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实现技术分析

2017-09-15张红涛孙东红

魅力中国 2017年24期
关键词:技术分析配电网电力系统

张红涛 孙东红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强,工业生产用电量以及农业生产用电量急剧增加,此外,对于居民生活用电需求量也逐渐增加,这些现象表明,现代社会对于电能的需求量远胜于从前。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已经成为了电力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目标的实现不仅能使供电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提高,还能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分析

一、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应用原则

首先,對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实行持续改进的措施,而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行也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其次,设计人员应当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大局观,并且需要在进行电力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同时兼顾到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发展。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发展作为一个升级改造的持续性过程,为了能够使得这一过程得以顺利进行,也就需要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适应现阶段的社会需求。最后,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应用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市场化原则,也就是说自动化技术不仅需要充分符合相关的技术性需求,还应当充分满足经济市场的实际需求。

二、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实现技术

(一)节点全网漫游技术

一般情况下,全网中的任何节点都存在与其他节点通信的可能性。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各个节点都与所在馈线中的一个管理节点相对应,并进行通信工作。在通信过程中,会出现节点丢失的情况,这个时候节点和相应的管理节点之间的通信是不能正常进行的,这时网络会对节点进行自动检索。相应的,该节点的搜索该由管理节点来执行,系统变为中继。但是,如若改为中继后管理节点仍无法检测到这个节点,那么系统会进行漫游申请,将情况汇报并反映给馈线子网,由其联络节点来执行。通信管理节点(侧变电站的)收到系统的漫游申请后,重新注册漫游的新节点。最后,相关变电站接收配调中心发送的注册信息,实现节点的全网漫游。

(二)自动设置中继技术

在设计软件时,除了能实现一般结点的功能之外,为了实现网络中节点间信息的有效接收和转发功能,还要在NDLC中继节点设置相应的功能模块。设计中,为了使网络中的信号传输过程存在真实性,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信息的传输频率,还可以使信息变小,从而大大降低通信网络上的压力。自动设置中继技术的使用,可实现整个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从而解决通信距离问题。其需要满足的基础条件必须是网络中的相邻节点可以通信,这里的相邻节点指的是任意两个相邻网络节点。

(三)面向对象的设计

在配电网中,馈线、负荷、开关、变电站及变压器都是按照分层进行一定排布的。单个区域是由包含多个节点的若干个馈线子网(变电站)组成。一般情况下,馈线子网之间的节点是没有互相通信的功能,但是由节点形成的网络节点是可以相互联络的,这是因为每个节点都可以作为一个管理点,而且只有相同馈线子网中的节点才可以相互通信,形成网络管理节点。不过如果是在网络重构这种特殊情况下,节点是可以实现与其他馈线子网节点的联通。此时需先通知节点,经过允许后方可进行通信,从而实现不同变电站之间的通信。在面向对向的设计技术中,往往在馈线子网的第一个子站中设置网络管理节点,用于实现子节点上信息的记录,这样的设计对于馈线网络的扩展是十分有利的。

三、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一)以循序渐进的模式开发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

近些年,国家逐渐提高了对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重视程度,在全国很多地区都加大了对其的建设力度,一些地区逐渐实现了配电网自动化功能。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模式是电力企业经营的重点,无论在哪些地区,电网建设都是重要的工作内容,其建设目的是提高供电量及电力产品质量,并相应提高电力系统工作效率。

(二)实现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功能

目前,对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期望主要是能实现对电网中的数据进行传输和处理。近几年,电力企业对配电网自动化发展进行了非常理性的思考,使电力系统发展道路更加平稳,为我国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发展提供良好平台。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相关功能广泛,如能实现这些功能,就能大幅度提高配电网运行水平。1)检测问题的功能。当电力系统和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通过传输回来的数据能对问题进行告警。然后根据信号传递的告警信息采取一系列措施,根据数据分析能得出问题是暂时还是长期存在,并将分析出的数据传送到系统或数据库之中。2)自动解决问题的功能。一旦在电力传输过程中出现电力方面的问题,导致地区暂时性停电情况发生时,自动化系统能对电网结构进行重新构建,带电去就会发挥电源的功能为停电的地区提供电力资源,使其恢复正常用电状态。

(三)管理模式得到细化

传统电力系统管理模式下,对电力系统配电网的管理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发展。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包括很多方面内容,且比较繁琐复杂,对技术性要求高。因此,要想使管理模式细化,应对实现配电网自动化的过程进行阶段化。第一个阶段,应将工作重心放在设置电力系统的自动开关装置及变电站的相关闸门的保护等,并进行不断完善。第二个阶段,应对电力负荷进行测算和调整,相应增加通信设备数量。第三阶段,应对电力系统管理的中心工作进行完善,使之更加科学和规范。

(四)有效提高电能质量

配电线路的安排缺乏科学性是造成供电量不足及电能质量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线路布置不规范,使得电力在输送过程中出现一些损耗,影响供电量。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过程中,由于技术不断发展和更新,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电力企业工作效率。配电网自动化背景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电力资源自动处理,能有效提高电能质量。首先,电能质量受到温度影响比较大,配电网自动化能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因温度变化对电能质量造成的影响。另外,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是以通信工程作为主要的技术支持,通过对相关数据的采集和控制有利于实现提高电能质量目标。

结束语

我国的电网建设比较复杂,在建设过程中运用的自动化改革也相对比较落后,这也就导致了我国的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并且难以充分满足人们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需求,而通过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合理应用,则能够有效实现电力系统综合的自动化,并提升其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文小飞,万俊,席世友,等.对计算机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有机结合的分析和探讨[J].科技展望,2014(17):106.

[2]杨蕊萍.对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7(3):138.endprint

猜你喜欢

技术分析配电网电力系统
论10kv配电网运行及自动化系统的管理
基于Tabu算法的配电网无功补偿研究
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网球男子单打决赛技术统计分析
2014年世界羽毛球超级系列赛男双决赛技术对比分析
信息时代的电力系统信息化经验谈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数据分析技术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基于启发式规则与和声搜索的配电网重构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