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

2017-09-15孙魁智

课外语文·下 2017年8期
关键词:多元文化有效途径中学语文

孙魁智

【摘要】在新时期背景下,培养学生建立多元文化意识,有助于更好地增进对世界文化的了解。本文着重探讨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优化教学途径,以期更好地促进学生建立多元文化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关键词】新时期;中学语文;多元文化;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学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承担着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对于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当前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建立多元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备极为重要的意义,这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

一、新时期培养学生建立多元文化意识的重要意义

在中学教育时期,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念正处于成长和完善的重要阶段。语文课程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人文教育任务,这对于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应用知识,建立相应的语文素养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语文学科对弘扬我国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都有着积极意义。在当前新时期背景下,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融合和加强,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也愈加密切。为了更好地培养新时期的创新人才,更好地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全球化趋势下培养学生建立多元文化意识,有助于拓展其文化视野,具备更为开放和创新的思路和格局,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性质的教学内容,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帮助学生建立文化信息的选择能力,在面对信息时代背景下纷繁多样的信息数据时自觉进行辨别和筛选,对于多元文化背景也能实现积极应对。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掌握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念和思辨意识,这同时也是促进新时期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二、中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建立多元文化意识的有效策略

(一)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形成多元观念

语文教育是一个人文学习的过程,并不局限于教材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学习,同时也需要拓展课外学习的视野。由于中外社会背景以及历史发展的差异性,处于不同地域和环境之下成长的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时这种差异性会折射出群体观念层面的共识感。以文化符号为例,在中国文学历史发展过程中,常以山水作为传统文化底蕴的标识,以山水之情怀喻示君子之风。例如老子曾言“上善若水”,正是对水这一文化符号的精神品格的肯定和夸赞,《论语》中也曾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由此可看出,山水文化对中华文化底蕴所带来的影响。而对于西方文化而言,对于海洋这一文化符号也有着极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西方经典文学作品《老人与海》为例,通过揭示老人与海洋之间的关系,弘扬了老人坚忍不拔的精神力量。而针对《鲁滨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等小说作品,也更好地描绘了海上历险的奇妙经历,传达了人类对认识和征服未知世界的信息和坚持。这对于不同地理区域而言,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文化符号也存在相应的差异特征。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好地把握这一特征,帮助学生建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观念和意识。

(二)应用比较教学的教育方法,建立文化语感

在新时期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增强中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帮助学生培养多元文化意识,还可以通过比较教学的方法进行有效实施。所谓比较教学法,可通过两种或多种以上的语文阅读材料作为素材进行比较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去分析不同文化表现方式中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其中包括内容比较、形式比较以及横纵向比较等多样化的方式。以类似人物形象为例,中外文学作品中经常会涉及吝啬的守财奴这一典型形象,例如葛朗台、夏洛克等经典人物形象。在进行相关语文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中国文化学作品中的守财奴形象进行比较和分析,例如《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这一经典人物。通过比较分析,更好地挖掘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物背后所反射出来的文化内涵,也能够更好地去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多元化语感。另外,还可以类似的文学题材为例,例如描写爱情悲剧这一题材,西方文学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中国文化中的《孔雀东南飞》,这些都是爱情悲剧的重要代表作品,在爱情主题层面具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但这些作品也具有不同的特定文化背景和表现手法,在进行比较教学过程中也能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去帮助学生建立多元文化的视角和意识。

(三)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丰富多元文化教育

为了更好地丰富多元文化教育,中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拓展教育思路,运用更为多样化的形式和手段去丰富课堂教学效果。例如通过小剧场角色表演方法,引导学生将教材中的文学内容以舞台剧的方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篇章中所传递出来的人文情感。另外,还可通过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增强多元文化教育的丰富性和生动性,进而更好地取得课堂教学的实效。在当前新时期背景下,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创新意识,已成为中学语文教育的重点。因此,在此过程中通过多样化教学活动的有效融入,以实现培养学生建立多元文化意识的重要目的,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结语

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基于这一教育目标,教师需要不断拓展教育思路,融入更为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及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异域文化背景及内涵,从而建立多元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流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建立更为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思佳.浅论中学语文中外国文学作品的多元文化教学策略[J].现代交际,2013(2).

[2]沈岚.中学语文的跨文化教学——以理雅各对“天”“帝”的解读与误读为例[J].语文建设,2013(25).

[3]张创先.关于中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几点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9).

[4]张琳.语文的净土里盛开文化的花朵——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12).

[5]程建梅.论外国文学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教學通讯·D刊(学术刊),2017(2).

[6]曲祖峰.中职语文教学与文化意识培养研究[J].语文建设,2017(2).

(编辑:郭恒)endprint

猜你喜欢

多元文化有效途径中学语文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