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用制度建立的理论分析与研究
2017-09-15杨振华
杨振华
[摘要]信用与伦理道德、经济、法律等多种要素息息相关。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市场环境来看,构建统计信用制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因此,需要通过理论分析及实际情况,提出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策略。文章从基于统计信用制度的理论基础入手,对统计信用制度建立的理论及构建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统计信用制度;信用危机;权益保障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221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活动关系的复杂水平发生了显著提高。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主体尚未获得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因此,各种信用危机问题频频发生。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应该通过构建统计信用制度的方式,解决各类不守信问题,以降低这类问题的发生概率。
1基于统计信用制度的理论基础
统计信用制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1博弈分析理论基础
博弈理论是统计信用制度的重要理论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将基于统计信用制度的博弈看成统计部门与被统计调查对象之间的博弈。根据实际情况,统计部门在开展调查工作时的策略集为{核查,不核查}。在这种状态下,可以将统计部门核查被统计调查对象的概率范围计算出来,即0~1。[1]根据上述信息及成本参数与核查后报告策略信息,可以构建出统计部门与被统计调查对象之间的博弈关系矩阵。
12统计信用制度基础
目前与统计信用有关的制度条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法律方面。该方面的参照主要是《统计法》。[2]这一法律条例是被调查统计对象以及统计人员履行自身职责和义务的基本法律参照。例如,当被调查统计对象的行为不符合《统计法》中的要求时,可以认为该被调查统计对象的行为属于不诚信行为。第二,伦理方面,工商户、企业等单位或个体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提供真实、可信的统计数据的行为是伦理道德的基本要求。同时,统计人员基于职业道德素养,按照规定工作流程完成对相关统计数据的处理,也属于一种遵守伦理道德标准的体现。
2建立统计信用制度的必要性
从本质角度来讲,建立统计信用制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信用危机方面
以我国的食品市场为例,近年来,食品造假事件频频发生,无论是引起无数家长恐慌的毒奶粉事件,还是市面上仍然时有发生的水果表皮打蜡上色等,其都对消费者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威胁作用。正是这种信用危机的背景,近期于各大社交软件中出现的“鸡蛋造假”“用塑料制作粉丝”等虚假视频信息才能得以广泛流传。这种现象昭示着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判断能力正在不断退化。基于上述情况,构建统计信用制度已经迫在眉睫。
22权益保障方面
事实上,企业、事业单位等的不诚信行为对相关利益群体,如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产生了一定的损害。[3]构建统计信用制度作为保障相关利益群体权益的重要方式,其实施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统计信用制度的应用优势
统计信用制度的应用优势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31查询优势
统计信用制度的查询优势是指:当地方统计部门结合各个被调查统计对象的信用评价结果,构建出一个完善的企业信用数据库并对外公布后,其他企业或个人在选择与某企业进行合作或购买该企业的商品时,可事先从信息网站中查询该企业的信用等级及相关信息。若该企业的信用等级较低,且在商品质量上存在不良信用记录,查询者可根据上述查询结果作出拒绝与该企业进行合作的决策。从这一角度来讲,统计信用制度在便捷统计对象信用信息获取流程的同时,还为查询者决策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2可靠性优势
统计信用制度的可靠性优势是基于统计部门制定该制度的过程产生的。在实际的制度制定工作中,市级、县级统计部门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条例和职责范畴,开展信用评定及统计信用制定工作。因此,统计信用制度的可靠性水平相对较高。
33监管优势
通过对我国企业信用监察工作的分析可知,这项工作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且难以获得准确的监察结果。统计信用制度的应用有效改善了这种局面:在统计信用制度条件下,相关监管部门可以直接根据不同企业的信用等级对其进行分类,将信用好的企业列入减少监管或短期内不监管范畴中,并将出现不良信用行为、引发重大负面影响的不守信企业纳入重点监察范畴。[4]这种倾向化监察方式不仅提高了企业监管工作的效率,对于诚信企业而言,这种信任管理方式有助于其保持自身的诚信状态。
4统计信用制度的建立策略
为促进诚信水平的提升,应该利用以下几种方式,完成统计信用制度的建立。
41充分融合地方统计推进工作
统计工作是各个地区职能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规范我国的经济市场,提升经济市场的整体诚信水平,可以将地方统计推进工作与统计信用制度建立工作充分融合起来。[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地方统计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责,在开展实际统计工作的同时,参与到统计信用制度建设工作中,督促各个被统计调查对象,如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企业等如实提供真实的统计数据信息,对统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2保证统计信用制度的可操作性
从本质角度来讲,构建统计信用制度的关键在于:利用统计信用制度对在提供统计数据过程中产生背信行为和守信行为的统计调查对象分别进行合理曝光处罚与奖励。基于这种情况,统计信用制度建立工作应该将制度的可操作性作为基本要求之一,通过各个可行奖惩措施的融入,促进统计信用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
43遵循相关法律条例规范的要求
目前与统计信用制度建立有关的代表性法律条例为《统计法》。出于提升所建立统计信用制度实效性的目的,在实际的统计信用制度建立工作中,应该将《统计法》等法律条例规范作为基本参照依据,严格遵守法律的要求,在保障信用信息合理应用的前提下,规范开展统计信用制度建立工作。
5结论
为了提升我国市场的规范性水平和诚信水平,应该将保证制度的可操作性、充分融合地方统计推进工作等策略,应用在实际的统计信用制度建立工作中,以提高统计信用制度构建工作的效率。在利用统计信用制度约束各类被统计调查对象的同时,也需要保证其合法权益不受损害,进而提升市场的整体诚信水平,降低不良信用问题的发生概率,促进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怡,熊祖辕,刘清海统计信用制度建立的理论分析与初步设想[J].统计研究,2014(7):58-62
[2]刘武男数据挖掘技术在信用卡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5
[3]李丽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
[4]俞碧金福建省企業统计信用制度体系建设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6
[5]黄羽茜美国信用消费保护法律体系的历史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