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包鄂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

2017-09-15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2期
关键词:城市群子系统环境

(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呼包鄂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

宋瑞丹

(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以呼包鄂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建立经济、社会、环境3个子系统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系统协调度、综合发展指数、协调发展度等模型,对2000-2015年的协调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呼包鄂城市群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属于中级协调发展类。因此,为了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

进入21世纪,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引起了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明确“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些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政策,以促进不同级别的城市群的发展。但受制于行政区经济、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城市群内部存在诸如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及协调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群优势的有效发挥[1],这些现象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国内学者对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角度的定性研究,侧重于不同主体之间的协调,如不同地区之间、府际间等;二是以系统论为基础的定量分析,即将城市群视为整体,分析城市群整体的不同功能或结构子系统的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1]。系统论研究中,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又可分为城镇化和生态环境[2],经济和环境[3]等两系统的协调发展研究,经济、社会和环境[4-6],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7]的三系统协调发展研究,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系统的协调发展研究[8],第二种分析均以协调度模型、协调发展度模型的分析方法为主。

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动态的过程,本文选择第二种研究方法,对呼包鄂城市群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客观评价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将对改善呼包鄂城市群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和相关部门对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呼包鄂城市群(本文的研究范围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核心地带,三市呈品字形分布,且三者在经济、贸易、社会等方面保持着密切联系。呼包鄂城市群自2000年确立以来,三市经济取得快速发展,被誉为内蒙古的“金三角”地区,是内蒙古最具活力的城市经济圈。

研究中所用的原始数据均来自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1年-2016年)、《内蒙古统计年鉴》(2001-2016年)。

二、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

(一)指标体系构建

建立科学且适宜的指标体系是研究呼包鄂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针对呼包鄂城市群发展实际,尽可能选取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和可得性的指标,构建了呼包鄂城市群综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共有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环境子系统3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30个四级指标(如表1)。

表1 城市综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二)评价方法

1.数据标准化处理

由于各指标存在表示的量纲和数量级上的差异,在对指标进行赋权时需要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具体处理公式如下:

(1)

(2)

Pij表示第j项指标第i年的比重

(3)

ej表示第j项指标的熵值,dj=1-ej,dj表示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冗余度

(4)

Wj表示指标权重,各子系统权重和为1

以上的计算公式中,m均为评价年数,n为指标个数,k=1/lnm

2.协调度模型

根据呼包鄂城市群经济、社会、环境的实际情况,本文借鉴廖重斌[9]的协调度模型的理论基础上构建适合呼包鄂城市群经济、社会、环境协调个发展的评价模型,设X1,X2,X3,…,X10为经济子系统的10个指标,Y1,Y2,Y3,…,Y11为社会子系统的11个指标,Z1,Z2,Z3,…,Z9为环境子系统的9个指标。将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权重与标准化后修正的数据相乘并求和,得到经济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得分函数。

(5)

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出社会子系统得分函数F(y),环境子系统得分函数F(z)。

(6)

C表示系统协调度,代表各子系统的协调长度,K表示调解系数,K≥2,本文取K=6,C∈[0,1],C值越大,协调状态越佳,C值越小,协调状态越差。

3.协调发展度模型

协调度C是反映经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的重要指标,对促进三者的协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协调度在一定条件下很难反映出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效益。协调发展度模型将城市群综合发展度与各系统的协调度结合在一起,与协调度模型相比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7)

T=αF(x)+βF(y)+γF(z)

(8)

公式中,T为城市群综合发展度,反映经济、社会、环境的整体效益,α、β、γ分别为经济、社会、环境发展指数的待定系数,由于各子系统在总系统的重要性有所差异,因此,以经济、社会、环境子系统的权重。

三、协调发展度的类型及判断

本文按照协调发展度D的大小,将城市群的协调发展状况划分为三大类别,共十个发展类型[9](如表2)。

表2 协调度等级及划分标准

四、计算结果及分析

根据公式(1)-(3)对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运用熵值法,计算得出各指标的权重如表1所示。根据公式(4)(5)计算各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如图1所示。(6)-(8)计算得出呼包鄂城市群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的协调度、综合发展指数、协调发展度如表3所示。

(一)城市群综合发展指数分析

图1 呼包鄂城市群各子系统发展情况

2000-2019年以来,呼包鄂城市群的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各个系统的发展又有所差异。社会子系统的发展在3个子系统的发展中总体处于较高水平,整个期间稳定在0.4-1之间,整体波动幅度较大。2004年之前环境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高于经济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2004-2012年之间经济发展指数高于环境子系统的发展指数。2013年以来环境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高于经济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且保持上升趋势。

(二)城市群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分析

表3 呼包鄂城市群协调发展水平及判定

根据表3,2000年以来呼包鄂城市群协调度、综合发展指数、协调发展度总体来看在波动中上升。2000 -2002年,呼包鄂城市群协调发展度较低,处于过渡类中濒临失调衰退类。2003年、2004年增长较快,2004年上升至0.746,发展类型由过渡类中的濒临失调衰退类提高到协调发展类中的中级协调发展类。2005年协调发展度下降较快,发展类型跌至过渡类中的濒临失调衰退类。2005以后基本保持上升趋势,且年均发展速度比较平稳。从2007年呼包鄂城市群协调发展由过渡类提高为协调发展类,且基本保持中级协调发展类。从图中可以看出,在2004年以前综合发展指数数值最大,协调发展度次之,协调发展度最低,2004年之后则出现相反的情况。

五、结论与讨论

通过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发展指数模型、协调度模型、协调发展度模型分析呼包鄂城市群协调发展动态,呼包鄂城市群协调发展度总体得到提高,又濒临失调衰退类提升为中级协调发展水平。针对呼包鄂城市群目前的实际情况,改善生态环境,有效解决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矛盾是实现呼包鄂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一)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发展生态经济

选择有利于环境改善的经济增长方式,是推动呼包鄂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最优选择。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按照系统的方法,利用高新技术,实现经济环境的良性循环。经济发展是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动力,但是要改变对经济的衡量标准,不能一味的追求GDP,要切实落实绿色GDP的核定标准,逐步加快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的发展。

(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

在依托城市群目前发展的基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三产的比例,实现城市群经济增长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重新划定生态红线,限制钢铁、化工、煤炭等重污染的企业的发展,利用高新技术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应该借助“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的政策红利,解决生态环境改善的资金问题。

(三)准确定位,发挥比较优势

目前呼包鄂城市群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中部等国家级城市群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资源比较丰富,产业体系还不够完备,经济发展潜力较大。准确定位城市群的特色和主导产业,转化城市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为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1]程玉鸿,罗金济.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述评[J].城市问题,2013(1):26-31.

[2]崔木花.中原城市群9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J].经济地理,2015,35(7):72-78.

[3]杜宾,郑光辉,刘玉凤.长江经济带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6,30(6):78-83.

[4]王爱辉.天山北坡城市群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与对策[J].水土保持研究,2014,21(2):316-322.

[5]周欢,马乃毅.“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6):187-191.

[6]康玲芬,李明涛,李开明.城市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研究—以兰州市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168-172.

[7]熊鹰,李彩玲.张家界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综合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11):246-250.

[8]刘承良,熊剑平,龚晓琴,张莲,周玉娇,李恒.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性评价[J].经济地理,2009,29(10):1650-1655.

[9]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J].热带地理,1999,19(2):171~177.

宋瑞丹(1991-),女,河南鹤壁人,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城市群子系统环境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