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猜想,证据推理”彰显化学魅力
——苯的教学设计

2017-09-16卓金镇张礼聪杨亭亭

化学教与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证据化学结构

卓金镇张礼聪杨亭亭

(玉环中学浙江玉环317600)

“问题猜想,证据推理”彰显化学魅力
——苯的教学设计

卓金镇张礼聪*杨亭亭

(玉环中学浙江玉环317600)

“证据推理”是化学素养的思维核心。以问题为导向,引发学生猜想,将“证据推理”融入高中化学教学,可积极地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结合苯的教学实践案例,尝试在问题解决的驱动下,培养学生证据查找,推理分析,实验证实等方面的能力。

化学核心素养;化学教学;证据;推理

一、问题提出

深化课程改革提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化学学科作为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关键能力和品格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可概括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五项内容。如何在课堂中坚定地运用并发挥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功能,将这些核心素养转化为一种可操作的方式落实在教学环节中,在促进学生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形成素养,发挥学科应有的、独特的育人功能,成为深化课改中广大一线教师面临的新考验、新任务。

二、设计思路

如何在课堂中践行“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在引导学生了解学科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等实践活动,掌握学习化学的一般方法,形成具备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定能力;通过知识积累构建学科基本思想和观念,构筑起学科基本认识,是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

科学探究的本质就是倡导“以事实为证据,对发现问题进行解释”。问题解决中的探究论证就是寻找“证据”进行逻辑推理的过程。作为科学的化学,无论是元素化合物性质还是概念原理学习,过程中都包含着一个重要要素——“证据推理”。让“问题”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起点和火花,基于问题开展“猜想假设”,对“猜想假说”进行正、伪实践证明或科学论证,然后依据“证据推理”评判修正原有见解,应是化学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催化剂”。因此“问题猜想——证据查找——推理分析”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是落实化学核心素养教学的一个重要举措。

基于上述教学理念,课时教学设计围绕“苯的结构究竟怎样?苯结构是怎样被人类认识?苯应该有哪些性质?苯是如何被人类获取和应用?”四个核心问题解决展开。具体过程:首先以“苯的发现史”为情境,提出问题——推理分析——实验验证,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方式,组织学生活动确定苯的分子式。其次利用学生已有碳原子的成键知识,学生猜想——结构推理——实验证实,发现苯中不存在碳碳双键和叁键,制造认知冲突。接着教师及时引入凯库勒等化学家对苯的结构猜想和研究的史话、化学键理论等证据,头脑风暴,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苯结构。然后依据结构——猜想性质——事实呈现,巩固理解苯的结构认识,理解掌握苯的性质。最后结合学生课前任务,采用小组汇报的方式,实现苯的用途和来源的了解。整个教学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凸显了有机学习的一般方法——“结构决定性质”,实现了“问题猜想——证据推理——素养发展”融合的整体设计思路。

三、教学过程

1.史话点题,探究成分

【情境导入】19世纪,欧洲许多国家使用煤气照明。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花了整整五年时间,于1825年从生产煤气剩余液体中分离出一种无色油状新物质。后经研究确定该液体物质仅由C、H两种元素,且含碳质量分数为92.3%,他称该无色油状物质为“氢的重碳化合物”。

【实物展示】教师展示与法拉第发现成分相同的液体——“氢的重碳化合物”。

【提出问题】

①若你是法拉第,说说你确定新物质只含C、H元素的实验方法。

②简要描述你实验方案的操作过程。

【学生归纳】

①采用定量燃烧方法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定量取样→充分燃烧→浓硫酸吸水(测量前后质量变化)→计算得出m(H)→碱石灰吸收CO2(测量前后的质量)→计算得出m(C)→根据质量守恒分析:m(C)+m(H)=m(试样)。

【史话支持】介绍“李比希燃烧法”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碳、氢元素方法及贡献。

【问题思考】若将该液体在空气中燃烧,可能会有怎样的现象?说明理由。

【学生猜想】火焰明亮,冒黑烟;因为从组成信息可知其含碳量高,且空气中氧气浓度只有21%,易不完全燃烧生成炭。

【学生补充】它燃烧应该有点类似于乙炔,含碳量高,有大量黑烟。

【实验证据】取少量液体,滴于粉笔上,用酒精灯点燃,观察现象。

【定量计算】取3.9g液体样品充分燃烧,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碱石灰,测得分别增重2.7g和13.2g。实验数据能告诉我们哪些结论?

【学生汇报】学生计算后结论:

①样品仅含C、H两种元素;

②样品物质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1。

【提出问题】要确定该物质的分子式还需要什么数据?

