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自主学习课堂定向质疑

2017-09-15郦新军

课外语文·下 2017年8期
关键词:新途径自主学习语文

郦新军

【摘要】语文自主学习课堂质疑探究,必须要经过教师的指导、反复的训练,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学生盲目去质疑,提出的问题不是泛泛而谈,就是指向性不明。通过总结质疑的一些基本策略,给学生指明质疑的方向,培养学生定向质疑的能力,从而提高语文自主学习的深度。

【关键词】定向质疑;新途径;语文;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时下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我校从2015年秋开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三段八环”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践行一年来,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态度都有了明显的改变,可以说课堂已经成为学生的“战场”,但我们发现课堂中有价值的质疑却不多,课堂生成不够,没有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

一、盲目自主、无序无章学习背后的原因分析

农村学生最大的问题是不喜欢读书,语文功底差,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语文课堂传统的讲授式,老师讲重点,学生记笔记,课后背讲义,课堂变成了听写课,老师无精打采,学生昏昏欲睡。就在这样的状况下,自主学习在周边学校兴起。自主学习设计的初衷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读书、思考、探究、质疑,同时又通过定量的训练保证课堂效益,然而观察我们时下的课堂,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却没有有效的突破口,所谓的自学还是浅层次、表面化的。

二、定向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新途径

质疑探究必须要经过教师的指导、反复的训练,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如果让学生盲目去质疑,提出的问题不是泛泛而谈,就是指向性不明。结合教学实际,我总结了质疑的一些基本策略,给学生指明质疑的方向,培养学生定向质疑的能力。

(一)定向质疑探究主旨

不同体裁的质疑出发点是不一样的。体裁虽然不一,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问题模板:

1.叙事类:情感探究质疑—表达了对象(作者及文中人)的哪些情感?道理阐明探究—文章通过叙事,作者想说明什么道理?

2.记人类: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结合课文内容,用几个词语说说他(她)是个怎样的人?品味作者对文中所写人物的感情;品味文中人物之间的情感。

3.状物类:所状事物(对象)形、神两方面有哪些特点?理解作者状物的写作目的,結合写作手法分析,如托物言志、托物寓意等。

4.写景类:写了什么景?景物的特点是什么?渲染烘托抒发什么情感?对上下文有什么作用?

(二)定向质疑品味语言

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策略应该以积累运用力、理解感悟力、写作表达力为训练重点,我们语文阅读教学课的一般策略,可用一、二、三、四来概括:以一个问题来串联文本阅读,形成小的问题串,简称“问题驱动型”;用归纳和演绎两种逻辑推理方式进行反复训练;用情感线、情节线、情景线三条线索建构课堂结构;对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综合训练。

以理解力训练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自主从教学的切入点、展开点和落脚点展开质疑。“牵一发而动全身”是这种教学策略最大的优势,也是学生理解课文的抓手。如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月迹》一文结尾“大家都觉得满足了”,理解由不满足到满足的过程,抓住这个事关全局的要点,可以“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可以用归纳和演绎的逻辑推理训练,对课文疑难之处进行归因分析,从而解决难点,用符合学生心理认知水平的方式,重新建构文本结构,打破课文行程,从而有效地走进作者要描绘的精神世界。

以感悟力训练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从体味文章情感、情景入手,展开体验式质疑。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文章的主题情感就是父子情深,父对子、子对父双向情感的流露。题目“背影”一词概括了写作的主要内容,同样也是文章的动情点。要引导学生从抓细节和情节背后的隐藏点(理解父亲的唠叨;理解父亲的迂腐;父亲为一个20岁的小伙子买橘子是否多余?)展开质疑。

以积累写作力训练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从有助于提高写作力的句式、段落方式、选材组材等展开质疑。重视对字词句的品味和鉴赏,不仅要重视对语言表达的手法、情感的鉴赏,也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形式美,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的结合,音韵的和谐等。总之,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揣摩文章表达顺序和典型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积累优美的字词段,甚至全篇,这也是这类教学策略运用的表象之一。

阅读教学的目的很多,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围绕“积累运用、分析理解、感悟体验”三个词自主展开质疑,将思维的终结点转化为学习目标,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堂就是有效的。

(三)定向质疑探究细节

语文学习除了从面上的主题、内容理解外,还可以从局部的细节入手展开质疑。找寻关键词质疑: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提出不理解的词,而在精读课文时则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质疑,尤其是那些与中心紧密相关的词句;抓矛盾进行质疑:教材中常有看似矛盾却是精彩之笔的描写,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这些矛盾加以质疑,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从文章题目中质疑:题目好比是文章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视全文的主要内容;针对课后习题质疑:课后习题的设计都是编者精心考量的,往往都是一篇文章的关键点所在,就是学生难以理解之处;抓住选文与原文的不同质疑:如《伯牙善鼓琴》选文“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而有的版本为“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断句的不同,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在结尾处追问:有些文章对故事的结尾未作交代,结果到底怎么样呢?可作追问,比如《变色龙》一课,结尾是奥楚蔑洛夫把身上的大衣裹一裹紧,继续在市集的广场上巡视,接下来还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参考文献

[1]吴绍敏.在语文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质疑[J].考试周刊,2016(92).

[2]田树义.浅谈质疑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中小学教育,2016(2).

(编辑:张驰)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途径自主学习语文
减肥和改善代谢性疾病或有新途径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立法联系点:群众爹与立法新途径
林下种植三叶青 增收致富新途径
绿化沙漠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