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策略例谈

2017-09-15沈新芳

课外语文·下 2017年8期
关键词:语用能力语文素养策略

沈新芳

【摘要】语文是学生能力素养的奠基工程,而语用则是这项工程的重要部分,在阅读中揣摩,在揣摩中练习,在练习中提高。对于学生而言,培养语用能力,提升语文素养,是一个慢慢习得的过程,最便捷的途径便是以教材为“例子”,一篇一得,一课一得,以“点”带面,从而轻松实现由阅读向写作的过渡与转型。

【关键词】语文素养;语用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它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也使得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指向语言文字的运用,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对于学生而言,培养语用能力,提升语文素养,是一个慢慢习得的过程,最便捷的途径便是以教材为“例子”,一篇一得,一课一得,以“点”带面,从而轻松实现由阅读向写作的过渡与转型。如何找到语用训练的“点”呢?笔者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有了如下“点”滴收获:

一、理性解读,发掘语用的落脚点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仿写训练:

先出示文中这句话:“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引导学生思考:从你平时的观察中,你发现有哪些树不是四季常青的?到了秋冬时节,它们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在学生充分交流之后,引导学生学习对比衬托这种写法,并进行创造性写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樟树却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这个仿写练习的出现,将学生的思维在瞬间打开。他们用常见的树木秋冬季节的叶黄枯落与樟树四季常青作比较,语言充实而生动,表达流畅而精彩。这样一来,既强化了学生对樟树四季常青这一品质的理解,更在无痕的练习中揣摩了“对比”这一表达形式的妙处,习得了“对比”这种表现手法,以后他们在写到一物、一人、一景的时候,便会在脑海中自然呈现曾经的收获。

二、感性引导,抓住语用的闪光点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写景的散文,从声音、形态以及给作者带来的感受这三方面来表现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但这三方面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交织在一起,情景交融。最典型的是文章的第六自然段,既有形态的描写,又有声音的描绘,也有感受的表达。据此,我引导学生进行课内的仿写,将“情景交融”体现在自己的语言表达里,从而提升学生的言语智慧。

师:作者从声音、形态和感受这三个方面全面、立体展现了黄果树瀑布这部大自然杰作。为了突出事物的特点,能给读者留下更深、更美的印象,作者在介绍时运用——(生:打比方、作比较)等手法作具体描写。有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回忆我们的生活,田野里、树林中、大海边、山顶 上……会有许多美好的景物。请你选择一处,试着从所见、所闻、所感三个方面用一小段文字把它生动描述出来,在描写时不妨学着使用打比方或拟人等方法来表达。(生练写)师:把你写的读给大家听一听。生:我走在小溪边的石子路上,看到一朵朵素雅的雏菊在阳光下绽开笑脸。五颜六色的雏菊,点缀在碧绿的草丛中,十分和谐。(师:写出了花的颜色和形态)天地间,十分幽静。潺潺的溪水声,时而像轻柔的钢琴曲,时而像微风拂过的风铃,清脆而悠 扬。(师:运用比喻写出了声音的美妙)此时的我仿佛也融入了大自然,就像是大树上的一片青叶,在微风中舞蹈着、歌唱着。(师:这种感受也是一种“醉”)生:我光着小脚丫奔向海边,清凉的海水跃过我的脚背,淘气的浪花像个调皮的孩子不停地抚摸着我的脚丫。沙子细细的、软软的,踩在上面,舒服极了。抬起头,红红的夕阳浸在海水中,把水和天都染红了一大片。(师:多美的画面)海鸥美妙的叫声缠绕在我的耳畔,仿佛在和大海窃窃私语。(师:通过拟人句来写声音)我被眼前的一切陶醉了,静静地站在海水里,只觉得身体越来越轻,就像漂在海水里的一叶扁舟,随风而去。 (师:你的感受富有诗意)师:看来,美在我们的生活中,美也在我们的感受里!让我们用生花的妙笔去把它们记录下来!

三、巧设精练,探求语用的高效点

《泉城》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篇写景类散文。作者用准确的词语、丰富的联想、形象的比方、清晰的条理描绘了济南四大名泉的特点。开篇,作者就概括介绍了济南七十二泉在形和声方面的特点,接下来则分别介绍了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这四大名泉,都是先介绍泉的位置,再抓住各自的特点进行重点勾勒和描绘。

