等学校间互认学分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管理制度,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1]
二、跨校修读学分工作实施的意义
1.“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走出一条创新实践之路
跨校修读学分是“互联网+教育”的一种模式探索,它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和平台优势,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托第三方的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充分利用省内高校建设完成的精品开放课程资源,学生可以跨越学校和区域的限制,选择其他高校的课程进行学习并修得学分,是根据辽宁省制定的成绩认定管理办法、在本校审核后给予认可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2]跨校修读学分工作的开展,顺应“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趋势,撬动传统高等学校教育封闭的大门,构建开放的高等教育服务体系,满足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新需求。[3]
2.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
跨校修读学分工作依托的优质教学资源均由省内优势和特色专业的教师团队建设完成。高校打造具有专业特色优势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课程资源;对于某些处于弱势的学科课程,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共享其他学校的优质课程,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势互补、校际的共建共享。学生突破学校的围墙,可以根据需要自主选择课程资源,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不出校门就能学习优质课程资源,并且有机会与授课教师零距离接触,最大限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4]
3.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双重变革
跨校修读学分工作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组建跨校课程组,双方教师共同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促进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向能力培养为主,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转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变革;依托互联网技术,打造灵动的学习空间,方便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定步调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游戏化学习、仿真探究学习、泛在学习等,学习不仅发生在学校里、教室里,还发生在网络上、智能移动终端里;[5]利用MOOCs平台中统计功能、大数据分析学生的网络学习行为,利用智能评价技术提高评价的科学性、针对性,改变传统的以结果性考核为主的评价方式,探索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模式。
4.多家第三方学习平台,提升MOOCs学习平台设计的规范性和实用性
为保证跨校修读学分工作的顺利实施,辽宁省教育厅引进多家MOOCs学习平台供省内高校自主选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不同的MOOCs学习平台,对平台的功能设计和操作界面等方面提出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对于进一步提升平台建设的规范性、功能模块的扩展性和实用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跨校修读学分工作的实施过程
沈阳农业大学作为首批跨校修读学分工作试点单位,校领导和教务处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从规章制度、教学组织、人员安排、硬件和网络等多方面全力保证跨校修读学分工作的顺利实施,并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互联网+”背景下课程共建共享、学生混合式学习和学分互认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积累教学改革经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1.校级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为跨校修读学分工作实施提供组织和政策保障
为保证跨校修读学分工作的顺利实施,沈阳农业大学专门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副校长担任组长,教务处处长担任副组长,各教学单位主管教学院长担任小组成员。具体工作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各教学单位实施,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提供全程技术支持。学校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跨校修读学分工作。一方面,设立沈阳农业大学跨校修读学分教学研究专项,对参与项目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經费支持;另一方面,在年终教学工作量酬金计算方面予以增幅调整,在工作考核、职称评审等方面予以重点考虑。
2.教师参加系列培训,调动教师参与跨校修读学分工作的积极性
教务处组织教师开展跨校修读学分系列培训工作,为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保证教师顺利开展在线学习跨校修读学分工作。
(1)课程主讲教师校内动员会
根据辽宁省教育厅下发的跨校修读学分工作相关文件精神,学校积极组织课程的主讲教师召开校内动员会,为教师讲解跨校修读学分工作实施的意义,鼓励教师以此项工作为契机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学校承诺全方位支持教师参与跨校修读学分工作,全程为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配合解决教师在开展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学校全程监督工作实施过程,通过随机抽查听课、定期参与课堂讨论及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地掌握参与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的教学过程,保证跨校修读学分工作落实到位,执行得力。endprint
(2)开展“互联网+教育”相关理论和平台使用专题培训会
学校定期开展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等前沿理论培训会,邀请省内相关专家做报告和分享经验,建立“沈农跨校修读学分”QQ群分享相关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让参与项目教师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指导跨校修读学分工作的有效实施。学校邀请MOOCs平台技术人员开展平台使用培训,系统讲解平台的登录方法、教学资源的维护和发放、作业的发布和批阅、如何利用讨论区开展教学互动等功能,详细演示具体的操作步骤,解答教师和学生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教师和学生熟练掌握学习平台的操作和使用,为进一步开展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定期开展跨校修读学分工作经验交流会
