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论语》,架设师生心桥

2017-09-15朱磊

课外语文·下 2017年8期
关键词:论语

朱磊

【摘要】宽容能使学生内心受到感化,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设起心桥,促进教师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当然,宽容不是姑息放纵,作为教师应该做到:原则问题不让步,是非面前不糊涂。对于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尚未成熟却自以为是的另类学生,教师对他们多一些微笑,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关心,少一些约束,他们就会多一点自尊,多一点自信。

【关键词】《论语》;师生心桥;读书心得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感头疼的是那些“另类”学生:他们学习成绩中上水平;他们调皮,想法独特;他们爱抓住老师的“小辫子”较真。我曾经以“另类学生”为现代教师的最大烦恼,通读《论语》,才知道孔子的学生宰我就是这样一位“另类学生”,而孔子引导“另类学生”宰我的教育方法虽时隔两千多年,仍然给我以启迪。

一、以大愤怒对待小违纪

(一)《论语》中孔子教学实录

宰我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

(二)读书心得

学生宰我大白天睡觉,孔子除了斥责他“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墙不可圬也”之外,还发出了关于认识一个人的感慨(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读遍《论语》,这大概是温文尔雅的孔圣人最动肝火的一次震怒了。这也让很多治《论语》的学者为难:何以孔子这样一个谦谦君子竟然破口大骂学生是“垃圾”?(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不少学者拼命为孔老夫子打圆场,其实大可不必为圣人讳,这应该正是孔子善为人师之所在。

孔子为何愤怒?其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因此,孔夫子是很珍惜时间的,可惜宰我没有做到。其二,孔子在学习上极其讲究“诚心”。孔子曾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伦语·八佾》)宰我“昼寝”的事例,说明的正是他对待学习的心不在焉。当然,宰我有心不在焉的资格,《论语·先进》中说宰我擅长言语辞令,《史记·孔子世家》载楚国令尹子西与楚王的对话里也说楚国的官员没有比得上宰我的,可见宰我是很有学识和能力的。然而宰我却把聪明的脑筋用在了投机取巧上,难怪孔子要对宰我的小违纪大发雷霆了。

二、以大原则对待小聪明

(一)《论语》中孔子教学实录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论语·雍也》)

(二)读书心得

在这里,宰我又自作聪明地给老师下了一个圈套:老师啊老师,你成天教我们仁义道德,要是有人跟我们说,井里面有仁义道德,我们是不是该跳进去淹死啊?

这个圈套其实不小:如果孔子说要跳下去,那么孔夫子就是一个“大傻帽”,为了所谓的“仁”,自个的命都不要了;如果孔夫子说不跳下去,那么他就是一个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了。从这里也不难看出,“另类学生”的特点就是能够耍小聪明给老师出难题,而且这样的难题,老师是非回答不可的,如果不回答,你就会被学生轻视。

孔子何等高明,他轻描淡写地说:“明明知道井里是没仁义的,怎么能这样提问题呢?(何为其然也?)”这轻轻地反问,轻易地拆除了宰我问题存在的前提。接着又义正词严地说:“君子可能会一时被你耍弄,但不会永远被你陷害,可能一时被你欺骗,但绝对不会永远被你愚弄。”(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孔夫子的言外之意是说:君子嘛,要能明辨是非,井里面有人落水的话,救是应该救的。追求仁义的君子虽然事事尽量达到仁的境界,但是仁者不会愚笨到让自己也葬身其中的地步。

显然,要回应“另类学生”的挑战,只有跳出他们自以为是的“小框框”,用“大原则”对付他们的“小聪明”,才能让他们“相形见绌”,明白自己的局限所在,感觉到自己的“小”,体味到老师的“大”,才会回头仔细思索、回味而有所心得。孔子正是这样做的。

三、以大宽恕对待小标新

(一)《论语》中孔子教学实录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

(二)读书心得

仅仅一个“栗”字,宰我就联想出“使民战栗”,丰富的想象力确实让人折服。但在孔夫子看来,这岂非妖言惑众?我们知道孔子认为人类社会的黄金时代就是周,那个时代的仁义道德是体现最完美的。如今宰我说周的祭祀是“使民战栗”,简直逼近法家的薄情寡义,直接挑战孔子学说的底线了。所以孔子他直接抛出一句:“既往不咎!”——已经过去的事情,还说它干什么呢?别追究了。

让我奇怪的是,面对“另类学生”这样有点“走歪道”的学术标新,孔子没有像“昼寝”时那样说宰我是“朽木不可雕也”,也没有像“宰我问仁”那样义正词严地说“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仅仅是说了一句“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是孔子的宽容。

宽容能使学生内心受到感化,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设起心桥,促进教师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当然,宽容不是姑息放纵,作为教师应该做到:原则问题不让步,是非面前不糊涂。对于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尚未成熟却自以为是的另类学生,教师对他们多一些微笑,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关心,少一些约束,他们就会多一点自尊,多一点自信。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点点读《论语》
点点读《论语》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
点点读《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