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兰香》中的宴饮描写分析

2017-09-15樊婧泽

课外语文·下 2017年8期

【摘要】本文以《林兰香》中的“中和日助款良朋 寒食节怜伤孝女”(第十八回)为例,从文化内涵、叙事特點、人物关系以及人物形象等方面,对《林兰香》中出现的宴饮描写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林兰香;宴饮描写;叙事特点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林兰香》作为一本承《金瓶梅词话》和启《红楼梦》的明清世情小说,较前者的“俗”更为雅致,较后者的“雅”稍显直白。此篇小说通过耿家家主耿朗与其总共六位妻妾的矛盾纠缠,成功地塑造了六个个性各异的女性形象,并借此反映了一个世袭家族的盛衰史。

受到《金瓶梅词话》的影响,《林兰香》有着明显的市井化、世俗化倾向。在事无巨细又琐碎的家庭生活描写中,宴饮场面出现的次数十分频繁,为还原明清之际真实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一、《林兰香》第十八回中的宴饮描写

(一)《林兰香》第十八回中宴饮描写的特点

1.市井化气息浓重

第十八回中的前两次宴饮描写注重体现酒宴的市井化。在元宵酒宴上,即使耿家是世袭贵族人家,但府中侍女仍能“弹口琴,抓子儿,猜灯谜,请姑娘”,仆童仍可“打太平鼓,唱踏灯词,点爆竹,放空钟”。这些在明代初年仅能在民间流行,无法登上大雅之堂的民间庆祝活动,如今均出现在元宵宴饮之上,体现了宴饮描写的市井化倾向。这与明代商人阶级的突然崛起,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不无关系。

2.富贵人家中的享乐主义明显

在《林兰香》的第十八回里,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元宵筵席的辉煌场面,且即使是好友小聚之宴,也是十分讲究。仅是三人的早餐,就有两羹、两饭、若干佳肴,且包含鹿尾、蟹黄等名贵食材。所有的饮食、美酒、玩乐安排全凭一时兴起,以满足个人的各种欲望和需求为准。

3.宴饮和节日的双向关系

在《林兰香》中,宴饮和节日的关系是双向的,有些宴饮是因节日而起,但有些时候宴饮便附属于节日。各种节日只不过是主人公设立宴饮的名头,节日在这种情况下便处在了从属地位,为宴饮服务。在第十八回中,元宵佳节的家宴可以算是前者,因为家中的老夫人仍在宴中,这也就表明了此次宴饮的功能仍是家宴。然而之后耿朗提出了“明日中和节”的缘由来邀请二位留宿畅饮,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否庆祝“中和节”并不重要,耿朗是想继续与友人共享宴饮才是真正目的。

(二)《林兰香》第十八回宴饮描写的文化内涵

1.食文化

《林兰香》第十八回有较多的饮食描写,其主要特点是精致、讲究,有一种宫廷风味。午后三人小酌时的下酒菜便体现了这点,配着美酒共同出现的是“真定凤栖梨,安邑骈白枣,西域玳瑁壳,南省赭虬珠,宜都柑,华林栗,五敛子,橄榄糖等果”,这一方面表现出对客人的敬重,另一方面能够看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餐桌上食用全国范围内的食材已经成为可能。

另外在《林兰香》中出现的食俗便是“以四为贵”。在第十八回出现的所有菜品均以四道或者八道的形式出现。早餐预备了四样各色点心,午餐预备了四种美酒和八种鲜果,晚餐准备的是八道珍味,体现了独特的饮食风俗。

2.酒文化

首先从酒的种类来看,《林兰香》中宴饮美酒十分丰富,光是在第十八回中就出现了四类:绛雪春、玉露春、竹叶春、梨花春。准备各种各样的酒,能显现出主人的热情好客。

还需要注意的是第十八回中的酒均出现了“春”字,此处的竹叶春和后文中出现的竹叶酒应是同一种酒,以春为名可能是和饮酒的时间相呼应。二月初二正是初春,以“春”入酒名体现了对冰雪逐渐消融的期盼和向往。

3.宴饮活动文化

宴饮活动种类十分繁多,均能达到助兴的效果,且有一定的节日色彩。例如元宵佳节自然是以吃灯酒为重,席间有歌女吹弹乐器,舞女翩翩起舞。而三人共酌的宴饮,是随着三人在府中的游行路线决定的。而最为出彩的宴饮活动,则是公明达抚琴、季狸舞剑的场面。

二、《林兰香》第十八回宴饮描写分析——从叙事的角度

(一)叙事功能——连接各个情节,推动情节发展

《林兰香》中的宴饮描写并不是随意安排,而是经过作者精心设置的。宴饮的描写成了小说中的情节枢纽,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抑或是埋下伏笔,与后文交相辉映。

在友人宴饮的后半部分,季狸的舞剑和公明达的抚琴是明显的情节枢纽。当公明达、季狸令取琴、剑来时,侍女早已备好。在两位友人尽兴之后,耿朗指出此琴此剑是二娘所收藏的,如今赠予两位友人。这段情节和第五十三回相互呼应。当二娘燕梦卿已去世,公明、季二人再度来访,偶然得知当年赠予的琴剑原是古时名器,两位好友将宝剑与古琴归还正主。一前一后的赠琴、还琴描写,时间跨度极大,可以说是在故事结构完整性方面起着巨大作用。