学校于每个学期初定期开展校内跨校修读学分工作经验交流会,教务处工作人员负责传达学校工作安排和相关政策,搭建参与项目教师经验交流的平台。经验交流会邀请省内合作高校和本校已经开展跨校修读学分工作的教师分享教学经验,从课程资源建设、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和维护、翻转课堂的实施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同时就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应用混合式教学方式、多样化的评价考核方式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学校搭建经验交流平台,使参与项目教师互相学习和借鉴教学经验,充分发挥参与项目教师的带动作用,让更多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来,推动学校相关工作的开展,深化学校教学改革,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3.组建跨校课程组,促进省内高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学校鼓励教师和省内合作高校教师组建跨校课程组,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学习平台实现课程的共享和共建,组织课程建设方和使用方主讲教师开展交流研讨。跨校修读学分工作实施过程中,课程建设方主讲教师负责共享课程网络平台资源建设维护和更新,定期给选课学生开展面授环节、与学生的网络互动和学生的期末考核;课程使用方主讲教师负责梳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组织学生在线学习,实施翻转课堂,开展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考核学生的平时学习表现和组织学生的期末考试。
截止到目前,学校组织参与跨校修读学分课程主讲教师与东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沈阳航空航天技术大学等多所省内高校的课程主讲教师开展交流合作,教务处全程参与交流过程。双方教师针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课程资源建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多样化的评价模式、教师和学生互动等方面开展深层次交流和研讨,推进跨校修读学分工作的深入开展,并以此为契机,在师资建设、教材编写、学生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促进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合作。
4.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在线学习、混合模式与课堂讨论。[6]学校组织参与项目教师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1)在线学习
跨校修读学分工作在线学习部分使用的学习资源来自辽宁省内高校建设完成的精品开放课程资源。课程建设符合MOOCs基本规范,课程内容以知识点划分,每个知识点配以授课视频和练习题,可以实现在线测试功能。在线学习平台主要引进超星尔雅、高校邦、学堂在线、外研讯飞、智慧树五家学习平台,目前与我校合作的在线学习平台主要有超星尔雅和高校邦。在线学习平台能够满足“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资源建设和学生的在线学习需求。系统具有强大的统计功能,能够真实记录学生学习轨迹和实现对学生在线学习的全过程考核;系统还具有良好的交互功能,能够实现小组讨论,開展PBL学习、生生互评等多种形式的师生教学互动。
(2)混合模式
对于混合模式,教师可以采取课堂教学为主、在线学习作为补充的非翻转学习模式或者在线学习为主、课堂讨论作为补充的翻转模式。[6]目前,我校参与跨校修读学分工作的教师主要采用以上两种模式。《机械设计》、《传热学》、《理论力学》等专业课主要采用非翻转学习模式,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部分章节的内容由学生在线学习完成,教师负责组织课堂讨论和答疑,在线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丰富课程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时空,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广告设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大学生心理健康漫谈》等公共选修课程则采用翻转模式,教师课前布置教学任务,学生在线学习完成自主学习,课堂上通过小组汇报、讨论等形式检验学习效果,教师梳理重点和难点,并在课后通过作业巩固学习。两种不同的模式都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的混合,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3)课堂讨论
对于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可以采取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或者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7]对于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问题,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将线上课程中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特定的环境中来,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对产生的结果进行评价。[6]沈阳农业大学以农业与生命科学为特色,教师可以通过设定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吸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专业的热爱,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于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如《广告设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则适用于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的实践项目,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订实践计划、明确实践步骤,在课堂讨论中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实践项目的可行性和操作过程遇到的问题,最后完成实践项目并在课堂上展示成果。通过实践项目的设计和操作流程的实施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内化,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
5.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全方位考核教学效果
教师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考核教学效果。根据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结合高校的教学管理流程,教师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完成对学习效果的评价。[8]endprint
