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城古镇的保护与发展浅议

2017-09-15

四川建筑 2017年4期
关键词:罗城长廊店铺

殷 波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42)

罗城古镇的保护与发展浅议

殷 波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42)

罗城古镇和国内许多的乡间古镇一样,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问题。文章通过对罗城情况的分析,探讨解决此问题的新思路。

古镇; 保护与发展; 新思路

1 罗城古镇的背景及现状

1.1 背景

罗城古镇,位于乐山市犍为县东北面,距县城25 km,西距五通桥30 km。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1628年),成形于清代(1644年)。作为地处边陲的军事要地,明、清两代均是屯兵制夷的“军事铺”,故称“罗城铺”。罗城古镇也曾是远近闻名的“旱码头”,与县内“水码头”清溪镇齐名。由于周边地下资源丰富,盛产煤、盐、铁等矿物,并且农副产品也很多,吸引了上至成都、乐山,西至沐川、马边、雷波,南至宜宾、泸州的客商,集市贸易相当繁荣。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客商终年络绎不绝,使罗城成为一个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随着商业的繁荣和人口的逐渐增加,罗城镇上的宗教、行会和其它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也相继活跃起来。据史料记载,镇上曾建有三宫(南华宫、寿福宫、文昌宫)、五庙(禹王庙、肖公庙、川主庙、灵官庙、星鑫庙),此外还有四座小庙(鲁班庙、大福鼎庙、东岳庙、罗成庙)。外地客商还建有广西、广东、湖北、江西、四川五大会馆。由于历史的原因,所有的庙宇和会馆已全部损毁,只留下遗址可寻。其中实物仅存的是南华宫门前的一对硕大、精巧的石狮子。

罗城古镇于199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形状独特的“凉厅街”(船形街),1986年被乐山市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2 现状

罗城古镇主街凉厅街俗称“船形街”,其远看就像一只大船(1628年),始建于明代崇桢元年。时至今日,这条幸存下来的老街仍保留着部分明清时代老四川文化的人文风貌。船形街中央最宽处矗立着一座古戏楼,与灵官庙遥遥相望,古戏楼四角飞檐高翘,精巧别致,古香古色。戏楼正中的匾额上题写四个大字:“神听和平”,楼台两侧挂着一副木刻对联:“昆高胡弹灯曲绕黄梁,生旦净末丑功出梨园”。戏楼后挺立着高大壮观的石牌坊,牌坊上镌刻着两副对联。其一:“罗众志以成城倚铁峰枕峨秀跨八百里巫云长驱五海,灵古今而作官纳优孟集高腔通四千年韶乐胞与万方”。其二:“人怀有铁岭松风何须南海,到处是阳春白雪显属灵官”。戏楼前的广场也是镇上居民进行宗教、节庆活动的场所,每逢传统节日和庙会,广场上就要开展耍龙灯、狮灯、麒麟灯、牛灯、花灯、车灯、秧歌、平台和民间高翘等表演活动,热闹非凡。

2 罗城古镇的特色和问题

2.1 规划设计方面的特色

2.1.1 总体布局构思独特

罗城古镇(图1)座落在一个椭圆形的山丘顶上,主街为船形结构,东西长约210 m,南北短,最宽处约10 m。从高处俯视,很象是一只搁置在山顶上的大船,街面是船底,两边的房屋建筑是船舷,中部的戏楼是船舱,东端的灵官庙好似大船的尾篷,西端的天灯石柱恰似大船的篙竿。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审视这只“大船”,布局的巧妙,构思的奇特,令人赞叹不已。船形街两侧长廊当地人称为“凉厅子”,修建上采用四川民居传统的穿斗木构架形式。凉厅内是固定的店铺,临街面是摆摊设点的地方,中间有5 m宽的人行道,全用青石板铺地,贯穿全镇。人们在凉厅内喝茶、看戏、集会、贸易,风雨无阻,所以,当地人们又称凉厅街为“晴雨市场”。

图1 罗城全景

2.1.2 街道空间变化丰富尺度宜人

罗城的船形街空间构成非常的有趣和适用,核心是两侧的长廊,长廊是半开敞的空间。固定的店铺、临街面是摆摊设点的地方,有很多的临时摊位,有屋盖,可以遮蔽风雨,非常符合成都平原温湿多雨、日照少、刮风小、户内较湿暗,适合户外活动的气候特征(图2)。长廊里面是5 m宽的青石板道路,可以通车,是露天的开放空间。长廊外侧连接的是居民的住家和店铺,都是二层的建筑,有些一层是做生意的店铺,有茶馆、小吃店和零售商铺,二层是住家户。有些没有店铺,一、二层都是住家户。除临长廊有一个出入口以外,在建筑的背后街道上也有一个出入口,使用极为方便。

图2 街道近景

从空间上,由街道、长廊、建筑形成开放、半开敞、闭合的空间序列,有趣而生动,也很符合人们生活的活动要求。船形街的空间尺度也非常好,站在长廊上,可以感觉街道、长廊的尺度非常宜人,街道宽5~9 m,长廊宽约3 m、高约4 m,相互的对比和过渡都很协调,既不拥挤也不空旷,有很疏朗的感觉和亲切的气氛。

