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池州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现状及对策

2017-09-15张征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5期
关键词:现状问题对策

张征

摘要 本文介绍了池州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重点,并提出主要对策,以期为池州市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无公害农产品;现状;问题;发展重点;对策;安徽池州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5-0255-03

池州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突出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无公害农产品,不但有助于保护该市农业生态环境,推进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而且有助于从根本上拉动种植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增强本市经济整体实力[1-2]。

1 农产品生产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池州市农业商品生产已初具规模,农产品生产总量大幅度增长。据统计,2016年全市粮食总产量为60.2万t(其中稻谷54.7万t、薯类1.8万t、豆类1.1万t)、棉花1.3万t、油料7万t(其中油菜籽6.5万t)、蚕茧 0.31万 t、茶叶0.48万t、蔬菜20.9万t(其中食用菌 0.4万t)、糖料0.2万t、水果3.6万t。从农产品社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情况看,呈现如下特点。

1.1 优质、无害化生产已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全市建成优质稻7.33万hm2,优质油菜2.67万hm2,优质桑园0.67万hm2,无公害茶园0.67万hm2,绿色食品茶0.33万hm2,有机茶0.13万hm2;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430 hm2,栽培食用菌233.3万袋(棒);全省36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试点县中,池州市有3个(东至县为农业部无公害茶叶生产试点县;贵池区、石台县为省无公害茶叶试点县);全省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86个,池州市有12个。2001年全市生产各类无公害农产品近7万t,其中无公害大米2万t,无公害蔬菜4万t,无公害茶叶2 092 t,食用菌3 500 t,山野菜2 300 t,为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收入超1亿元。

1.2 农产品加工销售初具规模

全市以池州九华冷冻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石台外贸食品厂等企业为龙头,年加工各类蔬菜2.6万t。全市拥有大小山野菜加工企业14家,年加工能力1 460万t。池州市优质营养米主要销往上海、杭州、南京等大中城市,在皖赣交汇处的东至官港茶叶香菇批发市场,占地面积达9 764 m2,年茶叶、香菇交易量400 t,年交易额近1亿元,产品主要销往浙、赣、沪及周边县市。全市先后成立了池州市百合协会、香隅莲藕协会、杜村蔬菜协会、尧渡蔬菜协会等种类协会、合作经济组织入会人员达5 000人。协会的运作,促进了当地菜篮子产品的生产和流通。

1.3 农产品品牌建设上台阶

九华冷冻“九华牌”速冻山芋和粉丝在日本、东南亚、香港等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的声誉,石台县“佛霞”牌小磨麻油、“三野”牌系列野菜及东至县“山野”牌茶油等产品在上海、合肥、南京、杭州等地市场均有较好的信誉,正发挥其品牌效益;在已注册的品牌中,全市有3家企业生产的4个品牌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种植业结构不合理

表现在粮、经、饲比例不合理,2001年全市粮食种播总面积11.4万hm2,各类经济作物播种总面积7.2万hm2,粮、经比例为1.00∶0.63,经济作物、高效作物比重仍然偏低,直接影响种植业整体效益。

2.2 专业化水平不高

一是区域化、规模化种植水平较低,全市内生产规模大、销售区域广、市场信誉好的名牌产品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拳头产品尚未形成,精、细、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少。由于在品牌上起步迟、生产加工规模小,全市尚无牵动一方经济的大型农副产品加工厂,产品凌乱分散经营,经过精选定级包装的产品、精品少。由于加工档次低,影响了产品的转化增值[3]。

2.3 无公害意识不强

高毒高残留农药、未登记的肥料仍在使用,政府部门尚未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系,市场管理不规范,产品有害物未得到有效控制,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外销。

2.4 技术相对落后,技术储备不足

新技术引进慢、技术创新滞后,表现为所推广的是已经过时的、市场不需要的技术,而农民急需以及与市场对接的技术少。科技投入不足,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薄弱,影响农民收入。

2.5 產、加、销相互脱节

在“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中,产业链各环节没有真正形成稳定的契约关系,在市场有所波动时,各利益主体人为地割裂了生产流通领域内部有机联系,使一体化经营成为泡影。

2.6 体系不健全

无公害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部分无公害农产品没有真正的实现优质优价。

3 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3.1 指导思想

结合池州市农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实际,坚持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为核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蔬菜和茶叶为突破口,以保护和改善生态农业环境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为依托,以高新科技为支撑,创驰名品牌,树品牌形象,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来抓,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3.2 主要目标(各类指标比较值以2014年年报为基准)

3.2.1 无公害农产品近期3年发展目标。①到2016年,全市形成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培训体系、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商业信息服务网络、无公害农产品市场销售网络。②到2018年,2.81万hm2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全部实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四大主导产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将形成规模,农药残留得到有效控制,达到“放心农产品”标准。endprint

3.2.2 无公害农产品5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一是到2018 年,全市30%的农产品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监控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0%;二是到2018年,在环境监控区内,允许使用的化学肥料施用量减少40%,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55%;三是到2018年,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形成产值增加20%,达到4.1亿元;四是到 2018年,全市无公害农产品总产量的 20.4%进入国际市场,出口创汇1 000万美元。

