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滦县花生病虫害测报与化学防治

2017-09-15焦桂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5期
关键词:叶斑病棉铃虫蛴螬

焦桂华

摘要 总结2016年滦县花生病虫害发生概况、监测、预测、发生实况、发生原因,以便指导滦县今后花生病虫害监测,为开展有效的化学防控提供依据,并提出了具体的化学防治措施。

关键词 花生;病虫害;测报;化学防治;河北滦县;2016年

中图分类号 S435.6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5-0106-02

滦县作为全国花生生产大县,近年花生种植面积始终稳定在1.53万hm2左右,占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的25.5%。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进程的推进,农户种植花生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为进一步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滦县农牧局植保站不断探索总结花生病虫害的测报和防治技术,为切实实现公共植保、推广绿色植保和科学植保、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持。

1 滦县花生病虫害防治概况

2016年,滦县花生种植面积14 666.67 hm2,平均产量4 290 kg/hm2,总产6.3万t。病虫害总体轻—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02 666.67公顷次,防治7万公顷次。全年发布关于花生蚜虫、花生根腐病和花生叶斑病等病虫情报10期,及时有效地指导了滦县花生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2 花生各生育期的病虫害种类

发芽出苗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根腐病;幼苗期(5月)为根腐病、花生蚜虫等;开花下针期(6月上旬至7月上旬)为根腐病、二代棉铃虫、蛴螬、叶斑病等;结荚期(7月)为三代棉铃虫、蛴螬、叶斑病、疮痂病等;饱果成熟期(8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蛴螬、叶斑病、疮痂病等[1]。

3 花生主要病虫害测报与防治

3.1 花生根腐病

3.1.1 发生概况。此病害轻发生,个别地块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4 666.67 hm2,防治1.2万hm2。滦县花生根腐病以土壤带菌为主,发芽出苗期至幼苗期易发病,开花下针期病情加重。发病后,植株矮小,叶片黄化,地下部主根表皮部分或全部变褐腐烂,侧根很少或全无,苗期发病易死亡。主要发生期为出苗期至开花下针期(4月下旬至6月下旬)[2]。

3.1.2 监测。出苗期至开花下针期,每周田间调查1次。据5月31日调查,花生根腐病在部分花生田发生,个别严重地块根部变褐干腐,叶片出现变黄萎缩。

3.1.3 预测。6月2日发布病虫情报《及时查治花生根腐病》。花生苗期低温高湿利于发病。

3.1.4 发生实况。据植保站6月17日大田普查,花生根腐病普遍发生,一般地块病撮率5%以下,个别严重地块病撮率35%。

3.1.5 原因分析。花生播种后,前期低温,5月干旱少雨,特别是砂性土壤种植的花生,由于缺水致使花生长势偏弱,抗病性降低,易感根腐病。

3.1.6 防治技术。防治原则:控制病情,促发新根。防治适期:发病初期。防治措施:杀菌剂+叶面肥混合灌根或茎基部喷施。①播种期,用50%多菌灵(不含硫磺)粉剂3 750 g/hm2拌种750 kg/hm2;也可以选用2.5%咯菌腈、25%多克福、25%多威分别按照1∶500、1∶50、1∶50的比例包衣。②发病初期,用50%多菌靈(不含硫磺)或70%甲基托布津1 500~2 250 g/hm2,兑水675 kg/hm2,茎基部喷雾防治。

3.2 花生蚜虫

3.2.1 发生概况。大面积轻发生,小面积大发生。发生面积14 666.67 hm2,防治面积9 333.33 hm2。花生蚜虫不仅直接为害花生,还传播花生病毒病[3-4](俗称“小秧病”,危害更大)。早播春花生顶土尚未出苗时,蚜虫就能钻入幼嫩枝芽上危害。出苗后多在顶端幼嫩心叶背面吸食汁液。始花后,蚜虫多聚集在花萼管和果针上危害,使花生植株矮小,叶片卷缩,影响开花下针和正常结实。严重时,蚜虫排出大量蜜汁,引起霉菌寄生,使茎叶变黑,全株枯死。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50%~60%,甚至绝产。发生特点:蚜量增长迅速。主要危害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危害盛期在6月上旬。

