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学段语文课堂语言磨砺的策略研究

2017-09-15钟丽春

课外语文·下 2017年8期
关键词:語言丰富意趣

钟丽春

【摘要】语言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最根本特质。故本文切入“磨砺语言”,提出“语文课固‘语言之根,守‘语文之本”。本文从“关注语言,由此开始”和“磨砺‘语言,倡导本色语文”两方面,论述自己发展学生语言素养的实践,亮点和重点是“一磨‘语言,教师语言表达要意趣”,“二磨‘语言,学生语言表达要生趣、亲切”,以教学叙事型的案例为主要表现形式。

【关键词】本色语文;語言;时机;意趣;丰富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关注“语言”,由此开始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言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最根本特质。学语文最重要的就是学好语言文字,厚实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不关注孩子语言成长的语文教学,就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堂。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言”一词在《新课程标准》中高频率出现。

二、磨砺“语言”,倡导本色语文

那么,语言是什么呢?《现代汉语词典》这样定义:语言是人们按照一定规则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类所特有的交际工具,一般包括它的书面形式,但在与“文字”并举时只指口语。

按照经验性的描述,可以认定语言是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但这又不是完整的语言概念。语言不只是工具,语言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系统,它具有自身的规定性。语言的本质在于语言本身。正如哲学家诺瓦利斯所言:“语言仅仅关切于自身,这就是语言的特性,却无人知晓。”语言更近本质的东西在于关涉心灵,而且语言本身就是心灵的映照。那么,教学中该怎样使语言的工具、人文一体,倡导本色语文呢?

(一)一磨“语言”,教师语言表达要意趣

所谓“意趣”,指教师的语言色彩要吻合文本的意境,语言指向要凸显文本的人文价值和照顾孩子的个性特点,重情的涤荡、智的增长、趣的开掘、理的启迪。即捕获时机,深入文本,珍视孩子。

1.捕获时机,彰显课堂精彩

“苹果青的时候是不应该摘取的,它熟的时候,自己会落,但你若在青的时候摘取,便是损害了苹果和树,并且要使牙齿发酸的。”(列夫·托尔斯泰)语文教师要放大自我的语言魅力,让孩子理解和喜欢自己的语言,感动和积累自己的语言,创造和捕捉良好的语言机会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汉字是一种声音、一幅图画、一种姿态、一种味道、一种心情……对汉字的独到解读,生成了我对语文字词教学充满个性的灵动设计。

我始终认为,一个“让老师和孩子在课后甚至是若干个星期、数月或者是多年后回忆起来还能清晰地闪过那‘精彩的师生对话,还能讲述出哪个同学与大家分享怎样的独特体验,并较翔实地记录下来”的环节,就凭它曾经碰撞出那么智慧的火花,如今留下这么深深的痕迹,它就是一个“经典”,它源自时机的捕获和放大。

2.深入文本,汲取情感营养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其表现的载体是文本教学——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所以,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应该用意深刻,或指导字词的理解、积累、运用,或指导文本人文情感的领悟、表达、升华……引领孩子们更淋漓地吸收文本语言、汲取情感营养。总之,教师语言要有强烈的文本意识。

3.珍视孩子,成就灵动课堂

一切为了孩子,在教学中是永恒的话题。在新课标中也提到,孩子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教学中孩子的所感所悟、所思所想永远是最值得你珍视和品味。教师语言中必须时时让孩子感受到,他们是第一位的。

其实只要你放手,给孩子的思维一份自由、一片天空,给孩子的见解一份点拨、一点滋润,很多时候,孩子就是你的读本。

(二)二磨“语言”,学生语言表达要生趣、亲切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有责任去引导孩子捕捉环境中的“语言信息”。而最精致的环境当属“文本”,新课程语文文本语言最大的特点是生趣、亲切,在心理上和孩子们走得近。让我们去看一个“我是怎样和孩子一起感受语文课堂语言美感”的片段吧!

风,是什么?文本《画风》另辟蹊径,透过一种种情景、现象的描绘——“旗子飘扬”“吹斜的雨丝”……告诉孩子“风是什么”。文本的生活气息浓,语言亲近。在“孩子们,宋涛、赵小艺都会画风,其实风就是他们在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现象。你能用生活所见来画风吗”这一文本延伸环节中,我用一种比较的方法让孩子体会语文课上言语用词要准,更要有生趣。第一个孩子说:“我也会画风了。你看,那柳条在风中摇。”稍稍停息后,我委婉地说:“柳条一摇一摇,你说最像在干什么呀?”另一个孩子说:“像在荡秋千!”我心头十分激动:与“摇”相比,“荡秋千”明显生机了许多。我鼓励孩子创作:“荡秋千!柳条在荡秋千,多有趣啊!”因为有了比较,孩子的“画风”让我吃了一次语言大餐。

“柳条在风中梳着柔柔的长头发!”

“风筝在蓝天上飞舞!”

“树叶真调皮,有的藏到绿绿的草丛国。有的在操场打滚,有的在马路上你追我赶。”

“小草扭动着细细的腰肢。”

“稻穗鞠着躬说:‘秋天到了,秋天到了。 ”

“西湖一下子多了许多道深深的皱纹。”

……

有这样的语言,才是语文课。这样的语言准确、生动、有趣,透着浓浓的生趣、人味,也生成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

“语言是习得的。”我常常以这样的方式引领孩子们去认识语 言、亲近语言、表白语言、探究语文。在这样的引领中,我一次又一次地悟到:语言活,则孩子活;孩子活,则语言丰;孩子活,语言丰,则语文趣。把握好这三者,在课堂上、对话中,你就能享受到一个又一个的精彩情节。

语文课固“语言”之根,守“语文”之本,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所以,语文课就应该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象中,让学生通过磨砺语言来品尝“语言美”,酿造“语文味”。

抖落征尘,语文中的语言教学应该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

(编辑:郭恒)endprint

猜你喜欢

語言丰富意趣
The wisdom of language 语言的智慧
神韵秀逸 意趣妙生
略述《篱园秋实》的壶中意趣
汉字的水墨意趣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从中国牌到中国意趣——论当代实验艺术中的传统意趣
“海”和“海子”:“北中”語言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