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语文古文教学的建议

2017-09-15后丽萍

课外语文·下 2017年8期
关键词:教学建议古文初中语文

后丽萍

【摘要】古文的学习和掌握关系着传统文化的传承。尽管近年来教育界对于中学古文学习在课程教学中的比重和必要性有过不少争议,但各个版本的课程都未因此而忽视古文教学。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就初中语文课堂古文教学谈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文;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面对中高考,语文教师往往将常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编订成册,要求学生熟读熟记。这种应试策略颇具实效,却过于投机取巧,也有一些学生虽然花了大量的时间把它们背得滚瓜烂熟,但遇到具体语境,仍是一筹莫展。

一、古文教学,语法先行

语言形式具有一定的系统及规则,只有掌握规则并加以运用,才能促进理解。如何将纷繁复杂的文言现象解释清楚?必须依靠扎实的语法教学。语法教学在近些年来我国初高中的古文教学中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在各种类型考试中,基本上涉及不了多少语法知识,在很多人眼里它实际上就是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避而不谈或轻描淡写,以至于学生学习古文多年甚至连最基本的主、谓、宾、定、状、补都弄不清楚。

我以为,古文教学必须要传授的语法知识包括词语的词性、短语类型以及句子成分、特殊句式,这些内容由零到整,陈陈相因。了解词性,可以帮助我们弄清楚各种词类活用的现象和条件,掌握一词多义的用法,确定词语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掌握短语类型和句子成分,让我们从整体上了解句子的结构框架,帮助我们读准节奏停顿,深入了解古代文言书面用语的句式的结构特点,熟悉各种特殊句式:是省略句,还是倒装句;是定语后置句,还是宾语前置句……这些最终都可以帮助我们更为准确地译读古文。可以说不懂语法,难解文言,而古文的韵味更是无法欣赏。语法专门训练应是古文教学的童子功,必须加以重视。

二、诵读经典,注重积累

古文和所有外语一样,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把它学好的最重要的一种途径就是勤阅读、善积累。然而读书是不能盲目进行的,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所选的课外文言读物也应该考虑到各年龄阶段的接受能力和阅读效果。

对于选读材料,从初中到高中应该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梯度。在选择文言课外读物时,我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注重引导,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帮助初中生挑选书籍,就不适合推荐诸如《资治通鉴》之类一本正经的官修史书,反而像《世说新语》《闲情偶寄》这类书籍所刻画的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性强,学生容易被其吸引,产生阅读兴趣。到年龄稍长,理解能力和审美水平发展到一定层次时,可以阅读《古文观止》之类经典合集,省去了甄选佳作的诸多麻烦。其次,关注所选书籍成书的年代 ,一般情况下,作品离现世年代越久远,其阅读难度越大,如《诗经》《离骚》《论语》等诸子百家的作品,虽为传世经典,但是如果不顾客观实际一味让学生诵读,估计只会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可以挑选离现代年代较近的明清时期的作品,读起来会轻松很多。而到了高中以后再慢慢接触唐宋、先秦时期的作品,有了初中阶段的积累,阅读难度也会降低。最后,在阅读的篇幅上也要有所选择。刚刚入门的学生适合读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有一定积累后,可以适当阅读短篇散文集,等到成熟时期就建议通读长篇人物传记和各种史书了。

三、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阅读积累固然是非常重要的,学会温故而知新,遇到问题善于举一反三,同样是学好古文的关键,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少学生学习古文一味摇头晃脑,不求甚解,死记硬背,到实际运用时往往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以。

学习古文懒不得,要做到三到:眼到,手到,心到。所谓“手到”,就是要勤翻工具書。工具书是专供翻检查阅的图书,它具有特定的排检方法,读者据此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他所要了解的知识或材料。我们在学习文言文中,应充分利用文言工具书,多学多练才会触类旁通。工具书的种类繁多,可供我们学习文言文时查阅的工具书有:《古代汉语常用字典》《常用文言虚词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辞海》《辞源》等。其中,《古代汉语常用字典》内容丰富,查阅方便,释义深入浅出,适合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使用。

四、吟哦讽诵,而后得之

诵读是学习语言的普遍规律。古人重诵读,《白鹿洞书院教条》规定:“必正心肃容记遍数,遍数已足,而未成诵,必须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遍数。”我国古代传统教育主要采用的就是这种看似笨拙的教育方式,而受业之人往往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和敏锐的感知能力,宋代文豪苏轼就是其中的翘楚。

当今古文教学的一个严重问题是极为功利,考字词句就只背诵字词解释、句子翻译,考课文内容理解就干脆把历年来该文出现的考题归纳一起死记硬背……其结果往往是使得学习古文完全为了应付考试,考试一过便忘却大半。这跟诵读背诵几十篇文章而能经久不忘相比,孰得孰失是不言而喻的。由于文言文是特殊的语言形式,初读往往不甚通顺,诵读恰恰能执一驭万,循序渐进,反复诵读,由读到懂,由懂而用。根据目前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诵读可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起始阶段可以略少些,以后逐渐增加,我校自主编定的《母语积累》读本就依据这个原则,学生背诵的篇目越多,记诵的速度越快。

当然诵读有别于一般的死记硬背,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悉课文,逐步加强理解,直至背诵的一种学习方法。诵读文质兼美、广为流传的文言文,在头脑中多储存一些文言信息,这对认知迁移、阅读理解都是大有裨益的。有效的诵读离不开教师的指点,教师要注意篇章的选择,有无佶屈聱牙的文句、篇幅的长度;要讲究记诵的科学性,从文章结构到段落层次,再到句读停顿,帮助学生寻找便于记诵的途径。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建议古文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称象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浅析泛义动词“打”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