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声乐教学体系中的美学渗透
2017-09-15刘琳
刘琳
摘 要:美学与声乐看似是两个独立的学科体系,但是二者作为艺术的形式,内部有着不可忽略的关联。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国内开始尝试何如将美学中的部分逐渐的借鉴到声乐教学当中,让学生在进行声乐知识学习的同时,能够促进自身美学能力的提升,双管其下的促进学生艺术细胞的发展,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一些列的探讨。
关键词:声乐教学;美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声乐教学;美学;渗透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3-0214-01
美学的范围比较广,美学的原理已经渗透到我们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需要把美学的基础原理使用到专业教学里面,把美学借助声乐教学渗透到学生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一方面可以学习到专业知识,一方面还可以深度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这样可以借助美学推动学生更好的了解声乐教学,让声乐教学体系更加健全。“美学”是一种性能,它的最后表现为人的情感、修养。实施美学的关键途径就是音乐教学,它的核心是美学教学。声学教育是美学的一部分,它的特点就是在审美里面完成声乐教学。怎样体现出美学在声乐教学体系中?
一、表现和技巧达到一致
精炼的声音技巧和艺术表现是相互呼应的,不可或缺的。没有声音技巧说不上艺术表现,摆脱艺术表现,声音技巧也丢失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是在演唱时候关键性的美学原则。
唱歌技巧是传统唱功论述中有关缓急顿挫、起调行腔、运气、高低音等都体现出了技巧的重要性。古文中有一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就表达出了歌唱艺术给人带来的美好的艺术享受。可是在声乐教学里面,练习声音技巧的时候不能够焦躁,急于求成。我们首先应该做到尽力完成,在学习声乐的时候,不管是哪种训练技巧都需要循环性练习、打磨,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不能够不切实际,并且学生的自身条件也存在差异,因此对学生的培训计划、期望、目标也应该有所不同。对于刚步入课堂的学生却要学习超范围的作品,学生也是无能为力的,不仅不能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还会降低了学生们的积极性。
音乐教育的基础就是专业知识以及歌唱技能,没有专业知识和歌唱技能,也没有办法进行演唱活动,也无法让观众感受到音乐的美感。所以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把知识点和所表达的意义联系起来,用内涵美征服学生,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向往进而追求,使学生在自我寻找追求的过程之中进行歌唱技能的掌握及领悟,这远比教学效果要好的多。
所以,教师在进行知识的传授时,需要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教师应该创造舒适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身心放松的氛围中自觉融入到演唱状态,学生在身心紧张的环境下很难融入课堂。唱歌技巧虽然重要,但它仅是一项技巧,但是技巧进行艺术化的表达及再创造才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情”上,学生的情感表达比声乐技巧更为重要,在进行演唱的时候,需要把自己的感情融进到声乐作品当中。
二、从多方面掌握音乐内容
教师在帮助学生熟悉作品的时候,不可只从音乐旋律或者歌词出发,音乐内涵包含许多:直觉、想象、非想象的、非直觉的内容等。声乐的作用开始是娱乐自己,其次才能够娱乐别人。在我们开心或者是难过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唱歌来表达情感,饱满的情绪不仅可以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还可以传递给他人。所以在审美的时候,饱含深情的声音总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我们也需要在多方位角度去分析音乐、看待音乐。
(一)从音乐性内容角度掌握
音乐的内容是存在作品里面的,它主要是来自音乐本身结构和听众想象没有关联,主要包含音乐精神特点、感情、风格体系。
(1)感情是人在音乐里面能够体会到的大众感受。学生对于一首歌曲的初始印象是对歌曲情感的把握,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前提前感受,没有必要在课堂上面对音乐情感做出过多分析。
(2)风格体系并不只是依靠感性去体会,比如古典主义的格局特征是简洁、优雅、情调、浪漫,音乐的脉络清晰,逻辑关系明确。在浪漫时期的音乐缺少着逻辑性、科学性和想象力。有一些作曲家善于把外在精致的物品展现出来,有一些则更偏向于描述细致的内容,这些都需要通过分析、归纳才能够感受到。这样的归纳能力需要经过长期练习,教师在教课的时候应该适当提升学生这种能力。
(3)精神特点是作者处于当前时代特点的反应,也是作曲家深层度的思想反应,它比风格体系和感情更加深层次。比如瓦格纳的音乐就是悲剧性特点,若是学习其音乐作品,应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之中所蕴含的悲剧涵义。
(二)从非音乐性内容角度掌握
除了上面这些音乐内容外,音乐里面还有非音乐内容。这些非音乐内容是说没有从音乐里面直接感受到,是通过联想获取的内容,分成文学性内容和非音乐性内容。
音乐绘画内容是说学生借助想象获取视觉形象和画面,很多学生在学习声乐时,并没有画面感,只是单纯记住音乐节奏,所以唱出来的乐符缺少感染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音乐旋律、造型、色彩上面更好的感受作品。
音乐文学内容是借助听觉想象去获取事情发展的情节。声乐和文学类似,都借助声音展示出来,文学有情节、有内容,音乐也是如此,一首音乐也存在着故事、高潮和结尾。
三、音乐美术和教育双管并重
在声乐教学里面,音乐美术和教育应该有着密切配合。声乐教学存在着功利性,可是音乐美术却缺少功利性,在进行声乐教学的时候,应该看重美术教育的用处,这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在学习声乐的时候也体会美的含义。音乐教育看重认知,音乐美学中更看重情感。
在声音教学里面看重音乐教学和音乐美术双管并重,主要是让学生借助演唱表达自己的感情,让学生可以体会到这种情感所表达出的内涵,进而喜欢上音乐,让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这是音乐美术教学的最后目地。音乐教育有的时候不是审美性的,可音乐美术理念存在着审美。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认识美,强化审美文化素质,这是推动音乐美术健康所需要的,只有这样做才能够实现审美能力提升。
音乐教学没有具体的形态可以展示,但是却可以展现出其不可言说的艺术魅力。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声音是音乐体现的形式,遵循着声音的规律。“美学”作为一种属性,主要表现为人的感情、涵养、品质。进行美育的关键途径就是声乐教学,它的核心本质是审美教育。声乐教学是美育的一个区域,实质是在审美过程中进行教学。
详细的说,教师指导学生领悟音乐美时,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并且在兴趣支持的条件下,累积审美经验,累积学习音乐感悟,在最后感受到美、懂得美,并且营造美的氛围,实现由感性转向理性的转变。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学活动中比较重要的构成部分就是声乐课。挖掘教学过程里面可能隐藏的美学元素,尽量把声乐课中的技巧和美感联合起来,让学生可以在音乐美的条件下学习专业声乐知识。一首比较优秀的音乐,自然是来自于生活,将人们的心声表达出来。这样意境的美,对于学生有着特别的感染力,长此以往,也就构成了“润物细无声”的美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琴.声乐教学中的美学体现[J].艺海,2011(11).
[2]张增赋.声乐美学在声乐教学中的渗透[J].黄河之声,2015(09).
[3]孙治国.从《度曲歌诀》透视声乐表演艺术的互通性美学原则[D].云南艺术学院,2012.
[4]文哲.论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内涵的渗透[J].黄河之声,2016(06).
[5]刘杨.声乐艺术当中的声乐美学研究和探讨[J].北方音乐,2016(04).
[6]夏朗,邱琳琳,楊爽等.浅谈声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音乐大观,2013(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