师:泉水因城而相聚,济南因泉而闻名!济南的泉当然不只有这四处,还有很多呢。老师搜集了这样几处泉水,我们一起来读读它的名字。生:柳絮泉。师:读着这个名字,你觉得这处泉水有什么特点?生:柳絮泉的泉水涌出来,在水面上形成了一团团白色的水花,就像春天飘飞的柳絮。生:我想,泉池的旁边也一定有许多柳树,映在水中,一片翠绿,而泉水涌水,也像團团柳絮,一定是美不胜收!师:(露出笑容)再来看——白龙泉。这一处泉水会有什么特点呢?生:泉池中有一个用石头雕成的白龙,泉水就从龙的口里喷吐出来。师:你用了一个“喷吐”,课文中的词语你用上了,这个词语就成了你的了。生:这条白龙很大,它昂着头,吐着水,多有气势!师:好一个有气势的白龙泉!再来看——豆芽泉。(读完之后大笑)呵呵,读完泉名你们笑了,那能说说这个豆芽泉有什么特点吗?生:它涌出来的泉水就像豆芽一样,细细的、小小的。 生:村里人用它来生豆芽,豆芽一定又香又脆。师:你还别说,还真有人用豆芽泉的水来生豆芽呢!(学生再次笑出声来)那你能用文字把你想象到的特点写下来吗?万事开头难,不怕,我们一起来看这样几个开头:(屏幕出示)齐读。生: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______泉。(生笑)师:这句话熟悉吗?生:熟悉。师:哪里的?生:课文中的。师:能用吗?(学生犹豫后点头)对,当然能用,用了,这个句子才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学以致用嘛。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作业纸,学作者的方法,从这四处泉中挑一处最喜欢的写一写,文中觉得好的词语只要觉得合适就可以大胆地选用。生: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柳絮泉。泉池四周长满了柳树,它们的身影倒映在水中,整池泉水都变成绿的了,泉水汩汩往外冒,一团一团的,漂在水面上,还没来得及散开,真像春天那飘飞的柳絮。水中的柳树和岸边的柳树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学生刚一读完,教室内掌声不绝。)生:济南最妙的要数金线泉了。一个开阔的方形泉池中,泉水从两侧对涌而出,在水面上形成了一道道水线,在阳光的照耀下,那条条水线闪着金光,在水面上飘动。那金线忽长忽短,忽急忽缓,顽皮地闪着游人的眼。(又是一阵掌声)师:虽然没有亲眼所见泉的样子,但看到泉名,你们就能写出如此美妙的文字,真是了不起!endprint

现有泉名的出现,对学生的思维首先就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刺激,“柳絮泉”“金线泉”“白龙泉”“豆芽泉”,泉名形象地概括了泉水的特点,让人一读名字便自然而然地在脑海里勾勒出它的形态,想象出它的声音,而这也正是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说运用需要一个情境,那么这四个泉名对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无疑就是最好的情感催生。接下来,我别具匠心地运用文章的开篇第一句话,作为学生写话的开头,这又为学生的运用提供了方法的引领。通过这一句话,老师将这种观念植入了学生的心中——“作者的语言我可以用,只要用得恰当,就成我自己的了”。我关注到了文章的拓展点,将这一课时的最大目标指向了运用——运用现有的资源,运用文章的语言,运用作者的写法。有了这种引领,所以接下来的“喷吐”“冒出来”等鲜活的词句也会从学生片断中“生长”出来。

四、言意兼得,突显语用的价值点

说明性的文章在小学阶段分为两个类别,即说明事物的文章和说明事理的文章,简称说明文和说理文。编入苏教版小學语文教材中的说理文总计五篇:四年级上册《说勤奋》,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五年级下册《谈礼貌》,六年级上册《学与问》,六年级下册《学会合作》。

虽然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中,学生的习作没有涉及说理文,但借助文章的表现形式,对学生进行适量的片断训练还是非常必要的。只是这样的仿写训练有一定的难度,一是因为学生接触到这样的文章数量太少,二是平时也缺少这方面的训练。所以,仿写训练的坡度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过程中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片断中的可仿之处,充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片断的特点,给予学生一些必要的材料铺垫。这样一来,学生的仿写就会事半功倍,而且收效显著。

《学与问》一课在列举了哥白尼的事例之后,作者有了这样一段关于“能者为师”的议论。在引导学生读懂这一段文字之后,我启发学生在思考后有所发现:这一自然段是作者的议论,观点是 “能者为师”,但没有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论证。然后我出示了李时珍虚心请教的一个小事例,让他们试着用上一片断中学过的“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的方法对这一观点进行具体阐述,也可以列举自己亲身经历的虚心请教的事例来谈。这一片断练习的效果非常好,学生不仅能够学习作者的表达,叙议结合,有的孩子还能用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样一些名言警句来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观点,真是难能可贵。

行文至此,脑海里又跳出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句话:“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是的,语文是学生能力素养的奠基工程,而语用则是这项工程的重要部分,在阅读中揣摩,在揣摩中练习,在练习中提高。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用能力语文素养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微信在高职英语语用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论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