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2017-09-15胡晓菲李滨

魅力中国 2017年24期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对策

胡晓菲 李滨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地大力推进,其呈现出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使业界逐渐认识到海绵城市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使海绵城市建设能够可持续性、常态化地健康发展。如何全面完善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制度;如何充分体现技术支撑作用;如何保障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性和如何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切实维护公众利益等方面问题。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对策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越来越关注。然而在海绵城市建设当中,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这些问题很多都需要由专业的科研人员进行解决和处理,才能有效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的质量。文中针对海绵城市建设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并提出了解决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一、海绵城市的意义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雨季都在夏季,防汛防涝自然成了各地当局和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在过去,城市雨水管理的主要思想和理念是“以排为主”,与传统的城市对于雨水管理的理念相比,一方面,海绵城市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思想对于雨水管理的拘束,尽可能多的吸收纳尽水资源,为城市所用,极大的保护了水资源和城市生态系统,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回用、下渗、净化、滞蓄,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通过减少径流系数的方式,使较大降雨量得到就地吸纳,降低城市内涝的影响,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海绵城市建设非常注重对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大大减少了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大幅减少水环境污染治理费用,降低城市内涝造成的巨额损失,从而变相地增加了城市的经济效益。

二、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究

(一)海绵城市建设当中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力度不够

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话题依然比较新颖,其相关建设理论依然立于初步探究阶段,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时就会暴露出很多让人难以预料的问题,急需解决。同时,与海绵城市建设有关的政策法规也需要伴随着海绵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不断进行归纳、探究与调整。如果没有国家政策法规的扶持,那么海绵城市建设就会缺乏标准化、体系化的规定,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无法可依的现状,使得城市建设混乱不堪,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基于建设海绵城市的科技研发严重滞后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国家近些年来提出的一个比较新颖的理念,作为一个新生事物,需要进行大量的研发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减少建设过程中的未知风险。但是,目前由于我国科技水平落后,基于建设海绵城市的科技研发迟迟不能步入正轨,对其科技研发人力、物力的投入有相对较少。在此过程中,人才的短缺、技术的不足都会影响科技研发的成果和水平。由此可见,我国基于建设海绵城市的科技研发工作的路还很长。

三、海绵城市建设中相关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及其应用原则

(1)技术适应性。各城市在进行规划设计前,应先开展场地技术适应性专题研究,综合分析土地利用性质、降雨规律、地形地貌、径流雨水水质特征、排水防涝标准和经济社会条件等关键因素对技术适应性的影响程度,进而划分技术适应性优先等级,为后期技术设施的合理选择提供重要依据。(2)技术创新性。鼓励适合不同区域特点、场地条件或解决不同关键问题的技术产品研发或专利申请,同时也鼓励开展针对不同技术设施的设计参数、材料选型、填料配比等基础性研究工作,提高技术适应性和实用性。(3)技术科学性。设施或产品的选择以及系统技术路线的针对性上。一些规划设计人员常常以市场上相关产品为设计出发点,被产品“绑架”,或盲目地采用新技术、新产品,并未因地制宜地考虑。因此,应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灵活应用各类单项设施及其组合,优化设计,并以排水分区为基础,合理衔接红线内外城市用地和协同场地内外控制设施,实现区域整体达标。

(二)强化宣传,使人们意识到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雨水对城市的影响,因此加大其宣传力度,使人们了解到相关的基础知识,意识到海绵城市建设对于城市生态的重要性,这对于提升海绵城市建设质量至关重要。一旦,每个人都拥有保护雨水资源的认知,强化海绵城市建设的力度,那么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进程将会得到质的提升。

(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研水平

海绵城市在我国的发展还任重道远,国家应该加大刊其资金投人力度,加强政府补贴,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光进技术的研发。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但也不要盲目引进,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避免国外引进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技术在我国“水土不服”的现象。最后,建立示范性海绵城市工程,为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树立标杆,最大程度的保障城市生态安全。

(四)大量制定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法规

因为现在所发布的通知类文件并不具备强制法律效力,出台强制性的政策法规以促进海绵城市开发的实施。在制定强制性政策法规的同时,也需要制定一些对应的激励政策。在符合考核指标,项目预期的基础上,给予经济上的政策支持。

(五)因地制宜,统筹兼顾

①各个城市的区域位置、水文特点以及气象条件等因素存在较大的差异,规划控制目标也就有一定的差别,要结合城市实际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做好整体城市规划与建设,控制商业用房建设数量,逐步加大城市绿地面积,确保城市海绵体充足;②城市要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实际,做好整体规划和建设,减少商业用房的建设,不断的增加城市绿地诸如小公园、湿度面积。保障城市有充足的海绵体可以对雨水进行吸收,增强土地的渗透能力,实现雨水的再回收和再利用;③优化管理体制,将低影响开发进行工作结构分解,分解为规划、设计与建设、运营管理三个阶段进行分工责任制,避免发生各职能部门推脱责任的现象。

结语

建设海绵城市,具有防治水环境污染、节约水资源、治理城市内涝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对海绵城市的建设予以充分重视,对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难点问题,要积极思考,主动协调解决,才能促进海绵城市的发展。

參考文献

[1]张旭.建设海绵城市理论及难点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6(4):56-58.

[2]邱睿.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关键点分析[J].现代园艺.2016(6):12-14.endprint

猜你喜欢

海绵城市建设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寒露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