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公民社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系

2017-09-15张义纯

魅力中国 2017年24期
关键词:政治文明市场经济公民

张义纯

摘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一个社会与国家之间的互动过程,建设公民社会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动力,我国公民社会建设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互相促进,公民社会建设能力要求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程。

关键词:公民社会;政治文明

公民社会具有多元性,存在着社会自主多种力量和多种价值取向,不同的利益主体对国家政治建设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推动着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体条件下,公民社会的建设对政治文明发展具有多重影响。

一、公民社会建设历程

(一)公民社会概念

公民社会指的是自由的公民和社会组织机构出于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和共同价值,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公民社会具有多元性,区别于单一的社会组织,具有多种价值取向。

(二)我国公民社会建设历程

公民社会在我国并不是一早就存在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民社会才开始出现。从几千年的历史文明来看,我国长期处于身份社会中,身份带有一定的阶级性,是生而有之的,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身份社会有着严格的社会关系界限,等级森严。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逐步推进,身份社会逐渐瓦解,我国从身份社会进入契约社会,尤其是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公民个体获得了解放,对待个体不再是单一的身体界定,公民能够凭借自身努力获得一定的职位和财富。

(三)我国公民社会建设处于过渡期

处于转型中的中国,公民社会建设也在转型中摸索前进,处于过渡期,公民社会建设对于我国而言是一个新事物,其发展也必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发展具有曲折性和不成熟性。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社会与国家的互动过程

(一)政治文明內涵

政治文明是一个相对概念,对于政治野蛮和政治落后而言,政治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和主观精神世界的基础上,在进行政治活动改造的过程中,在进行政治活动规律的探求中达到的政治进步状态,主要包括的有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政治文明是人类在政治上获得的一种解放和自由。政治文明的核心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下得以成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不断互动的过程。国家是政治文明的主导者和掌控者。

在特色社会主义中国下建设政治文明,要从国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出发,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既注重国家和政府的推动,更要从根本上奠定其社会基础,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培育公民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三、公民社会建设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系

一般来说,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是政治权力运行的基础,对政治权力起着制约的作用。公民社会建设的良性发展能够推动政治文明的发展,同时公民社会建设对政治文明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挑战,政治文明的发展也能保障公民社会的建设。

(一)公民社会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与直接动力

马克思认为,公民社会是属于私人利益关系的领域,“包括各个个人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交往”,“始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

公民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和经济本质是市场经济,公民社会的主体、活动空间、意识形态等都由市场经济决定。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政治文明建设基于公民社会的成熟、完善程度。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是市场经济,但市场经济并不能直接作用于政治文明,需要公民社会这个中介进行转换,因此公民社会成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直接动力。

(二)公民社会规范了国家不能任意侵犯

国家是政治文明的主导者和掌控者,但公民社会的建设,强调了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对国家而言就不能任意干涉,并且要求国家在一定范围内,要保护公民权利不受侵犯。同时,公民自由、平等、法治等品格的培育和养成,对政治文明建设中民主和法治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为政治文明的健康发展铺平了道路,创造了一个宽松的氛围。从另一方面来看,宽松的社会环境,能够激发人们的生产创造性,有效地推动社会经济增长,为民主政治生活提供经济基础。

(三)公民社会有利于促进政治稳定

一个理性化、自治性极强的公民社会,能够促进公民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身利益,也可以通过国家政策帮助实现自身利益。改革开放的实施,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体国家下得以发展,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激发经济活力,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可能造成不稳定的社会秩序,包括个人与集体之间,社会与国家之间利益的冲突。利益不一致时,需要民主政治来协调,政府发挥作用进行矛盾协调。另一方面,公民社会的健全,公民自身能够主动合理地解决内部矛盾,减少对政府的压力,以及对政治体制的冲击,这样有利于促进民主政治稳定。

(四)公民社会的建设有利于推动政治制度化建设

改革开放的深度开展,是一个全社会动员的过程,经济的增长、城市化的推进、教育范围的普及和媒介传播工具的渗透,影响着公民的思想和意识。在寻求发展中,公民在努力和收入中产生失落,于是政治参与成为公民表达利益诉求的途径和渠道。利益意识的觉醒,政治参与意识的提高,推动着社会政治的进步。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要为社会成员的政治参与提供法律制度和程序上的保证。因此,随着公民社会的发展,对政治文明建设而言具有推动作用,对政治文明建设也提供着更高的要求。公民社会建设与政治文明之间协调发展,才能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幸福感才能提高。加快政治制度创新,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是当下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

(五)公民社会建设需要国家政治制度提供保障

培育具有理性、自主、自治、自律的公民社会需要国家提供制度性的法律保障,通过制度与法律进行必要的调节和干预。与此同时,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日益分化,利益主体的不断多元化,社会拥有越来越多的自由活动空间、自由流动的资源,公民权利意识能够得到不断鼓励和提高。这对政府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国家必须深化体制创新,为公民社会的生长创造空间和基础。正如美国政治学家达尔所指出的,“独立的社会组织在一个民主制中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它不仅是国家统治过程中民主化的一个结果,也是民主过程本身运作所必需的,其功能在于使政府的强制力最小化,保障政治自由,改善人民的生活”。

四、结语

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的社会主义中国,既要提高社会自主能力,又要改变公民政治参与程度,这一目的的实现首先要由执政党的政治能力和决策能力的提高,通过动员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各界力量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推动社会主体政治文明建设,从而实现民族振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 人民出版社 1960 年版。

[2]《邓小平文选》 第 2 卷, 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第335 页。

[3]李良栋:《21 世纪的社会主义与人类政治文明》,载《科学社会主义》 , 2001 年第 1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政治文明市场经济公民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商务部:美方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严重歪曲事实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西方女性政治家的柔性魅力
电子政务: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参与型政治文化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影响
公民并积极着
公民生来有权说话:言论自由海报
论市场经济行为的善恶原则及对传统道德的印证
建设社会王义政治文明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