【史话支持】1834年,德国化学家米希尔希里通过实验方法制得这种油状物质,并把其命名为“苯”。随后法国化学家日拉尔等人确定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密度是同温同压下乙炔的3倍。根据上述信息,计算确定苯的分子式。(C6H6)

(设计意图:教学从“化学史话——氢的重碳化合物”发现切入,预置了“包袱”性问题:该新物质组成怎样?激发学生了解其成分的好奇心。接着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方案假设、实验探究,史话信息支持,将苯组成的确定“融合在科学家对苯的探索历程中,融合于学生问题解决推理之中”。)

2.结构猜想,证据推理

【提出问题】依据苯的分子式(C6H6),请大家猜想其可能具有的结构?

【学生猜想】学生猜想苯结构结果如下:

CH2=CH-CH=CH-CH=CH2,

CH3-C≡C-C≡C-CH3,CH2=CH-C≡C-CH=CH2,CH≡C-CH=CH-CH=CH2等。

【师生评价】所写的结构符合C6H6分子式;符合C原子四价原则(四个价键);

书写结构共同特点:均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与学生刚学习烯、炔有关)。

【问题讨论】若用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想,你想到哪些实验方案?并说说理由。

【方案确定】与高锰酸钾、溴水进行反应。

因为碳碳双键或三键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溴水反应,能够使溶液发生褪色现象。

【实验证据】苯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记录实验现象,汇报实验结果。

【学生汇报】现象:

①溶液分层;

②溴水褪色,上次呈橙红色;溴被萃取,未发生化学反应;

③酸性的高锰酸钾不褪色,上层仍然无色;

结论:苯中不含碳碳双键和叁键。

【问题思考】上述实验过程还能体现苯的哪些性质?

【学生汇报】苯有特殊的气味,苯不溶于水;苯的密度比水小。

【问题质疑】我们猜想被否定,苯的结构究竟怎样呢?

【科学史话】1865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一直思考破解苯的结构难题。一次睡梦中他“梦见”碳原子在自己的面前排成“蛇”形,原子“蛇”的头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形成一个环状。凯库勒受此启发,画出了苯的封闭式结构式。最后修正为六角环状的苯分子结构(展示本单双建交替结构模型)。

图1

【问题探讨】你认为凯库勒的苯结构与事实是否相符?为什么?

【学生回答】实验告诉我们,苯分子中不应该存在碳碳双键,凯库勒的苯结构猜想存在缺陷。

(设计意图:苯结构的认识是本课时教学重点之一,也是苯性质学习的前提与基石。利用学生已有基础,猜想苯的结构是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生长点;是学生开展实验探究,“证实和证伪”苯结构猜想的依据;是重新审视苯的“凯库勒”结构,产生进一步认知冲突的支点。)

3.结构分析,性质猜想

【证据推理】

①介绍凯库勒基于实验事实,再次提出“摆动双键学说”,修正完善苯结构原先假说;

②介绍其他科学家对苯结构的认识:杜瓦(1866-1867提出)的“双环结构”;拉敦保格(1869提出)“棱形结构”;阿姆斯特朗(1887-1888提出)“向心结构”;悌勒(1899提出)“余价结构”等。

【推理评价】你认为哪些科学家的观点更接近苯的真实结构?说说你的看法。

【数据支持】科学实验技术的发展为人类认识物质结构提供了基础。1935年,科学家詹斯经X射线衍射法,证实苯分子结构是平面正六边形,并测得苯分子中的碳碳键的键长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

表1 碳碳键键长数据

【问题质疑】苯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证据认识】

①理论派:分子轨道理论对苯结构的认识。根据碳原子的电子成键特点,每个碳原子间都有三个电子一一共用形成6个σ键,6个碳余出的6个电子形成一个6个碳原子共用的特殊化学键,称为π键。苯分子结构中的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键。

②实践派:氢化热测定对苯结构的认识。

表2 几种物质氢化热数据

【学生归纳】苯不存在独立的单键和双键。(不存在单双建交替结构)

【事实拓展】2009年IBM科学家团队用原子力显微镜给单个并五苯分子拍照(图2)。2013年,《sci⁃ence》杂志刊登了加州大学化学家Fischer等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给亚苯基-1,2-次乙炔基低聚物拍照的照片(图3),让我们直观和清晰地看到了苯环平面正六边形的结构。

图2

图3

【提出问题】

②基于上述苯结构认识,你认为苯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小组讨论】

①同一种物质。

②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键角为120°,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独特)的键。结构独特决定了其性质的特殊,苯应既有类似烯烃的性质(加成反应)也有烷烃的性质(取代反应),当然能够燃烧氧化。