2.1.3 建筑使用巧妙合理

长廊外侧连接的是居民的住家户和店铺,都是一、二层的建筑。有些一层是做生意的店铺,有茶馆、小吃店和零售商铺,二层是住家户。有些没有店铺,一、二层都是住家户。除临长廊有一个出入口以外,在建筑的背后街道上也有一个出入口,使用极为方便。长廊的高度檐口有4 m,单坡屋顶,到建筑交汇处升起到了约6 m,建筑二层的窗户刚好可以开在长廊的屋盖下,使二层有很好的自然通风,设置的非常巧妙(图3)。

图3 街道断面示意

2.1.4 建筑有典型的四川民居特色

船形街的建筑和长廊都是采用四川民居传统的穿斗木构架形式。构架简洁明确,疏朗大放,很有韵律感。以黑白灰为基调的建筑色彩,使街道体现浓郁的民居气氛,配上沿街的商店店招广告和大红灯笼,使街道色彩斑斓,富有生气。建筑的细部也很讲究,如木柱的地部都有六边形石材的柱础,防潮且美观。屋顶桃檐很大并有斜向支撑。

2.2 保护面临的问题

虽然罗城古镇很早就被列为省级保护单位,但是作为一个很有特色的古镇,也和全国的其它古镇一样,面临着保护原貌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2.2.1 新建筑对总体格局的破坏

站在船形街上,可以看到船形街街道的景观也在受到不断的破坏,新修的建筑肆无忌惮地打破街道整体的形态,风格突兀,体量巨大,完全破坏了船形街的韵律节奏(图4)。

图4 街道现状

2.2.2 建筑物使用中的不断损坏与衰败

原有的建筑由于长期的使用也有不少损坏,有的已维修,有的没有维修,形成破败的景象。屋顶部分瓦片缺失,局部屋脊塌陷,屋檐档风板受损,部分墙体、墙裙长期受雨水侵蚀脱落,隔墙有裂缝(图5)。街道的地面也有损坏。

图5 损坏的长廊

同时,有的住户对局部建筑进行了改建和扩建,增加了部份砖混结构和砖木结构建筑,有些维修没有按照原有的风格和特征进行,没有坚持做到原样复原,对原有街道景观和建筑风貌造成一定的破坏。

这种不间断的、逐渐的损坏在侵蚀着船形街的光辉和精彩,长此以往,也许有一天,罗城的船形街原貌就成了回不去的曾经了。

3 保护与发展的新思路

3.1 达州萧家大院改造

2016年,西南院设计的达州萧家大院改造项目,对保护与发展的问题尝试了一些新的思路(图6~图8)。

图7 保留原有院落格局

图8 赋予建筑新的使用功能

3.2 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罗城作为传统的乡间古镇,富有特色,富有历史,如何在今天加以妥善保护,并继续使用,确实是一大难题。从国内已有的古镇保护案例来看,仅仅是消极的保护、死守着原样不动,效果都不太好。由达州萧家大院建设的效果来看,乡间古镇的保护与发展可以有一些新的思路,以下是归纳的几个要点:

(1)像罗城这种古镇的保护不能简单地作建筑形态的保留,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要着眼于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同时一定要引入新的功能作为发展的契机。罗城成名这么多年以来,虽然交通状况有些改善,但是旅游业的开发一直没有很好地发展。时至今日,在船形街上可以看到,店铺仍然是原有的店铺,行人和坐客也仍然是当地的居民,游客少,新消费少,居民的经济收入没有大的改变,街道和建筑的保护没有积极的动力和能力。只有把旅游业发展起来,才能让居民富裕起来。船形街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每一个细小的构件都关乎生计,关乎财富,当地人才会积极地投入到古镇的保护之中。

(2)建筑和街道是古镇的构成要素,建筑和街道因生活而存在。几百年过去了,罗城的船形街依然鲜活生动,是因为居民的生活依然存在着,旱码头的商业集散功能依然存在着,是四川当地人坐茶馆的习惯依然存在着。保护传统的古镇就是保护传统的生活形态,也是发展旅游的基本点。

(3)古镇保护的重点与核心应落脚于对原有建筑的保护。古镇的格局、街巷网络、开放空间、街道出入口的牌坊、照壁、通道等都是强化古镇认知的要素。由于现代生活的空间需求变化和建造技术的提升,在古镇街道上加建大体量大比例的建筑会对传统民居造成一种失真的尺度,影响街巷空间的尺度感知和古镇的整体风貌。因此在古镇中修建或加建建筑应保证其体量和尺度与原有环境的相适性和一致性。同时,对体现古镇核心价值的代表性建筑,予以全面保护和恢复,使其完整地体现历史形象和功能。对一般性建筑在保护和修缮的基础上,允许适度地改造和整治,通过改变内部结构拓展建筑使用功能,但需保证改变是按传统建筑制式进行改建增建和新建,修旧如旧。

[1] 百度百科:罗城古镇[OL].

殷波(1962~),男,硕士,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TU-87

A

[定稿日期]2017-04-14

猜你喜欢

罗城长廊店铺
老店铺杂事
仫佬族刺绣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基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仫佬族特色村寨保护研究——以罗城大勒峒村为例
苏轼的店铺
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罗城的实践与启示
罗城果林水肥一体化应用效果分析
漫画长廊
漫画长廊
2015五道口店铺回访
漫画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