3.2.2 监测。调查方法:定点调查和大田普查相结合,定点调查每周1~2次,普查每周1次。监测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下旬。据植保站5月20日调查,一般近蚜源(刺槐)的花生田及个别地块蚜量为1.30~18.18头/m2,远离蚜源大面积花生田蚜量为1.30头/m2以下。

3.2.3 预测。5月23日发布病虫情报:据气象预报近日无较大的阵性降雨和连续高温天气,近蚜源(刺槐)的花生田蚜虫还有一定的发展趋势,远离蚜源的花生田蚜虫是轻发生趋势。滦县影响花生蚜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5]:4月下旬花生田附近刺槐上的蚜量和5月的降雨。

3.2.4 发生实况。5月26日调查,一般近蚜源的花生田及个别地块蚜量在1 298.70头/m2以上,远离蚜源大面积花生田蚜量为25.97~55.84头/m2,与预测趋势一致。

3.2.5 原因分析。①4月花生田附近刺槐上蚜量较多;②5月至6月上旬,滦县气温一般在15~28 ℃,5月仅有3次小雨、1次中雨,降雨量仅26.9 mm,6月上旬降雨量仅 5.4 mm,干旱少雨利于花生蚜虫发育繁殖。因此,5月下旬为防治适期。

3.2.6 防治技术。①播种时,采用内吸性强的种衣剂拌种(如吡虫啉)。②喷药防治主要推荐吡虫啉、啶虫脒、阿维菌素等药剂,兑水喷雾。喷药时喷头朝上,喷叶片背面,并注意喷匀。在治蚜的同时,配合使用叶面肥,有促进增产的作用。 3.3 棉铃虫

棉铃虫在滦县1年发生4代。其中,一代主要发生在麦田,二代主要为害花生、大豆和茄果类蔬菜,三代主要为害花生、春玉米等,四代主要为害夏玉米、茄果类蔬菜[6]。

3.3.1 二代棉铃虫。发生、监测、预测及防治情况总结如下:endprint

(1)发生概况。轻发生,个别地块偏轻发生。发生面积为14 666.67 hm2,防治面积13 333.33 hm2,增产1 000 t。幼龄期棉铃虫主要在早晨和傍晚钻食花生心叶和花蕾,影响花生发棵增叶和开花结实;老龄期白天和夜间均大量啃食叶片和花朵,影响花生光合效能和干物质积累,造成花生严重减产。主要发生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

(2)監测。滦县农作物害虫监测始终坚持“成虫诱集做参考,卵、幼虫大田调查为主要依据”的原则。2015年11月10日进行越冬基数调查,2016年3月下旬至10月下旬采用佳多灯进行成虫监测。大田卵和幼虫调查:2016年6月中旬开始每周调查1次,6月下旬至7月上旬每周2次,7月下旬结束。6月24日调查,一般幼虫量在1.30头/m2以下,个别地块达1.30~2.60头/m2,幼虫均在3龄以下,未发现卵粒。

(3)预测。6月30日发布病虫情报:预测二代棉铃虫轻发生。依据:一代成虫基数;天气条件,特别是湿度;大田调查卵量和幼虫数量。

(4)发生实况。7月6日调查,一般地块幼虫量为1.30~2.60头/m2,严重地块达6.50~7.80头/m2,与预测结果相符。

(5)原因分析。①虫源基数小。上年11月10日调查越冬蛹量为0.10头/m2;5月31调查麦田一代棉铃虫量为24.20头/m2,轻发生,麦田蚜虫防治率高兼治一代棉铃虫。②诱蛾数量少。6月佳多灯虫情测报灯[7]累计诱蛾201头,诱蛾量明显少于上年同期1 332头。③天气条件不利。6月下旬连续雷雨天气对一代蛹、二代卵和田间低龄幼虫具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6)防治技术。花生开花下针期(即6月下旬至7月上旬),当虫口密度达6.49头/m2时,为药剂防控最佳时期。可选用阿维菌素类、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等药剂喷雾防治。

