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桓温和他的亲族圈
2017-09-16程章灿
程章灿
英雄桓温和他的亲族圈
程章灿
魏晋是英雄辈出的时代。
桓温(312-373)是4世纪中国的一位英雄。借用时下流行的“朋友圈”这个概念,可以让我们走近桓温,走近《世说新语》,走近英雄生活的那个时代。
《世说新语》那个时代,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三国演义》及其他三国题材文艺作品的普及,使三国时代的英雄人物,诸如孙权、诸葛亮、刘备乃至曹操、司马懿诸位,个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些人都在桓温之前。在桓温之后,开创刘宋王朝的刘裕,开创萧齐王朝的萧道成,甚至开创梁朝的梁武帝,也都有资格被称为英雄,不过,他们已经超出了《世说新语》的范围,这里不及细说。桓温足以与这些人比肩并列,毫无愧色。
说到桓温这个英雄,可以用“高、大、上”三字来概括。
先说“高”。桓温形象好,颜值高,是当世公认的美男子。《世说新语·容止》写到好几位颜值高的美男子,桓温是其中一位。据当时的大名士刘惔说,桓温“鬓如反猬皮,眉如紫石棱,自是孙仲谋、司马宣王一流人”。前半句是对桓温长相的描述,桓温鬓须浓密,眉毛挺直,大概他的雄性激素分泌旺盛。古代诗文中描绘美男子,都喜欢形容须发、眉毛,在古人眼中,那是美男子的“标配”。后半句把桓温与孙权、司马懿等相提并论,等于说他是一时风云人物,承认他是英雄。“生子当如孙仲谋”,据说最早是曹操说的,孙权当然是正面形象,桓温也是正面形象。更重要的是,孙权开创东吴大业,司马懿奠定晋室江山,两人都属于开基创业的英雄,桓温也是。《晋书·桓温传》里对桓温也有类似的描述,先说“豪爽有风概”,这是指性格,接着说长相“姿貌甚伟”,换成大白话,“伟”就是美男子。桓温被东晋王室看中,选为驸马,形象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联系正史,《世说新语》的记述是靠谱的。
再说“大”。桓温这一生,经过大风浪,见过大世面,建成大功业,留下大声名。他西征打下成都,平定了西蜀成汉国。他三次北伐,前两次都成功了,收复洛阳,兵临长安,可惜他一心惦记着首都南京的权柄,恢复大业功亏一篑。
最后说“上”。桓温有一个上等豪华的“朋友圈”,阵容强大。这是重点。为方便起见,我把桓温的“朋友圈”分作三个部分:首先是他的生活圈,也就是桓氏家族亲人圈;其次是他的职业圈,也就是政治圈;第三个是他的业余爱好,也就是文学圈。这么分,显然有意比附现实,是为了追求历史的亲切感。现如今,每个人的微信朋友,分属不同的“圈”,最常见的就是这样三个:先有家人亲戚圈,再有同学同道圈,还有同事领导的职业圈。
桓温的家族亲人圈很大。桓氏家族是六朝尤其是东晋时代的大家族。所谓大家族,除了家族地位高、政治权势大、社会影响广,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枝分叶派,家族成员多,多子多福,同族兄弟姐妹一大群,有的像芝兰,有的像玉树,长满了院子。桓家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东汉时代,那时有一位大学者桓荣,是桓温的第十代或者第九代祖。这是远祖,比较近的是高祖,叫做桓范,是三国曹魏的名臣。桓范因为参与曹魏和司马氏的政治斗争,被司马氏所杀。接下来比较有名的,就是桓温的父亲桓彝。
从桓彝、桓温到桓玄,桓家三代英雄,革命差点成功。桓彝是东晋名臣。司马氏的西晋政权在北方崩溃之后,南渡长江,建立了新政权东晋。这个新政权建都于南京,它能在江南立足,需要依靠很多从北方南下的世家大族,其中包括桓氏家族。桓彝在当时被称为“江左八达”之一,所谓“江左八达”,就是江南的八个名士,名气很大,很受司马氏重视。晋元帝和晋明帝都很器重桓彝。
