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发展

2017-09-15高玉倩

魅力中国 2017年24期
关键词:绘画美术艺术

高玉倩

摘 要:本文主要写了当今美术教学的探索——共享发展。当前世界性的中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体现着共享的特性,需要我们掌握更多的适应现代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教育者才真正起到“教化”作用,做到“有教无类”。论文首先详细分析近现代艺术的思潮的影响,进而对当今艺术发展趋势做了简要分析。在第三章就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开拓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美术专业机构与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根据共享发展这一特性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共享;西画东渐;85美术思潮;数字艺术

20世纪以来的世界形势发展变化,西方现代美术的大量涌入,艺术思潮迭起,创作群体林立,风格流派纷呈,新潮美术在中国美术界盛行。中国经历了有史以来脱胎换骨的的改变,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型美术形态,比如数字艺术、多媒体艺术,在国际交流中崭露头角,新的视觉语言和新的艺术境界促进了美术发展与社会进步,让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华文明,认识中国文化,更广泛的进行文化交流和教育。

一、近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

随着“中体西用”、“西画东渐”思想的影响,一批批留学生从欧洲、日本学成归来,不仅从欧洲带回了西方画坛的新动向,也为中国的对绘画艺术注入了新思路和新内容。康有为、陈独秀、徐悲鸿唤起“改造中国画”的口号,以素描造型为主导的现代美术教学方法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全面推行。

他们在融汇中西方不同艺术原理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新的,符合现代潮流的,富有生命力的中国画绘画体格:

1.以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为代表的新式美术教育,将中国国传统绘画师徒传授方式改为新式的课堂教学,引进西方绘画的素描、写生和人体结构解剖。

2.举办各种展览,将传统绘画的欣赏方式从原来的案头把玩改为大厅悬览,变封闭性为开放性,变私密化为公共化,提高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社会影响力。

3.组织以创作、研究绘画为目的的艺术社团,将原来相对松散的“文人雅集”改为相对固定的画会、画社、研究会一类的组织,通过作品讨论和学术交流方式,有力的推动了绘画艺术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换。

二、当今艺术发展的趋势

“85美术思潮运动”后,画家们自由的向中外古今汲取各种营养,他们以一种上下求索、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以及多元并进的状态,对主流形态的美术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使了实验艺术的大潮兴起。例如水墨画出现了诸如“都市水墨"、“实验水墨”、 “抽象水墨”、“观念水墨”等水墨实验的分类,艺术家们试图在新的时代环境中谋求水墨的现代性建构,表达当下的感受和体验,这促进了中国绘画形式语言的新变化。

新技术时代,电脑技术与数字信息时代研发各种各样的图形图像制作软件,如动画,这个时期的全球放映电脑生成的虚拟动画,并广泛应用于多媒体传播领域。随着电脑图形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艺术能够将一切想象的事物逼真再现为一种类似现实的状态,新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视野,艺术家的作品以开放的观念寻求新的表现力,发展自己的个性。

三、当今美术教学的启迪与探索

早在明代冯梦龙的《東周列国志》中提到:“(齐)景公曰:‘相国政务烦劳,今寡人有酒醴之味,金石之声,不敢独乐,愿与相国共享。”共享基本意思是分享,将一件物品或者信息的使用权或知情权与其他人共同拥有,有时也包括产权。

当前世界性的中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体现着共享的特性,面对世界性的中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需要我们掌握更多的适应现代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并有阐释文化与了解社会的的经验的应变能力,教育者才真正起到“教化”作用,做到“有教无类”。教师选择学生,学生也选择教师,以培养出众多传承中华文明并弘扬中华文化的教师。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提出“仁、义、礼、智、信”,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书育人、读书明理等许多原则与方法也被当成了中国教育的纲领与楷模。

时至今天,也强调了“教书育人、读书明理、因材施教、学以致用、取法乎上”这类儒家经典的教学主张。我国提出的“和谐社会”、“和平发展”与“一带一路”的世界性主张,其核心思想依然是儒家的基本精神。

(二) 开拓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徐悲鸿将在法国学习古典油画的写实表现方法,投入到改良中国的美术教育上,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摹写外界的自然事物,运用写实主义的表现方法,建立在素描、解剖、透视、比例、明暗关系、光学原理等科学层面上的艺术创作的一种表现方法,将中国传统带入到现实领域的创作中,开创了在中国画坛前所未有的新画风,并成为主流艺术风格。

重新思考当今的美术教育是,我们应更加深入了解和揭示中国绘画的教育规律与教育核心。全球化共享时代的中西美术交流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中国各种形态的水墨画、具象油画、具象版画和具象雕塑,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所具有的核心地位越来越小。新型美术形态以网络共享的姿态,比如数字艺术、多媒体艺术崭露头角,新媒体技术和新兴视觉艺术融入更多知识和观念;主流媒体的宣传,文化机构和文化企业的合理运作,策展人、批评家、收藏家、艺术赞助人、博物馆负责人,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使中国的艺术理念走向国外,在国际交流中建立自己独立的系统,取得与最新艺术思想对话的国际资格,丰富了现代艺术的发展空间。

(三) 美术专业机构与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现在还存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社会发展和民众需求,大众的文化审美意识和文化审美能力薄弱等问题,我们应当致力于基础理论研究,外国美术现场“现场”研究,当代美术实践总结和市场研究,专业美术人才的培养和国际交流等,注重新技术和传播手段的应用问题,提高众多当代艺术在国际上的评价地位。

未来的时代,网络技术迅速发展,数字艺术、多媒体艺术成为新的艺术代言,我们应将其吸纳和消化到美术教育体制中来,成为艺术进程的一部分。美术专业机构与教育体制逐步发展成为各有系统的、开放的、学术化的、更符合人性的环境,以崇高的精神目标,关怀艺术、关怀人类,推动艺术的进步,提升人类的生活品质。在学术上走在大众前面,用宽容的学术态度引导大众认识和适应多元并存的艺术形态,推动艺术的进步,让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华文明,认识中国文化,更广泛的进行文化交流和教育。

参考文献:

[1]郎绍君:《守护与拓进》,杭州: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261-304

[2]贾方舟:《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贾方舟卷》,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0:67-87,271-296

[3]刘骁纯:《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刘骁纯卷》,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0: 271-281

[4]贾否:《动画概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2:3-34endprint

猜你喜欢

绘画美术艺术
美术篇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