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营利组织社会影响力的提升

2017-09-16刘蕾陈绅

至爱 2017年7期
关键词:非营利影响力公益

文|刘蕾 陈绅

非营利组织社会影响力的提升

文|刘蕾 陈绅

本文将非营利组织影响力提升的困境一一进行说明,并从开展项目提供服务,增进公共利益;突破思维范式,创新目标设定模式;优化项目开发模式,提升资金筹措能力;吸引行业人才,建设专业化队伍;倡导完善政策与法律,提高社会认知等5个方面论述了非营利组织提升社会影响力的具体策略。

非营利组织;社会影响力;非营利组织困境;非营利组织人才

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社会影响力既意味着践行使命、解决社会问题成就感,收获用以支持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财务回报,又代表着能够提升组织能力、社会公信度的社会评价。

非营利组织对于社会影响力的追求是正当且必须的: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公民权利意识的高涨,非营利组织越来越成为公民表达诉求、追求公共利益、参与政治事务的重要平台,为了更好地贯彻使命、实现目标,非营利组织必须不断自我成长;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在社会治理问题上,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边界日益模糊,产生于社会领域内的非营利组织在资金效率、服务质量和责信监督方面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强调社会影响力的提升是回应这些问题的良好策 略。

非营利组织社会影响力提升的困境

1. 战略目标不清晰

非营利组织是围绕着使命和战略行动的社会主体,其合法性提升的前提在于认真贯彻使命要求,在社会上创造价值、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从而得到公众认可与支持。然而,许多非营利组织无法兼顾理想与现实,在战略目标问题上含糊不清:一种情况是没有明确的战略规划,较为被动地接受捐款和政府拨款,单调地运作现有的项目,未能明晰组织的下一步发展目标何在;另一种情况是,虽然制定了名义上的战略目标,但战略过于远大、目标过于空虚,无法真正付诸于实践,或者战略目标过于抽象化,难以分解成阶段性、部门性的指导方针,无从实施。战略制定与非营利组织的决策机构息息相关,无法清晰、明确地表达战略目标,往往也意味着决策层的形同虚设。

2. 对财务回报的错误认识

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标,但这绝不说明非营利组织不能通过合法正当的手段营利。事实上,采取商业化的手段对项目进行运作,销售特定的服务或产品,是维持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如今许多非营利组织在实际运作中陷入了思维逻辑的误区,对商业手段十分警惕乃至抗拒,固执信守着非营利组织应当与财务回报绝缘。这是阻碍非营利组织扩大社会影响力、增强社会公信力的不利条 件。

3. 组织能力有待提升

制约非营利组织社会影响力提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于组织自身能力的低下。随着现代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化,社会、市场与政府的边界在公共治理视域内已经渐渐模糊,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也越来越与诸多因素关联耦合,组织的存续与自身的能力建设之间的关系已经无法割裂。非营利组织在问题发现、项目开发、资金筹措、公信力建设等方面能力的缺乏,在内部治理机制方面的缺陷,俨然成为制约组织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4. 缺乏专业型人才

专业型人才的缺乏,也导致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影响力无法得到拓展。然而非营利组织薪资待遇、福利政策和发展前景与工作性质之间的不匹配,催生了非营利组织相关岗位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弱势。同时,我国非营利事业尚处于初级阶段,高校和职业教育培养非营利事业人才的意识并不成熟,从供给侧上制约了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非营利组织社会影响力的提升策略

1. 开展项目提供服务,增进公共利益

社会影响力立足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融合价值之上,非营利组织提升社会影响力的最核心策略就是做好该做的事,通过开展项目、提供社会服务,为社会公共利益做出贡献。在此期间,组织应当特别注意的是实现融合价值的平衡,即兼顾经济回报、社会和环境价值,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 突破思维范式,创新目标设定模式

从国内外成熟的非营利组织的行为经验来看,明确一致的核心目标、可分解的战略是组织发展的活动主线。但在大多数时候,我国的中小型非营利组织常常难以把握重点,战略目标多而繁杂、无法集中资源实现目标,以至于制定的战略目标难以用于指导实践,而组织的大量精力和资源都浪费在了不必要的事情上。

此时,简化思维非常重要。可以将组织复杂的目标组合变成“一个核心+几个灵活的概念”,即有一个核心目标,再分散出几个灵活的、可供现实情况变化而替换的目标,然后制定灵活的执行方案。这是在社会与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强组织活动效率、一步步实现组织使命和愿景的优秀策略:专注于核心,能够保证行为不偏离组织的发展路线;几个灵活的概念有助于组织适时地调整方向,适应不断演变的现实环境和挑战。

3. 优化项目开发模式,提升资金筹措能力

我国绝大部分社会组织的资金筹措能力都不高,尤其在资金流速加快、市场和社会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提升筹资能力,是非营利组织争夺资源、获得竞争优势地位的基本保障。

筹措资金的前提是项目开发。项目开发包含项目策划、发掘、论证、包装、推介、开发、运营等一系列过程,非营利组织必须对每一个过程和环节都有足够的了解,并且掌握项目开发的技巧。成功的项目注重参与、创新和可持续性,足够吸引眼球,又能够实现自给自足。例如著名公益项目“一个鸡蛋的暴走”,重视捐赠者的参与感和互动性,创新地从运动和社交入手,撬动社会资本,借助人际网络和口碑效应进行宣传,最终大获成功。此外,项目的开发还要注意派生的服务或产品的质量问题,单纯的爱心不足以为非营利组织的成长提供动力。如日本的天鹅面包坊,虽然是一个帮助残障人群实现就业、获得尊严的公益项目,但不打“爱心牌”,而是专注于提升面包的口感和品质,坚持以质量取胜。由于高品质的面包、定制化的口味,天鹅面包坊的口碑迅速提升,真正实现了“不靠爱心存活”的目标。

4. 吸引行业人才,建设专业化队伍

有人认为,现今社会,一提公益与慈善,大家都习惯性、简单地将其看作是个“一味奉献”的行业,这给许多有志于公益慈善事业,但又想得到体面薪酬的商业人才带来了两难抉择。在未来的发展中,非营利组织应当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稳定提高行业就业人员的待遇水平。在保证坚持使命与愿景的前提下,应让公益行业就职普遍化,吸引更多人才进入公益领域发挥力量。

此外,非营利组织还应当与政府、高校积极合作,在高校倡导并建设公益事业培养机制,为公益事业相关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和培训的机会,铺设“从学校链接社会”的一站式公益人才输送途径,为公益事业和非营利组织管理创造更丰富的人力资源。

5. 倡导完善政策与法律,提高社会认知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以及法律法规的引导与规范,非营利组织社会影响力的提升,也必须在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进行。然而,社会影响力投资的概念和活动方才兴起,现阶段我国的政策和法规在此方面重视不足,非营利组织应当更为主动地倡导有关部门加强扶持与引导,以提升组织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公益价值辐射能力。

另一方面,社会公众的评价是非营利组织社会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社会对非营利组织、公益事业从业人员的宣传,鼓励公众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增强非营利组织的行为合法性,并为组织未来的服务行为和项目活动的正常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本文系基金项目:国家教育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基于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提升的社会支持体系”研究 (项目编号:CIA150190)阶段性成果。

作者刘蕾系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中国人民大学与瑞士国家高级公共管理学院

联合培养博士 ;

作者陈绅系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非营利影响力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非营利组织为有需要的人量身定做衣服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台湾城市更新中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启示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营利性与非营利”不能再混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