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当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问题与要点

2017-09-15赵天魁朱英杰

魅力中国 2017年24期
关键词:建设问题海绵城市要点

赵天魁 朱英杰

摘要: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降水时,利用一些绿化植物的保水功能和蓄水池等收集雨水,实现放内涝及蓄水抗旱等功能。从而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与城市内涝之间的矛盾,并助力于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构建海绵城市的经济效益不可小觑。海绵城市建设非常注重对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相比于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海绵城市建设在劳动力成本上又有了一大突破,调蓄设施往往与城市既有的绿地、园林、景观水体等相结合,“净增成本”减少。倘若海绵城市概念能够得以广泛实施,必然是现代社会的一大生态革命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问题;要点

一、海绵城市建设背景

由于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飞速进步,城市数量的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张,带来了许多盲目扩张的弊端,出现了城市内涝频发、河流污染加剧、洁净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如2012年的北京“7.21”特大暴雨事件、2016年的武汉“6.1”内涝事件等。无不引发了人们对城市建设与环境破坏的深刻思考。“海绵城市”这一概念的产生源于学术界习惯用“海绵”来比喻城市的某种吸附功能。例如,在早期,来自澳大利亚的人口研究学者布吉(Budge)就曾应用海绵来比喻城市对人口的吸附现象,如今,“海绵城市”这一概念更多的是指城市在调节环境气候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能够像海绵一样具有很强缓冲和储蓄的能力。在降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而在干燥环境需要水时又能够提供出将蓄存的水资源,进而能够让城市具有一定的雨涝调蓄能力。20世纪90年代,如美国就提出低影响开发理念并在美国马里兰州开始试点实施,主要是依靠源头分散的小型控制设施、生物滞留设施、屋顶绿化、植被浅沟、利用雨水等措施来维持城市内的自然水文功能,来尽可能维持城市开发前本地原有的水文条件,控制洪峰流量、径流流量,减少城市内的污染排放,实现已开发区域的可持续水循环

二、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以保护城市生态系统为前提

在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中积极考虑水资源及生态环境问题,在海绵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而做到最大限度地保护城市生态系统。及时吸纳降水补给地下水,将水资源的管理与利用问题放在重要的地位不仅为城市储备水源并且有效防治城市的洪涝灾害。

(二)要完善相关法律法律制度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工作需要切实结合城市的基础自然地理情况进行考察分析,不仅仅是地貌、降雨量等,还包括一些相应的如绿色街道、蓄水池、雨水花园等等有海绵作用的城市绿色设施并充分了解,现有的文件并不具有强制效力,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结合本地区并建设相应方案,形成针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法律体系,需要构建完备的水资源法律和政策体系,才能保证实现城市发展和自然协调发展,保证海绵城市建设的维护和实施,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所以有必要出台强制性的政策法律以促进低冲击开发的实施,并且规范管理利用。这里不仅仅包括对管理者和使用者的条例,还应包括对开发商和所有业主的管制条例,并且对设计工程师还有项目规划师都有相应的设计要求条例体现。同时,也要有与之相对应的奖励激励政策体现在经济上。对于市政工程和开发建设项目,为了鼓励工程技术的研发和使用可采用财政专项资金补贴等形式来实现。

(三)融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之中

智慧城市就是城市发展智慧化,体现的是是未来的城市形态。依靠智慧推动城市发展,综合监控城市的地下管廊能做到及时发现城市的排水状况并及时启动人工强排设施,消除城市积水,避免洪涝灾害的发生。

(四)多考虑南北方的自然环境差异

由于南北方城市建设有很大差异,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切实分析南北方城市开发的着重点并充分结合城市的地理环境因素。北方城市的降雨量不大但是蒸发量却很大,建设海绵城市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就是储存更多的降水并能及时地加以再利用。而我国的南方城市由于河流湖泊眾多所以在雨季的降雨量都比较大,降水储存量远大于排水量,容易造成了地表径流就会诱发城市内涝。

(五)施工管理难度大

施工是海绵城市建设最后也是从理论到实践最重要的一步,这个过程往往会出现许多问题。如作业人员文化水平不高体会不到施工图的内在含义,加之海绵体的修建难度不大,在施工时容易掉以轻心,所以施工质量相当马虎,也就必然导致最后的建设成果与设计者的初衷有所出入。一些不负责任的包工头,为降低成本牟取个人私利,甚至偷换重要的海绵材料构件,如此一来,这些所谓的海绵体工程也就徒有其表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是:分散控制、源头治理,那么在一个低冲击开发区域内必将零星的分布着数量巨大的海绵工程,其管理难度大,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那么将难以发挥各海绵体应有的功能与作用。

三、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对策

(一)结合自身实际,完善相关法律政策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相关法律方针来保驾护航。每个城市应在国家法律方针的基础上,结合本身的实际情况,完善相关的法律方针。

(二)地方政府统筹和谐,构成工作统一

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职责,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安排领导,统筹和谐各有关部分,将海绵城市建设的工作实绩列入部分效益评估中,清楚权属职责,强化工作职责追查标准。

(三)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加快科研创新力度

海绵城市这一理念,国际上被称为低影响开发体系,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许多值得学习学习的事例。海绵城市的推行,需要政府加大科技扶持力度,鼓励高校、科研机构、高新企业进行科研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和技能储备,赶快完善海绵城市建设技能体系。

(四)把握一手数据,量体裁衣科学规划

各地应在对第一手水文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的基础上,总结考虑自然地理条件、排水设备现状、经济发展水对等要素,量体裁衣出台针对性的辅导意见和建设规范;坚持规划先行,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要求,体系地融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之中,添加规划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阐述了海绵城市背景并探讨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正确认识海绵城市对我们的意义,要求我们建立规范的制度体系合理的管理制度并充分认识自然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可以促进海绵城市的发展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袁弘等.“海绵城市”理论与实际[J].城市规划,2015,39(6):26-36.

[2]仇保兴.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给水排水,2015(3):1-6.

[3]孙思雨.浅谈海绵城市发展现状[J].环球人文地理,2016(18):18-23.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设问题海绵城市要点
A Teaching Plan —— How to Write a Summary of an Exposition
书写要点(十)
书写要点
对县级综合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建设问题的分析研究
对商业银行风险管控体系建设问题的分析研究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
轻灵中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