桓彝有好几个儿子,名气最大、最有出息的是桓温。桓温生来不凡,与众不同。这可以从他的出生、得名说起。古人给新生儿起名字,有个传统做法,就是取其降生时的有关人事为名,以资纪念。比如,小孩刚刚生下来,恰好有个朋友上门,就以这个朋友名字中的某个字来命名;或者有人送礼物来,就取此物为名。孔夫子的儿子叫孔鲤,就是因为他出生时,鲁昭公派人送来了一尾鲤鱼。桓温出生不久,东晋名臣温峤恰好上门拜访。温峤看到婴儿长得好,赞不绝口,又听了婴儿响亮有力的哭声,更加喜欢,赞叹说:“这小子以后是个英雄啊。”所以,桓温在这个世界遇到的第一个知音,或者说结识的第一个朋友,就是温峤。可惜温峤死得早,他去世那年,桓温才十八岁,还没有大显身手。不过,桓温一生都在用自己的名字,铭记这个难得的缘分,用自己的功业,实现温峤的预言。
桓温尺牍
桓温兄弟多人,在《世说新语》里留下痕迹的,也是比较重要的,有两个。一个是桓豁。成大事业,兄弟多很重要。单枪匹马奋斗,自然势单力薄,兄弟齐心协力,一个在这个州做太守,另一个在那个州领军执政,分兵把守,互相倚靠。桓豁在长江中游的江陵城做太守,把这座城池建造得非常漂亮。有一天,自鸣得意的太守带着手下去参观,展示美丽的新城,炫耀自己的政绩。他对手下说:“你们看这座江陵城建得怎么样?谁能用一句话形容这座新江陵城,我重重有赏。”《世说新语》中的原话很简洁:“若能目此城者,有赏。”“目”,就是评赏,也有广告、推广的意思。大画家兼文士顾恺之当时在他手下做事,就提了一个方案:“遥望层城,丹楼如霞。”意思是说,高高的城墙上,那新起的红色城楼,如同沐浴着霞光。桓豁十分满意,说话算话,当即赏给顾恺之两个丫鬟。
桓温的另一个弟弟桓冲,在桓温去世之后,他是桓氏的当家人。那时,桓温属意的继承人桓玄岁数还小,家事由这个叔叔掌管。桓冲为人很有个性。老话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大多数人穿衣服,恐怕都是喜新厌旧,桓冲与众不同,他最不喜欢穿新衣服。洗完澡,夫人把新衣服拿上来,他拒绝穿。夫人只好劝他:“旧衣服也是从新衣服过来的,新衣服不穿,怎么也变不成旧衣服。”他觉得有道理,才开始穿新衣。他娶琅邪王恬的女儿为妻,对这样一个喜故厌新的夫婿,王家大可以放心了。
庾翼尺牍
桓温的妻子是晋明帝的大女儿,也就是南康长公主。因为这层原因,桓温官拜驸马都尉,算得上皇亲国戚。桓温率军西征,平定了蜀地一个名叫成汉的小国。成汉国君李势长得非常漂亮的女儿,也就落入桓温手中,成为他的新宠。南康长公主得悉,很不高兴,带了刀,要去找李势女儿算账。到了李势女儿住的地方,只见那个女子正在临窗梳头,不紧不慢,一头乌发,更显得“姿貌端丽”。女子见了公主,不慌不忙,神色镇定。她表示作为亡国君主之女,被掳为妾,已经凄惨之极,不堪忍辱苟活,早想引颈就戮。她凄惋的言辞,楚楚动人的长相,不禁感动了南康长公主。公主扔掉手里的刀,抱住她说:“亲妹妹啊!我看到你都要喜欢你,何况我们家那个老东西呢?”《世说新语》说南康长公主“凶妒”,其实,公主不过是维护自己的权益罢了。她对成汉公主有这样审美欣赏的态度,不容易,可称为奇女子,配得上桓温。
桓温有三个女儿,分别嫁给太原王氏、琅邪王氏、陈郡殷氏,都是当时的世家大族。对桓温来说,儿女亲家不是随便结的,都有讲究。与世家大族联姻,是确认社会地位的手段,含有政治用意。不过,这里面还要细分,嫁女与娶媳明显不同。桓温有六个儿子,一直想娶个太原王氏的儿媳妇,托人去说,被拒绝了。最后对方勉强让步,说实在不行,给个面子,桓家可以嫁个女儿过来。世族与世族之间,也还有高低之分。
桓温临死前,拜托弟弟桓冲掌管桓家。桓温的嫡长子桓熙不服气,他看不起这个叔叔,认为桓氏家业应该由自己掌管。这个侄子谋划刺杀叔叔,结果被叔叔发现,没有得逞。桓冲宽容大量,饶他一命,只把他发放到比较偏远的长沙去任职。
