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师研读古诗教材的五个步骤

2017-09-15李莹

课外语文·下 2017年8期
关键词:研读小学语文教师

李莹

【摘要】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本文通过“知人论世—读诗诵韵—解诗明意—欣赏积累—知生取法”五个步骤,帮助教师研读古诗教材,促进古诗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 ;古诗教材;研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古诗语言凝练、韵律优美、内涵深蕴、情感充沛、想象丰富、意境交融、风格多样,有效地进行古诗教学的前提是教师对古诗的准确研读。我们试图通过“知人论 世—读诗诵韵—解诗明意—欣赏积累—知生取法”五个步骤帮助教师进行古诗研读。

一、知人论世

(一)知作者

“知人”就是要了解诗人各方面的情况。如作者的生平,包括生活经历、政治遭遇、思想崇尚等。又如作者的风格、流派、作品特点等。还要了解诗人与作品的关系。

(二)知背景

“论世”就是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古诗和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了解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诗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杜甫写《春望》,时值安史之乱,诗人被俘至长安,目睹叛军的倒行逆施。次年三月春,更添诗人忧国思家之心。

二、读诗诵韵

(一)读准读通

读是学习古诗的入门之径,朗读时先要做到读音正确,也就是要注意读准生字、难读的字、多音的字、因押韵而需改变读音的字等。再把诗句读通顺、读连贯,朗朗上口,抑扬顿挫。

(二)读出节奏

古诗是讲究平仄的,平声悠扬,仄声短促,平声、仄声错落有致,富有音乐美。在诵读中应考虑平仄关系在诗中的呈现,更好地读出诗的自然节奏,把握诗人的情感韵律。

(三)读出韵味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古诗用韵十分讲究,了解古诗押韵、偶韵、排韵等知识,发现诗中的用韵特点,吟之,诵之,读出韵律之美。

三、解诗明意

(一)解诗题

诗题或标明写作对象、写作重点,或点明诗的写作背景,或交代诗的线索,或概括诗的主要内容,或显现诗的情感基调。

(二)解字词

字词是古诗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了字词,就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诗句。要关注古诗中重点难点字词的理解。如对多音多义字词的理解,对数字虚实的理解,对通假字的理解。还有古今异义字词的理解、含有典故字词的理解等。

(三)解诗意

是指对古诗内容的整体感悟。要理解每句诗大概的意思、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诗句大概的结构,还要了解“诗外之意”。“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

(四)解诗情

诗情就是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情是诗的生命,诗中描绘的人、事、物、景,诗的字里行间都注入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所以,我们要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其思乡怀人、忧国忧民、寄情山水等感情。

四、欣赏积累

(一)抓诗眼

诗眼是指一首诗歌内容的凝聚点,常常是诗中精练传神的词语,你发现了它就等于抓住了中心思想。诗眼或为一字、一词、一句,其位置并不固定,可以在题目中,也可以在诗中。诗眼分为两类:一是表现为一首诗的凝聚点,提示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叫诗中眼;二是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或词,这是局部的诗眼,叫句中眼。

(二)抓意象

古典诗词中较多地保留着前代诗人运用过的一些词汇,由于历史的积淀,这些词汇浸染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被赋予特定的含义,就形成了意象。因此,研读诗歌时熟知常见意象,并理解其寓意,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如“月亮”寓思乡、“梅花”寓高洁等。

(三)抓意境

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与客观事物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诗歌意境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悲壮、恬淡、孤寂等。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如《泊船瓜洲》就以“月落”“乌啼”“满天霜”“江枫”“渔火”“钟声”等意象绘出一幅秋夜羁旅图。

(四)抓语言

古诗的用词非常精炼。阅读时抓住诗词中含义深刻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用心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研读诗歌的语言,就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如铺陈、比喻、起兴、夸张、虚实、对比、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还有动词锤炼、词类活用等。关注古诗特色语言的表达,如词语倒置、句序倒置、诗句中的有意省略等。领会其语言的风格特点,比如清新自然、委婉含蓄、绚丽明快等。

(五)抓积累

研读古诗时,要思考学生已有的积累是否能引发新知的学习,温故而知新。要思考现有的古诗如何更好积累,可以积累有关作者的诗、有关主题的诗、相关体裁的诗、同一意象的诗等。

五、知生取法

(一)知学情

要了解学生已有的古诗基础,了解本年段的古诗教学目标,了解古诗在整个小学阶段所处的位置,從而确定本课教学目标。还需了解本班学生学习古诗的现有能力和发展能力。

(二)取学法

研读的内容是全面而详细的,但并不是说全部要给学生。而是根据学生的学情,有所取法。有的可从诗题切入,有的可抓题眼进行古诗教学,有的可通过关键词语解诗意,有的可联系时代背景明诗意,有的则抓意象感悟诗情,有的通过精妙语言感悟古诗的意境。采用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如诵读成韵,侧重读诗诵情;诗画交融,侧重想象悟情;以诗解诗,侧重积累对新知识的建构。也可以用散文扩诗、课本剧表演等,侧重对诗外之意的拓展。

参考文献

[1]熊燕芳.经典的古诗 精练的课堂[J].新课程(小学),2012(5).

(编辑:马梦杰)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读小学语文教师
浅谈如何研读合唱作品
例谈“一文一字尽风流”
西风凋树惆何处,灯火阑珊情满路
当前小学语文教师能力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