3.3.2 三代棉铃虫。发生、监测、预测及防治情况总结如下:

(1)发生概况。轻—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4 666.67 hm2,防治面积1万hm2。主要发生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

(2)监测。7月中旬开始田间调查,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为危害盛期,8月下旬结束。调查频次同上。7月27日调查,一般花生田幼虫量为2.60~3.90头/m2,个别地块幼虫量为10.40~13.00头/m2。

(3)预测。7月29日发布病虫情报:预报三代棉铃虫轻—偏轻发生趋势。

(4)发生实况。8月3日对全县花生田普查,一般虫量为 2.60~3.90头/m2,个别地块虫量为9.09~11.70头/m2,与预测结果相符。

(5)原因分析。①虫源数量小。由于二代发生轻,所以三代虫源数量小。②气象条件不利。7月29—30日大雨,降雨量在47 mm以上,对三代卵和三代低龄幼虫都有一定杀灭作用。

(6)防治技术。防治重点是查治个别发生量较大的花生田。8月上旬(三代棉铃虫80%为2~3龄期)为药剂防控最佳时期,可选用高效氯氰菊酯或甲维·毒死蜱等药剂防治。

3.4 花生蛴螬

3.4.1 发生概况。轻发生。滦县花生蛴螬主要有暗黑、铜绿、大黑等,以秋蛴螬为主。荚果期受害,果柄被咬断、幼果被咬伤或蛀入取食果仁。危害严重时,将嫩果全部吃光仅留果柄,有的咬断果柄使荚果发芽、腐烂,或吃空果仁形成“泥罐”。主要危害期为7—9月,包括开花下针期(始期)、结荚期(盛期)和饱果成熟期(末期)[8]。

3.4.2 监测。收获期基数调查:选取有代表性地块,随机取3~5个大小1 m2、深20 cm的样点,调查蛴螬数量。成虫监测:同二代棉铃虫。

3.4.3 预测。2016年3月10日发布趋势预报:花生蛴螬轻发生,个别地块有偏重发生趋势。预测依据:上年花生收获期蛴螬基数、施肥习惯。

3.4.4 发生实况。9月9日调查,一般地块蛴螬虫口密度为0~2头/m2,个别地块虫口密度为5~8头/m2,与预测一致。

3.4.5 原因分析。2015年9月16日调查,蛴螬虫口密度为0.01头/m2以下,越冬虫源少;花生田普遍防治棉铃虫兼治金龟甲,导致蛴螬数量减少。

3.4.6 防治技术。①药物毒杀成虫。在金龟甲发生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下旬),喷洒毒死蜱、拟青霉菌等药剂,可有效防治成虫。②在花生结荚期(7月中下旬)防治幼虫,需雨前施药。一是撒毒土。用50%辛硫磷或48%乐斯本7.5~15.0 kg/hm2拌土225~300 kg/hm2,撒于花生撮内。二是喷灌。用50%辛硫磷或48%乐斯本7.5~15.0 kg/hm2,兑水1 500 kg/hm2,将喷雾器喷头摘掉,按撮浇灌。

3.5 花生叶斑病

3.5.1 发生概况。一般轻—偏轻发生,个别地块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4 666.67 hm2,防治面积1万hm2。花生叶斑病在滦县主要有褐斑病、黑斑病、网斑病,常3种病害混合发生。花生叶斑病是花生生长中后期危害花生的主要病害,导致花生提早落叶,引起花生早衰而减产[9]。

3.5.2 监测。6月上旬开始调查,每周1次,花生收获后结束。随机取样,每块地3~5个样点,每点0.77 m2,调查病撮率、病斑面积和病叶率等。据7月6日在小马庄镇和古马镇调查,花生叶斑病普遍发生,一般地块病撮率在10%~20%,285等小粒花生发病较重地块病撮率在50%以上。

