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语文本位,建构学习型课堂

2017-09-15叶慕兰

课外语文·下 2017年8期
关键词:构建语文课堂

叶慕兰

【摘要】学习型课堂建设,是现代学校制度理念下构建快乐教育的重要实践路径。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学习型课堂,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分析了语文教学中构建学习型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习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教学过程的本质定位于交往、互动,将传统意义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以期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恰恰与“学习型课堂”所追求的“创建平等对话空间、团队合作、相互启迪、彼此激励、教学相长、和谐共生”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尝试构建学习型課堂。

一、质疑释疑与学法指导结合,建构开放探索的语文课堂

长期以来,受工具理性的影响,知识被视为客观不变的真理,被看作是权力的象征。教师的任务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则拼命掌握这些既定的知识,“学习是知识的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

一位教师执教三年级《太阳》第一课时。在出示此课生词后,让学生对不理解的词语进行质疑。面对学生质疑“繁殖”的词义,教师采用同伴互助(即已理解该词意思的学生把答案说出来)的方法释疑,然后继续请其他学生质疑另外的词语。

另一位教师执教该课,同样的教学环节,处理方法却不同。在学生说出答案后,教师没有走向下一个教学流程,而是引导全班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包含“繁殖”的句子,通过齐读句子感受词语含义,最后总结道:“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以后碰到不懂的词语,大家可用这个方法。”

第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目的仅限于让学生知道问题的答案,因此在答案出现后,教师认为教学任务已经结束。第二位教师正因为增加引导学生自读感悟和进行学法指导的环节,因此课堂更显张力、活力和穿透力。可见,该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一方面教师在获取知识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和发现,另一方面教师总结学法的目的正是为学生日后能够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型课堂强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即把学生放到学习主体地位。因此,作为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予学生,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融合,建构张扬活力的语文课堂

一位教师执教一年级《两只小狮子》时,有一个教学环节是这样的:执教老师出示句子“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然后指名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句子。第一位学生站起来声音响亮地读完后,老师夸奖道:“我听出了勇气。”第二位学生起立懒洋洋地读句子,老师肯定地说:“我听出了刻苦。”第三位学生有气无力地朗读后,老师反馈道:“这只狮子很累了。”第四位学生认真地读句子,只是把“咬”读作“交”,老师没听出来,仍表扬道:“念得真好!”在进行备课时,反馈语属于可预设范围,但学生的实际朗读状况则无法预测,该教师的反馈语虽丰富多样,但缺乏针对性,当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只是跟着预设走,没有及时指出和纠正错误,致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呈现滑坡之态。因此,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都不可或缺。作为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精心预设,发挥教学机智,关注学生课堂生成,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共同完成语文教学的生成。

可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成为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主阵地”不仅仅只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的实际教学行动中。只有这样,师生才能释放出生命的活力,闪耀出智慧的光芒,发扬起自主的个性。课堂也就必然散发出生命的灵性和无穷的魅力。

三、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糅合,建构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观点,在现代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是单独传递知识。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更多地组织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循序渐进地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洞察力,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所以,我们将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糅合,积极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

例如教学《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时,教师紧扣“自主——探究——实践”的学习方式进行设计。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了解“泼水节”的来历,并能够结合相关的学习工具来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并能够促进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和感悟。而在合作探究阶段,整个学习过程可以分为三步进行:

1.组织学生初读课文,并能够理清文章中的线索,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维“难忘”的原因,使学生在自由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能够畅谈感悟。例如文章中关于泼水节场景描写的句子,学生通过品读来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更好地感悟文章的韵律。

3.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学习文章之后,教师组织开展“习作”活动,进而促进学生提升交际能力,同时这也体现出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并能够促进学生终身发展,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改变观念,以学定教,站在学生的立场指导日常教学,建构学习型语文课堂,我们的教学将事半功倍——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教育研究,2002(10).

附 注

本文获广州市“构建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优秀教学成果评比二等奖。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构建语文课堂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让语文课堂“学多于教”
构建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