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7-09-15蒋颂
蒋颂
【摘要】无论教育如何改革,教育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以问题为核心而建构起来的知识结构是牢固的,具有整体性,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确立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更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提出问题的能力,养成积极的思维习惯,学会学习,学会质疑,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堂;问题意识;提问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維的动力。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始于强烈的问题意识。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爱因斯坦也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解答更为重要。”所以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关键在于问题意识的培养。
但当下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是真实存在的,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如何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就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说出最想知道什么,让学生提出问题,同时把解决问题变成学生的迫切需要,这样学习才能变成主动、积极的。要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模式,比如说自主阅读教学模式,它不再是教师给出自学提纲,或者一些问题后,学生按照提纲和问题找到学习内容和答案就可以了,它是依据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的“只有提出问题,才实现了人与文本的对话,否则只能叫阅读”观点为基础,教师指定阅读内容,学生自主阅读,批注、摘录并能对要点进行归纳、概括。
其次审视疑点,提出问题。如对课文不理解的质疑,学生提出问题,互助讨论,允许每个人有不同的见解,但必须自圆其说。这种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变成主动参与,让学生自我阅读,自我思考,自我质疑。
再次还可以尝试从不同角度设计教学方案,抛开固定的教学思路,教师要在课前搜集全面的资料,预设学生会遇到的问题,从学生的问题开始,由学生的需求出发,顺着学生来。比如教学《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一课,在准备了大量资料以后,可以问学生,你最佩服徐霞客的哪一点?(就从那一点开始)师生一起体会,然后顺着学生的思路去一起解决问题。这里教师就要有序地引导学生有序、有效地学习,并解决他们的问题。
二、教给提问方法,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1.写文章摘要。写摘要是学生自己寻找、综合、概括文章的重难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文中重点句段、文中的谋篇布局、内容的选择、描写方法等方面,明确遇到的问题,比如当遇到文章内容把握不准确时,需要认真思考,产生自问“那为什么是对的”“这样概括到底对不对”等,在阅读下一段之前暂时停顿一下,猜测作者的意图。这种方法可以用在平时的课堂自学,也可以用在课前预习,如果每堂课都写好了文章摘要,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教学必然有成效。
2.抓关键词语。对于学生来说,提问不难,但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很难,而把这些问题的答案思考清楚,再完整表述出来就更难了。怎么办?我们可以从简单入手,比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通过“抓住关键词语提问—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三步来落实。先让学生读句子,根据画线词语提问。学生提问“为什么‘只好大开城门”,理解第一次“只好”的背景;“晏子说些什么话,楚王‘只好陪着笑”,理解第二次“只好”的状况;“楚王为什么‘只好赔不是”,理解第三次“只好”的缘由。三个问题就是理解文章内容的主线,通过解决问题,学生找到答案,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同时也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由浅入深,抓关键词,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三、小组合作学习,练习提问题
一堂课下来,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畅所欲言,发表见解,而分组合作学习,就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既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表达自己的独特看法,还能够让学生投入真实的情感,注重自我表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气氛会相对轻松、愉快,更可贵的是有来自同伴的赞赏和鼓励,学生不会在意自己有没有出丑,更在意的是“我学到了什么,我要表达什么,我还有哪些疑问,想寻求解决的方法”。还可以在同学那里获得新的看法,并就不清楚的地方提出疑问,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弄清文中不明白的地方。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精心安排和准备自学提示、讨论任务,让学生明确要在自学讨论中得到什么,自学中的批注、摘要,讨论中的质疑,能够激发思维的火花,会促使学生提出有难度、开放性的问题,并能使同伴之间互相提问,具体操作过程是由学生阅读文本提出问题、组内交流解决、提出小组问题、教师整理主问题和教师补充提出主问题几个部分组成。
学生阅读文本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既可以是自己不懂的、自己有感触的,还可以是自己不同见解的或是自己读懂了想考考其他同学的。这四个方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锻炼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提问能力。
学生在提出问题后,由组长带领在组内交流解决问题,之后选出组内最有价值的问题准备汇报,选出的问题既可以是组内未能解决的,也可以是解决后觉得与文本最有价值的。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文本重要的“主问题”若是学生未能提出,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问题来补充,这一过程既补足了教学的需要,更是教师“怎样提出问题”和“提出怎样的问题”之重要示范。
无论教育如何改革,教育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以问题为核心而建构起来的知识结构是牢固的,具有整体性,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确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更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提出问题的能力,养成积极的思维习惯,学会学习,学会质疑,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
(编辑:龙贤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