3.5.3 预测。7月6日发布病虫情报:根据气象预报,7—8 月降雨量接近常年略偏多,利于叶斑病发生、发展和蔓延,有加重危害的趋势。

3.5.4 发生实况。8月11日在晒甲坨、古马调查:病田率100%,病撮率达到90%以上,病叶率增加,病叶面积扩大,由下向上发展,达到植株中间部分。

3.5.5 原因分析。①气象条件。6月下旬雨水集中,利于菌源积累;7月下旬持续阴雨,利于花生叶斑病发生、发展。②滦县花生叶斑病常年普遍发生,菌源积累较多。endprint

3.5.6 防治技术。防治适期为7月中下旬,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2 000倍液喷防,药液用量为600~750 kg/hm2,间隔5~7 d喷1次,连喷2~3次。

3.6 花生疮痂病

3.6.1 发生概况。2016年花生疮痂病在滦县发生程度较常年轻,属于轻—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4 666.67 hm2,防治面积1万hm2。花生疮痂病近年已成为危害滦县花生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及茎部。叶片上表面的病斑为淡棕褐色,中間凹陷,边缘突起。叶柄和分枝上的病斑可发展为溃疡疮痂,使植株呈烧焦状。田间表现为上部叶片卷曲,茎弯曲,病株略矮化,多呈点片发生。主要发生期为7月上旬至9月上旬。2016年发病特点:发病晚,症状轻,发展慢[10]。

3.6.2 监测。7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监测期。监测方法同上。7月6日调查,花生疮痂病点片发生,以3323、285等小粒花生品种发病地块较多,病撮率在5%以下,个别发病较重的田块病撮率达10%~20%。

3.6.3 预测。7月6日发布病虫情报:随着多雨期的到来,结合气象预报分析,7—8月降雨量接近常年、略偏多,利于疮痂病发生发展,并有流行扩散的可能。

3.6.4 发生实况。8月26日调查,病斑向上发展,病撮率达50%以上。

3.6.5 原因分析。7—8月降雨量较常年偏多,尽管有长时间持续性降雨,气象条件利于疮痂病大发生,但是由于2015 年滦县花生生长前期(5月和6月上旬雨水少)受干旱影响严重,长势偏弱,封垄晚,导致田间小气候湿度低,加上滦县花生田多为砂性土壤,漏水漏肥,水分蒸发快,连续阴雨气温偏低,导致2016年花生疮痂病轻发生。

3.6.6 防治技术。建议发病初期及时用药防治,可选用10%世高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或30%爱苗3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防,每5~7 d用药1次,连续用药2~3次。注意要喷匀打透和交替轮换用药。

4 参考文献

[1] 吕志宏.花生生育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及化学调控[J].农业与技术,2016(2):78.

[2] 吴志会,彭学文,韩晓清,等.花生根腐病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2(21):33.

[3] 宋洪超.花生蚜虫的综合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2012(8):19.

[4] 李翠英.花生病毒病症状识别及防治[J].农家科技,2015(6):63.

[5] 李军华,李绍生,李绍伟,等.环境因子对花生蚜虫发生程度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6,1(9):719-720.

[6] 毛锦秀.花生田棉铃虫综合防治配套措施[J].农村科技开发,2004(9):26-27.

[7] 王琳娜,陈艳,努尔尼沙,等.虫情测报灯在棉铃虫预测预报中的应用[J].新疆农业科技,2008(4):77.

[8] 闫冉冉,薛明,周方园,等.山东花生蛴螬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J].中国植保导刊,2013,33(7):5-8.

[9] 周青,张毅,徐淑霞,等.花生叶斑病的发生及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2005(5):16.

[10] 胡淼,钱才方.花生疮痂病的发生与防治[J].植物保护,2000,26(1):21-22.endprint

猜你喜欢

叶斑病棉铃虫蛴螬
花生田蛴螬较多的原因与防控技术
玉米棉铃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蛴螬危害蓝莓的识别方法、危害期及防治措施
菩提树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试验
云南万寿菊叶斑病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抑菌药剂研究
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毒土法对阜阳市夏大豆田蛴螬的防效试验
我们与棉铃虫的战争
芒萁叶斑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
棉铃虫重发频次趋高原因探析与综合治理对策
玉米田棉铃虫对棉田测报与防治的影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