形成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的在线学习成效、课堂讨论效果和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在线学习成效由网络学习平台自动统计完成,包括学生在线观看教学视频、完成测试习题和在线考试的成绩;课堂讨论效果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给出评价结果,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讨论情况给定主观评价结果,学生之间通过小组互评的方式给定评价结果;学习过程交互性的考核包含在线学习的交互和课堂讨论的交互两个方面,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学习终端三个维度,教师综合多方面、多维度对学生学習过程的交互性给予评价,明确学生在线学习的个性化程度和课堂讨论的问题解决能力。[9]
总结性评价主要通过期末考试或者期末作品的方式,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期末考试的题目设置方面,应该适当拓展考核知识的广度和维度,重点考核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满足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考核要求。
四、跨校修读学分工作的实施效果
1.激发教师教学热情,在全校掀起教学改革的热潮
沈阳农业大学作为首批试点高校,已经连续五个学期开展跨校修读学分工作。截止到目前,共有25名教师总计23门课程参与,共有14位教师获得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立项支持。教师一致反映通过参与跨校修读学分工作改变了教学观念,促进了课程资源建设,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校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下,参与跨校修读学分工作的教师逐年增加,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教师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潮,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到教学改革的队伍中来,成为学校探索“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的主力军。
2.挖掘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自主学习有效性
沈阳农业大学共有2229名学生参与五个学期的跨校修读学分工作。学校通过开展调查问卷和专题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参与跨校修读学分项目对学生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拓宽了学生课程学习的范围。学生既可以学习本校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省内高校优势专业的教师开发的课程资源,拓展了学生课程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第二,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学生既可以从课堂教学中聆听教师的授课内容,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进行的在线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由被动接收向主动获取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10]通过参与跨校修读学分项目,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3.转变高校管理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大学生跨校修读学分工作的开展,改变了传统本科教学的模式,探索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推动了高校教学管理方式的转变,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组建跨校课程组为契机促进高校课程建设。通过组建跨校课程组实现合作高校教师的资源共享,丰富学校课程资源,有助于促进弱势学科的课程建设,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拓宽学校课程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其次,教学管理的范围从课堂教学延展到课内外相结合。跨校修读学分项目的实施要求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相对应的教学管理的范围也与之相对应。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管理外,学校还应该注重在线学习、翻转课堂和课堂讨论的管理,从网络环境方面保障学生在线学习的顺利开展,从教学环境和硬件实施方面保障翻转课堂和课堂讨论的有效实施,从规章制度方面积极探索制定大学生在线学习的规范和要求,以及对教师开展新型教学模式的鼓励政策。最后,借力跨校修读学分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全方位考核教学效果,以此为助力推进学校全过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将“立德树人”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为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合格的人才。
五、结束语
沈阳农业大学作为首批试点高校,以跨校修读学分工作为契机,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教学的变革路径,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提升学校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适合的教育,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普通本科高校大学生在线学习跨校修读学分试点高校申报工作的通知[EB/OL]. http://www.upln.cn/html/2014/Column_0103_0523/2599.html.
[2]杨天明,杨天舒.基于“互联网+”理念的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的调整与完善[J].现代教育管理,2015(11):55-58.
[3]陈丽.“互联网 + 教育”的创新本质与变革趋势[J].远程教育杂志,2016(4):3-8.
[4]平和光,杜亚丽.“互联网 + 教育”:机遇、挑战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6(1):13-18.
[5]余胜泉,王阿习.“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1-9.
[6]王祖源,张睿,徐小凤.混合式教学: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深度融合[J].物理与工程,2016(6):43-47 .
[7]Freeman S, Eddy S L, McDonough M, et al. Active learning increases student performance in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14.
[8]苏小红,赵玲玲,叶麟,张彦航.基于 MOOC+SPOC 的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7):60-65.
[9]曾明星,李桂平,周清平等.从MOOC到SPOC:一种深度学习模式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30-34.
[10]李国仓.“互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之“变”[J].现代教育管理,2016(10):55-60.
(编辑:王天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