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备课艺术研究

2017-09-15刘莹莹

课外语文·下 2017年8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刘莹莹

【摘要】所谓备课,即在上课之前,教师根据所要教的学科的课程标准、学科特点以及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等,选择合适的方法,准备教学内容。一节优质的语文课,关键也要看教师的备课。教师只有对语文课标、语文课的特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等有了充分的了解,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把一节课讲得妙趣横生,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学生学起来也才会有效率。可以说,备课是保障课堂学习的高效有序进行的关键,掌握备课艺术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必须要具备的教学素质。本文就从备课的意义、备课的要求、备课中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备课水平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备课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是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以及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语文素养。想要有效地完成这些教学任务,仅靠课堂上的随机发挥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出发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教学内容、教法学法进行再创造,认真地备课。对于语文教学中的备课艺术,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备课的意义

俗話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绝不是偶然的,它需要语文教师去反复推敲,不断修改,不断探索。所以说,一节好的语文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教师只有在上课前做了充足的准备,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更为合理,学习效果更为高效,学生的学习气氛更为活跃。

语文是一个涉及范围极其广泛的课程,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备课显得更为重要。在教学中,一个语文教师只具备自己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除了本专业的知识,教师也要适当掌握一些其他专业的知识。而备课不仅可以拓宽教师的知识面,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还可以使课堂知识显得更为饱满丰富。例如钱梦龙在讲《死海不死》这篇课文时,就用到了物理知识和地理知识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知识。如钱老师用死海的位置、死海的成因、海水的密度等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层层深入课文,最后通过自己介绍以及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得出结论,这样一节语文课不再单调枯燥,学生的学习质量很容易提高。试想一下,如果事先教师没有做好充足的备课,可能对这些非专业知识有这么深入的了解吗?课堂上还会这么积极有趣吗?可见,教师备课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只有在课前备好课,对非专业知识有了充分掌握,才能把它很好地用于语文教学。这不只是对语文课堂的帮助,同时也充实了教师自己。教师通过认真备课,不仅会提高专业水平和知识储备,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和完善。

其次,在备课时,教师要编写教案,这就需要教师对于所讲课文有深入了解,把握教学重难点,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好充分的上课准备。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把课教好,保证教学质量,积累教学经验,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还可以帮助教师熟悉教材,了解学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除此之外,语文教师备课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教师备课是一种对自己职业的尊重与热爱,是一种对自我严格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关注与负责,这是美好师德的体现。

二、备课的要求

众所周知,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备好课呢?这就需要教师对备课的要求有所了解。

(一)了解学生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师教学的对象,所以备课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习惯以及心理特点等制定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案。我们都知道,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所以我们不能按照自己的主观理解去盲目讲课,应该充分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出适合班级接受程度的教学方案,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得到全面发展。

(二)熟悉课标

教师要熟悉课程标准,根据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理念、任务和方法等进行备课,把课程标准的精神贯彻到每一次备课中去,这样备课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新课程标准强调备课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考虑到对学生创新思维、想象能力以及探索精神的培养,要适时地提出一些目标比较明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班级讨论、竞赛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学习任务。

(三)吃透教材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熟悉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结构。在备课时,要深入分析教材中所包含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找出课文中的重难点。同时教师还要根据课文的教学目的,确定教学要求;要弄清教材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熟知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教育性。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课本知识,还应该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品德。

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熟悉所讲的内容,还要阅读一些与其相关文献资料,来增长自己的知识,最终将这些内容转化成自己的思想,这样备课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

(四)把握教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等。教师备课时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以及现有条件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在选择教法时,语文教师要考虑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所讲文体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教师在讲曹禺的《雷雨》时,就可以采用分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因为这篇课文是戏剧,通过表演来展示课文,会更加直观形象,方便学生对剧情的掌握以及对剧中人物的理解。在讲到文言文时,里面会出现许多生僻的字词以及难以理解的句子,这时就应该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查词典、翻阅参考文献、教师点拨等多种方法并行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文言文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起来。endprint