(二)叙事风格

1.描摹细致

《林兰香》作为一本世情小说,对宴饮的描写更加精致细腻。例如在第十八回中出现的第二次友人相聚宴会,作者对食物与美酒的状貌、名称、产地、搭配均进行了细致地描写。而相比之下,其余类型小说在宴饮描写上就略显简单。例如在《水浒传》中的宴饮描写,仅仅涉及了“牛肉”与“酒”这两个主要意象,对肉和酒的种类和详细信息并没有过多说明。

2.叙事技巧略显不足

《林兰香》中出现的宴饮描写的叙述尽管反映了耿家家主与六位妻妾的日常生活,但是手法略显平铺直叙。菜名的不断罗列、歌舞活动的交替上演、宴饮中人物事件事无巨细的描述,让整个宴饮描写显现出一种自然主义的倾向,流水账一般的写法,读起来有些重复之感。

三、《林兰香》第十八回宴饮描写中的人物关系

(一)公明达、季狸两位友人和耿朗的关系

从这次几人的宴饮来看,耿朗与几人的关系是十分亲密的。三人“游宴式”的宴饮活动雅而不俗,与先前描写的世家公子哥冯、丁等人在妓院饮酒作乐形成鲜明对比。公季两人在亭边抚琴舞剑,一文一武,相得益彰。endprint

(二)公明达、季狸与燕梦卿的关系

在《林兰香》中,公明达、季狸与燕梦卿之间的关系是藕断丝连的。他们虽然没有直接的交情,但两位友人对燕梦卿始终是大加赞赏。在第十八回中,公明、季二人决定留下的决定性原因不是中和节,也不是耿朗的盛情邀请,而是次日为梦卿持中馈。之后“两人听是梦卿,便欣然许诺”,可见两人对梦卿的认可程度和赞许程度。

在宴饮期间,梦卿一心想让丈夫结识两位贤友,便精心设下美食款待,又拿出珍藏的古器相赠。笔者认为,公明达、季狸、燕梦卿三人均是作者塑造的正面形象,三人在精神上是有一定的契合度的,彼此之间相互欣赏。但梦卿恪守妇礼,不能与其结交,便规劝丈夫与其结识。

(三)妻妾之间的关系

在第十八回中,耿朗刚刚娶齐五位妻妾不久,正是一派团圆景象。但妻妾间的关系并不都是顺遂的,在第三次丧祭之后的宴饮之时,梦卿痛哭不止,缅怀家父,正妻云屏、三娘宣儿也是再三劝解,而香儿却在附近游山玩水,丝毫不见些许感伤。这也体现了云屏、梦卿、宣儿三位妻妾的联盟关系及与香儿的对立关系。

在表面上,妻妾之间的关系还是维持着一定的和谐。就主中馈一事,并非是一人专权,而是各位妻妾轮流主持。在梦卿主持完二月初二的宴饮之后,按照家中各位妾室排序,愛娘、香儿、彩云依次均各主一日,由梦卿的侍女春畹照看调和。

四、《林兰香》第十八回宴饮描写中的人物形象

(一)耿朗

虽说就整篇文章看来,耿朗的形象是性不自定、色欲为上、嫉妒梦卿才华的非正面形象,但在第十八回中出现的宴饮描写中,耿朗呈现的人物形象是较为积极的。在第一场元宵家宴中,耿朗在宴席上定下了接下来请友人酒及为燕父扫墓的日子。在第二次与友人宴饮过程中,和友人推杯换盏,也不失风雅和豪爽之气。第十八回中的宴饮描写和其他章节中宴饮描写中体现出的耿朗性格相互呼应,不完美和完美相结合,形成了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

(二)燕梦卿

燕梦卿可以说是第十八回宴饮描写中最为出彩的女性形象。二月初二正值她持中馈,将宴饮安排得妥当完善,将一天从早到晚的各种活动拿捏得恰到好处,实际上是此次宴饮节奏的掌握者。且为了帮助丈夫结交两位贤士,更是献出了珍藏的古琴与宝剑,可谓是用心良苦。

(三)春畹

侍女春畹是诸位妻妾中的特殊人物,作为未来嫁给耿朗的六娘,小说后半部分的关键人物。她的身上有许多二娘梦卿的影子。她的重要地位在宴饮之中可以窥得一二,例如在友人相聚宴中,春畹受梦卿之命担任了最重要的“热酒”任务,可见二娘对其十分器重。而在友人宴的后几天,即使是爱娘、香儿、彩云主持大局,旁边仍有春畹照看。由此看出,此时春畹对于布置酒宴、治理家宅已经有了一定的手段和能力。正如散人所评:“春畹是梦卿后身,故每每特笔。”

参考文献

[1]杨协姣.明代社会真实的一页——《金瓶梅》饮食文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2]刘春玲.《林兰香》人物形象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2.

[3]梁韶娜,明清世情小说的宴饮叙事研究[D].汉中:陕西理工学院,2016.

作者简介:樊婧泽,女,1996年生,黑龙江省五常人,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教育。

(编辑:郭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