4 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化发展重点

根据国内外农产品生产发展趋势和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今后5年,池州市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领域是形成粮食、蔬菜、茶叶、油料四大主导产业。重点扶持8家龙头企业,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健全五大体系。

4.1 粮食产业

4.1.1 水稻。压缩种植面积,提高单产,稳定水稻总产,重点提高优质稻比重;大力推广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高档优质稻新品种,无公害水稻加工、包装技术,限量限定使用农药、化肥;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实行优质无公害水稻生产规模的扩张;大力推行、发展订单生产,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建立0.67万hm2双季连作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组建池州无公害营养米开发协会,重点扶持池州梅里生态米业、优质营养米公司等做大做强。到2018年全市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3万hm2,稻谷总产量10万t,产值1.2亿元。

4.1.2 甘薯。稳定甘薯种植面积0.4万hm2,加快新品种引进、更新步伐,加快甘薯脱毒技术成果转化,大力发展脱毒甘薯生产,大幅度提高甘薯的产量和质量;充分发挥专业协会作用及龙头带动作用,大力推广“企业+基地(甘薯合作社)+科技推广+农民”的经营模式,提高甘薯产品的商品率。建立脱毒甘薯生产基地0.1万hm2;到2018年,全市脱毒甘薯总产品达6万t,产值2 600万元,九华冷冻可直接消化50%的原料,年销售收入3 000万元,其中出口创汇200万美元,培育和壮大九华冷冻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使之成为池州市甘薯加工出口的骨干企业[4]。

4.2 蔬菜产业

扩大商品蔬菜面积,有限发展山野菜、食用菌、各类蔬菜生产;加快组建蔬菜、食用菌、山野菜协会,大力引进市场前景好的新品种,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山野菜快繁与无公害栽培技术、高档食用菌栽培技术及化学品替代技术等;通过资产重组、资本运作,进一步加快蔬菜品牌整合,走精品、产业化之路。打响“九华牌”,重点扶持九华冷冻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石台外贸食品厂,扩大脱水、腌制、保险、速凍蔬菜生产规模;建立无公害商品蔬菜基地0.4万hm2;建立山野菜生产基地 0.33万hm2,与此同时,加快青阳、石台、东至食用菌专业村、示范场建设,建立66.67万hm2食用菌生产基地,涉及种植产850户,形成1 500万袋(棒)生产规模。到2018年,全市无公害蔬菜产量10万t,产值1亿元,出口创汇150万美元(其中九华冷冻110万美元)、山野菜1.5万t,收入1.6亿元;鲜菇总产量2.3万t、干菇1 150 t,食用菌产值0.46亿元,其中出口创汇50万美元。

4.3 茶叶产业

优化茶叶品质结构,优先发展无性系优良品种新茶园,大力推广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建立健全茶园地力监测点与病虫害预报体系,依靠市场驱动、政策引导,进一步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坚持走产加销、技工贸一体化经营之路,提高茶叶集约化生产水平和产品的国内外竞争力。重点扶持九华佛茶、肖坑、雾里青等品牌,培育和发展一批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有机茶;建立无公害茶叶基地1.2万hm2(其中有机茶0.2万hm2占无公害总面积的16.7%)。到2018年,无公害茶叶总产达0.68万t,产值1.65亿元,出口创汇900万美元。

4.4 油料产业

稳定油菜种植面积,提高优质油菜比重,提高单产;要大力推广油菜秋发栽培、育苗移栽、精量播种、配方施肥技术;严禁销售、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推广Bt杀虫制剂,实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培育和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形成“基地+专业合作社+科技推广+农户”产业化模式,进一步提高组织化程度。重点扶持池州市美思佳油脂公司,扩大规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食用油脂市场竞争力。建立高标准“双低”油菜生产基地1.37万hm2基地高档优质油料总产达2.7万t,产值5 000万元。基地收获的原料直接提供给龙头企业生产国际一级食用油、高级烹调油、色拉油、调和油。

5 主要对策

5.1 建设服务网络

各级政府成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领导小组,组织和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解决无公害农产品开发、生产中的难题;要扶持、大力发展各类中介经济服务组织,并积极发挥行业协会桥梁作用,真正建立起企业与农民,生产与市场紧密型联结机制[5]。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成立无公害农产品技术指导小组,形成上下贯通、互动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服务网络。同时,通过媒体等宣传渠道广泛宣传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建立“四级”培训制度,加强市、县区级、乡级农业技术部门人员及基地农民骨干培训。

5.2 抓好五大体系建设

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与标准化体系建设、农业环境质量监测与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含信息网络)、无公害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含商业服务网络)。

5.3 加大监管力度

完善《安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安徽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度的配套措施,建立监管长效机制,依法对产地环境、收购、加工、市场销售等环节实施有效监督。

5.4 争取资金支持

各级政府应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中设立无公害农产品开发专项经费,提供一定数量的资金支持;同时要在税收、小额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

6 参考文献

[1] 马红战.陕西省无公害(种植业)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2] 王梓.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企业研究,2012(18):16.

[3] 刘晓琳,白义川,孙淑琴,等.天津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6(5):113-116.

[4] 樊红平,丁保华.我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6(1):64-65.

[5] 陈继昆.中国无公害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与产业化发展的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5(5):461-464.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状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