(五)了解自我

在备课时,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课本、课标有所了解,同时也要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定位。首先,教师要知道自己的教学优势,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还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备课时,有针对性地加强这部分的训练,来提高自己的水平,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课堂上讲不出问题或者讲得前后不搭的尴尬情况。

除了以上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还要考虑上课所需要的教具有哪些,是否要用到视频、音频播放器等,提前做好课前硬件准备;要能够根据所要讲的教学内容,制定出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板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既有利于学生完成,又能提升学生知识水平的课后作业等。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对教师备课的高要求,需要教师认真仔细对待并完成。

三、备课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备课不等于“背课”

很多教师误把备课当成了“背课”,以至于在讲课时脱离了教材和学生,盲目按照教学设计上写好的念。这样一节课下来,教师不仅讲得累,缺少必要的补充知识,学生学习成效也不明显,而且学生听老师照本宣科地念,也会听得索然无味,从而失去学习

兴趣。

(二)备课要关注学生的学情

备课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在备课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但是有的老师备课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进行,自己认为简单的就认为学生一定也懂,从而一句话带过,自己认为难的就不厌其烦地讲,这样会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备课。

(三)备课要有自己的见解

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教案都可以在网上搜到,有的教师就会按照名人名家的教案或者参考资料上的教案去备课,这样不仅会脱离自己所要讲课的班级的实际情况,学生接受起来效果也不会太好。

我曾看过一篇全国第六届阅读教学大赛太原现场的教学实录,里面汪老师讲的《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为了讲好这篇课文,汪老师两次去到鸟的天堂,沿着巴金的足迹,荡舟去观赏那棵美丽的南国的树,并把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带入到课堂,与学生们分享。汪老师通过图文结合、品读想象以及感受文中“卧”字的作用等方法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使一节课上得有滋有味。正因为汪老师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感,做了充足备课,所以讲起来才会更精彩充实。可见,在备课中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也很重要。

在备课时,教师还应该能够考虑到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教学的预期效果等问题,将教学内容、学生和教法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备课,更好地实现备课的目标。

四、提高备课水平的方法

(一)要博览群书

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从各种书籍、刊物中吸取与教学有关的精华,不仅要学习与本专业有关的知识,还要多看一些其他专业的书,如教育学、心理学、历史、政治等。教师只有自己的知识面开阔了,才能有更多的东西去展示给学生。教师丰富的知识储备既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内容,也能够丰富学生的学识。

(二)常去听课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将自己的课上好,同时也应该多去听一些其他老师的课,不仅要听语文课,也要去感受一下其他科目老师的教学方法。通过听课,多学习他人的长处,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样也可以为教师的备课提供更多的思路和理念。

(三)勤写教案

熟能生巧,这句话一点也不错。教师应该多练习写一些教案、教学反思等内容,通过不断地练习,归纳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有利于教师在今后的备课中使用,促进备课的进行。

(四)多与学生交流沟通

学生是教师备课的中心。教师要走进学生,多与学生交流沟通,通过与学生的交谈,不仅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也可以知道自己的一些不足。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再加上教师的教学经验,这样备出来的课才是符合学生学习和教学需要的优质课。

(五)要钻研教材

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课本,了解学生以前掌握了哪些知识,现在又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训练。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进行备课,可以增强备课的针对性,提高备课的效果。

总而言之,备课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关键,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备课。通过备课,优化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教学的科学性、灵活性和教育性等特点,实现创新教学。教师不仅要备好一节课、一单元的课,还要认真去安排好整本书的课,要始终保持着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尊重,對学生负责的态度,去认真备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备出有教学内涵,有思想,有激情的课。

参考文献

[1]吴松年.有效教学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张宝臣,张玉森,王秀兰.课堂教学艺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3]杨春生.备课技能训练指导[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4]段昌平.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5]潘洪建,刘华,蔡澄.课程与教学论基础[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1.

[6]孙俊三.备课艺术导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

(编辑:陈岑)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线性代数课程学—研—用教学内容及模式探索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精心设计教案 重构教学内容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