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揣摩文学作品中的精彩细节例谈

2017-09-15汤凤珍

课外语文·下 2017年8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细节方法

汤凤珍

【摘要】谨以《孔乙己》为例,用扣作品主旨、人物形象或具体语境等方法来揣摩文学作品中的精彩细节,答案容易一箭中的,方法简单明了,学生易学乐学。

【关键词】文学作品;细节;揣摩;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如何揣摩文学作品中的精彩细节?这是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教会学生的一个重要的阅读理解能力问题。

何谓细节?就是细节描写。它是文学作品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是文学作品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以细微的描写方式表现出来。细节描写看似闲笔,其实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因此,学会揣摩文学作品中的精彩细节,意义十分重大。

现谨以《孔乙己》为例,谈谈如何揣摩文学作品中的精彩细节。

一、读透文本,紧扣主题

细节描写是为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服务的。因此,我们在启迪学生如何揣摩文学作品中的精彩细节的时候,必须教会学生要紧扣作品的主题去揣摩。而主题要扣得准,读透文本是根本。

如何读透文本,正确找出主题?常用的方法就是厚本读薄。所谓“厚本读薄”,就是“在所阅读的文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作品深处的东西,然后把其他一切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将自己诱离要点的东西统统抛掉”。

如《孔乙己》一文,学生在读透文本后,对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作了基本把握后,再据此对文学作品中的精彩细节深入揣摩,便可以循法而入,破法而出,游走自如了。

如对《孔乙己》三次肖像描写的精彩细节揣摩分析:

第一次:“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第二次:当酒客指证孔乙己“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时,“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当酒客取笑他“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第三次:“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第一次细节描写的揣摩,须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的就是“长衫”这个细节特征,因为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但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样就活画出一个穷困潦倒又自命清高、死要面子、饱受凌辱摧残又自命清高的旧知识分子的悲剧形象。

第二次细节描写的揣摩,则要抓住动作和神态的细节,如“涨红了脸”“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突出了孔乙己盲目清高、又迂腐自尊,穷困潦倒、但仍以读书识字为荣,死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念。“捞”显示了问话人的嘲弄尖酸刻薄,“笼”则说明其面色转变之快,一下子击中了孔乙己最深重的要害,“灰色”说明其内心痛苦至极,这样,一个深受科举之害的封建社会下层读书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第三次细节描写的揣摩,则应引导学生抓住其面色由“青白”到“黑瘦”以及由“长衫”到“破夹袄”这两个典型细节的极大变化,紧扣作品主旨内涵,便容易推断出此时的孔乙己,不但肉体上深受伤害、精神上彻底坍塌,而且预示着悲剧结局即将来临。

这样归纳答案要点,因紧扣了作品主题,答案就显得主旨鲜明,思路清楚,确是容易得高分的良策。

二、紧扣人物形象去揣摩

因为细节描写是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的,因此我们在启迪学生揣摩文学作品中的精彩细节的时候,必须教会学生要紧紧围绕人物形象或人物性格特点去揣摩,这样会使答案一语中的,命中率高。

如《孔乙己》中有几处关于动作的细节描写很生动传神,如何引导学生透过这些细节描写来分析其性格特点,进而揣摩品析其细节描写的精彩?

下面谨以孔乙己两次交钱买酒的动作为例进行揣摩玩味:

第一次:“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

第二次:“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揣摩分析:

第一次动作描写,其细节的精彩之处在于“排”字。可让学生模拟一下“排”这个细节,就不难想象和领悟:当孔乙己把九文大钱一文一文的排在柜台上时,他是多么的自尊、自豪、自得。生活虽然穷困潦倒,甚至沦落到偷窃度日,但他仍不拖欠酒钱。这个细节也折射出孔乙己这个人物性格中积极的一面。

第二次动作描写,其细节的精彩之处在于不仅一个“摸”字,还有一个特定的环境描写细节——“破衣袋”,以及关于买酒的钱的数目的细微交代。

一个“摸”字,既点明了孔乙己的贫困潦倒,也描绘出孔乙己拿钱的困难。从“排”到“摸”两个动作的前后对比,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每况愈下的悲惨生活;而“破衣袋”这个细节,则是从衣着来表现他的极度的穷困潦倒;钱的数目方面,则从前次的“九文”,急剧下降到本次的“四文”,更是细腻地描画出孔乙己经济状况的急转直下,穷困不堪。

这样的细节描写,活画出孔乙己这样一个穷困潦倒、迂腐麻木、好吃懒做、自命清高却又不失良善本性的封建社会旧知识分子的可悲形象。

如此紧扣作品人物形象去揣摩细节描写的精彩,就显得观点鲜明突出,分析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三、紧扣具体语境去揣摩

细节描写除了对凸显作品主题、塑造人物性格有重大作用,它还对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揣摩文学作品的细节精彩的时候,就一定要重视引导学生紧扣语境去揣摩。如《孔乙己》最后一段的细节描写:

中秋过后……也须穿上棉袄了……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地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辨,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本段细节描写,如何紧扣其具体语境去揣摩?试品析如下:

本段语言描写,还辅以环境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具体语境,这就使得其细节描写的内涵异常丰富:

其环境描写,那晚秋的凉意,更给孔乙己的末路增加一丝悲凉的气氛,也推动故事情节达到了高潮,同时也预示了孔乙己悲惨的结局。

其肖像描写,“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其外貌较之前已发生了可怕的变化,说明他已贫病交加、潦倒不堪。

其动作神态描写,“在柜台对了门槛坐着”,“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着”,“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说明他已临绝境、濒于死亡,失去一切可以生存下去的条件了,同时也预示其悲惨结局必将很快来临。

品细节,悟人生,文学作品精彩细节的揣摩何尝不是一样的道理?采用紧扣作品主旨、人物形象或具体语境的方法来揣摩其细节描写之精彩内涵,答案容易一箭中的,方法简单明了,学生易学乐学,学习效益高,很值得效法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滕延红.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J].文学教育(上),2012(2).

[3]劉晓霞.莲开千叶,瓣瓣入微——从描写的角度来谈作文技巧[J].高中生学习(高一版),2011(10).

[4]兰芳.浅析现实主义文学《热爱生命》中的细节描写[J].金田,2014(9).

(编辑:马梦杰)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细节方法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