③总体来说苯应该是难氧化、加成,易发生取代的特点。

【事实支持】

事实1:1mol苯在催化剂及高温高压条件下,最多可以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事实2:苯与液溴在铁粉存在时,常温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苯的“凯库勒”结构局限为思考点,激起学生:“苯的结构究竟怎样?”强烈心向;然后将科学家们“基于实验事实”对苯结构的解释历程,与学生“内心焦虑”对接,从理论和事实层面引导、启发学生,使学生对苯结构认识由模糊、抽象逐渐走向清晰、具体;接着提出“苯应该具有怎样的性质?”问题,将解释权还给学生,苯性质理解水到渠成,教学凸显证据推理意识培养。)

4.价值认识,拓宽视野

【任务问题】苯有哪些用途呢?(课前布置任务)

【小组汇报】苯有非常广泛用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①苯是工业上一种常用的溶剂,可用于金属脱脂及萃取剂。

②苯有减轻爆震的作用,可作为汽油添加剂。

③苯可以合成一系列苯的衍生物:氯苯、溴苯、苯磺酸、硝基苯等。

④苯经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等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可作为生产塑料、橡胶、纤维、染料、去污剂、杀虫剂等的原料。

【问题解决】硝基苯是合成染料、医药、农药的重要中间体,它是苯在浓硫酸催化下与浓硝酸发生反应生成。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出该反应的反应类型。

该反应为取代反应。

【性质拓展】工业上大约10%的苯用于制造苯系中间体,如乙苯(乙基苯)等。我国化工业采用“分子筛固体酸催化工艺”,以苯与乙烯为原料制成乙苯,再由乙苯生产制塑料的聚苯乙烯。

【问题任务】写出苯与乙烯制备乙苯的化学方程式。

【问题提出】苯具有广泛的用途,人类主要通过何种方式获得它?

【学生汇报】课前布置任务,学生小组汇报内容概括如下:

①传统来源:煤干馏得到的煤焦油,再分馏煤焦油获得苯。苯还是一种钢铁工业焦化过程中的副产物。

②现代来源:现在全球大部分的苯来源于石油化工。工业上生产苯最重要的三种过程是催化重整、甲苯加氢脱烷基化和蒸汽裂化。

【自主学习】煤的综合利用: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苯的用途及来源的了解,具体教学举措是课前布置“苯有哪些用途?”课中指导学生阅读“煤的综合利用”任务形式解决,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学环节重点仍然是苯性质知识与用途有机融合的问题解决应用。)

四、教后反思

1.借用史料,创境质疑,渗透核心素养教育

本课时设计的亮点是引入苯结构及性质相关化学史素材。在情境问题解决中拉近学生与科学家的距离,尝试着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足迹体验探索过程的艰辛,追寻科学家对苯结构性质研究的思维历程。教学中重温了问题猜想——证据推理——理论假设——实验证实研究思路,凸显了化学研究中实验手段的重要作用及科学真理的相对性,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本质的理解。渗透化学史教学,将浓缩的科学知识在教学中“展开和稀释”,可促进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和心智模型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了科学思维,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化学认识”“化学观念”“化学运用”等学科思想的培养,成就了核心素养的发展。

2.问题猜想,证据推理,促进核心素养发展

本节课以“苯的分子组成推导——苯的结构猜想——苯的性质推测”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质疑,驱动学生主动猜想;推理预测,激发学生寻找证据;动手实验,鼓励学生合作探究;收集证据(相关数据)和呈现性质事实,培养学生获取、整合信息能力等方式,帮助学生搭建苯分子结构认识的证据平台,得出了苯的环状结构,确定了苯的分子结构中的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键。此过程中学生经历的是基于“证据推理”的探究学习,是一种有“根与源”的探究。此“根与源”可以生长出能力和方法,传承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问题假设,证据推理”不仅仅是指学生对证据的尊重,还包括寻找证据能力和解释证据能力的提升。让问题——证据成为化学课堂思考的激发点,学生发展的生长点,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培养的路径,化学课堂才能引导学生建立和发展化学基本理解、基本观念,才能促进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1]王云生.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核心素养及其确定——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2):7-9

[2]张世成.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证据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培养证据意识提升科学素养[J].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4(10):66-69

[3]邵永平.基于证据意识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10):4-6

[4]朱鹏飞,徐惠.苯的教学设计[J].化学教学,2014(1):40-43

[5]尹安钿.“苯”的探究式教学实践与反思教学[J].化学教与学,2012(4):70-73

[6]曹旭琴.苯的教学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1-2):29-31

1008-0546(2017)09-0054-04

G633.8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7.09.016

*本文指导教师,通讯联系人,邮箱:laoshi2005.10.16@163.com

猜你喜欢

证据化学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论结构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对于家庭暴力应当如何搜集证据
论《日出》的结构
奇妙的化学
手上的证据
手上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