桓温有六个儿子,大多敢作敢为,不同一般。“谢公最小偏怜女”,桓温最喜欢的是他的小儿子桓玄,这有点出人意料。桓玄排行老六,最小,也最能干,是桓温指定的接班人,桓温南郡公的爵位也传给了桓玄。桓玄并非桓温嫡子,而是马姓小妾所生,这事说出来,也着实有点出人意料。不管是性格脾气,还是胆略作为,桓玄都很像乃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后来,他建立桓楚政权,自封为王,桓温没敢做、没做成的事,他都做了,只是最后仍以败亡告终。从桓彝、桓温到桓玄,桓家三代英雄,一脉相承。
桓温六个儿子里,《世说新语》提到次数最多的,也就是故事最多的,就是这个桓玄。桓玄有个小名,叫做灵宝。看到这个名字,估计有不少人会联想到《大话西游》里的“至尊宝”。桓玄外号原本也是三个字,叫做“神灵宝”,代表的是桓家崇信天师道的背景。我甚至怀疑“至尊宝”是从“神灵宝”这里来的。桓温觉得三个字叫起来比较麻烦,就简化成“灵宝”二字。桓温死的时候,桓玄只有五岁,小小年纪,却很懂事。桓温下葬后,桓冲带着家人送别前来送葬的文武僚属,他指着众多僚属对桓玄说:“这些人可都是咱们桓家的老部下啊。”这五岁的小孩闻言,居然“应声恸哭,酸感傍人”,可见情商高,很小就通人情世故。桓冲特别喜欢这个侄子,待他比亲儿子还好。他经常指着自己的位子,对桓玄说:“这个位置迟早是你的。”桓玄成年后,桓冲果然把大权全部移交给他。
《世说新语》里还有很多桓玄的故事,本文的焦点是桓温,不宜赘述。再讲一小段吧。有个琅邪王氏家族的人,来拜访桓玄,桓玄招待他喝酒。杯中酒喝完,那人大喊:“温酒来!”桓玄坐在旁边暗自落泪。这是因为“温”字犯了桓玄的家讳,客人没有反应过来,还追问他怎么了,他不便明说,怕扫了客人的兴,只是暗暗伤心。在一般人印象中,桓玄好勇斗狠,这段故事说明关键时刻他也能忍,大丈夫能屈能伸。元兴二年(403)十一月,桓玄代晋称帝,建立桓楚政权,追封父亲桓温为宣武皇帝。今天读《世说新语》有一个难处,同一个人,往往有许多个称呼。比如桓温又叫桓宣武,这是桓玄追加给他的帝号,如果桓楚政权延续几代,说不定桓温还会被追称为“桓太祖”。不同的称呼,体现不同的立场,代表不同的叙述态度。
桓温第三子桓歆,《世说新语》里也有他的故事。那时的世族子弟,常常跟在父兄旁边,见习如何做事,如何待人接物,正是所谓身教过于言传。桓歆小时候跟在父亲旁边,学习父亲处事待人。当时桓温在荆州的时候,正竭力收买人心,企图以德服人,“德被江汉”。他不仅爱民如子,对自己的手下也格外好。手下犯了错误要受罚,吃棍子,桓温就会交代:“下手轻一些,再轻一些。”所以责罚往往做做样子,流于形式。桓歆不解,就将此事报告桓温:“父亲,他们犯了事,应该打屁股的!可是,我看他们根本就没打,板子都没有挨到屁股上。”桓温笑笑:“这是我下令这么做的。”子女就是这样在父兄身边成长起来的。
除了桓温的父亲、兄弟、子女之外,他的侄子也相当有名气。同辈家族中人,包括自己的子侄辈,也称作群从兄弟。桓温有个侄子叫桓石虔,外号“桓镇恶”,一看就是很凶的人。事实上,桓石虔是个威贯三军的猛将。桓温第三次北伐,遭遇枋头大败,桓冲被敌军围困。桓温对桓石虔说:“你叔叔被敌人包围了,赶快去救他!”桓石虔带着一些手下,冲入重围,把桓冲救了出来,顿时三军叹服,勇名传扬千里。当时民间甚至有这样的传说:只要喊桓镇恶的名字,就算得了疟疾,也很快会好。疟疾鬼都怕他,凡夫俗子更不用说了。
桓温有个侄女嫁给新野庾氏,这个庾家参预造反,后来被桓温收拾了。桓温打算大开杀戒,这侄女担心自己的丈夫被株连,上门来求桓温。把门的不放她进去,她非常凶,怒斥把门的:“是何小人!这是我伯父家,你凭什么拦我,不放我进去!”说着就冲进去了。她在桓温屋里大哭大闹说:“我丈夫的脚比常人还短三寸,怎么可能造反呢?”给她这么一闹,桓温只好答应饶过这个侄女婿。看这侄女的气概,大有兵家女的遗传。
《世说新语》中记载,桓温有个孙子叫桓亮,在长沙作乱,后来也被杀了。再往下,就不在《世说新语》范围内了。总之,《世说新语》中呈现的桓温家族亲人圈,相当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